
千古奇女李清照
每每读到李清照的词时,我总是觉得那个千年之前的女子,就在我眼前轻摇慢曳,款款移步,诉说着千年的韵律、千年的芬芳。
李清照这个大宋时代的词人,济南章丘的女子。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个大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为人耿直。母亲是状元公的孙女,亦善文。李清照出身于这样的诗宦之家,怎能不受到优良而开明的教育,怎能不才高见卓?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元佑党人,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元丰党人,两人同朝为官,山东同乡。当李清照和赵明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元佑党人和元丰党人的斗争处于相对平缓阶段,两人有幸结为夫妻。赵明诚虽是官宦之弟,但无纨绔之气,喜爱金石字画,他与李清照在学识、品性上可以说门当户对,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两人婚后虽时别时离,但夫唱妇随。靖康之变后,宋朝向南逃亡,李清照夫妇颠沛流离来到南京,赵明诚死在南京的任上。流落到杭州后的李清照受到驵侩之下材张汝舟的蒙骗,与之结婚,识清张汝舟的真面目后,李清照不甘受骗,宁愿坐牢将其告发,最后李清照在颠沛流离和孤寂冷漠中完成丈夫赵明诚的遗愿,编完了《金石录》这部著名的金石文献。
读这个千古女子,首先要读她的真,率真,他写的词留下来不过八十多篇,而这些词中那一篇不是真情的流露。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的活泼而率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那种调皮中略带羞涩;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自信;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慵慵散散的思念;风住尘香、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的悲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泣血。那个不是真性的显露,活泼的少女,思念的少妇,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刻骨铭心伤痛的,悲怆而孤独的老人,每一阶段的词作都是用真诚和血泪写出来的文字。
读这个千古女子,还要读她的刚烈,在父亲和公公两个政治集团斗争时,父亲罢官还乡,她希望公公作为儿女亲家出面相助,在公公置之不理时,她敢于评论公公和蔡京这些当朝者“炙手可热心可寒。”这是何等高贵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当南宋皇帝偏安一方,不思复国,她是那样慷慨激昂,写出了多少男子写不出的气魄,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铁骨铮铮的奇句!就是在夫丈赵明诚死后,投机分子张汝舟骗取了她的感情时,她绝不忍气吞声,宁愿坐牢也要告发这个骗子,解除婚姻,那可是一千多年的宋代,她心存高洁绝不妥协,顶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冒天下之大不韪,何等的气魄!何等高贵而独立的人格,就是在当今社会,也非一般女子所能做得。
李清照在世人眼里何不是个悲剧人物,尽管有绝代的风华和才情,但人生的辗转背离,风雨飘零,老年的孤寂无奈、丢名失德,在俗人眼里何不是个失败的人生。直到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没有一句提到李清照的词,亦或还认为她是个再婚告夫而离的女词人,不作评论罢了!
李清照是幸运的,她出身在一个开明的诗官之家,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了正直善良的性格,成为了多才多艺的女子。李清照是幸运的,她和赵明诚虽夹杂在两个斗争的政治集团中间,是派系斗争和派内斗争的受害者;但夫妻双方共同的志趣爱好和对金石字画的追求使他们心心相通,互为知音。当时在东京汴梁,小两口怀揣当了衣服的钱,一起到文物市场去淘文物,你想想是何等的佳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更何况是夫妻!李清照是不幸的,她和赵明诚长别短离、时有发生,金兵南下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四处逃亡,金石收藏、荡然俱尽,后来再婚坐牢、失名失德,是何等的孤寂和凄苦。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这种不一样的生活,造就了千古璀灿的女词人。
读李清照,我总想起蔡文姬,东汉未年,那个博学多艺,唱着胡笳十八拍的女子,一样的社会残破,疮痍满目,一样的凄切真情!“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