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碎片(三题)
媒人
一天上午,吴琼和宝花去晨练,遇见她俩的健身伙儿巧枝的老倌王之全和一位陌生妇人一道走着。碰面后,王之全对吴琼说:“这位大妹子是巧枝的同学,也是我新找的伴!”
吴琼“哦!”了一声,问:“你们去哪?”
王之全说:“散步。”
吴琼没再出声,瞪了王之全一眼后,便拉着宝花朝体育馆走去。
路上,吴琼说:“巧枝真划不着,每月领着2000多元的退休金,还要去打工。病了,也舍不得吃药。结果是留下钱给老伴讨婆娘!”
宝花说:“老王对巧枝也不错,巧枝是想趁动得,多挣几个钱。没想到打工把血压弄高了。到头来,挣了钱,丢了命!”
吴琼说:“人真没意思!你看,巧枝才走了半年,老王就找别的女人拉!等我见到巧枝的姑娘,要喊她给她爸出点难题哩!”
进体育馆后,活动小组的录放机音乐已响起。吴琼和宝花便溶入健身队列中。
一曲完了之后,吴琼忍不住地给姐妹们说:“真是气胀了,巧枝的老倌这么快就找了个女人!”
有人问:“真的吗?”
吴琼说:“咋不真?巧枝老倌还把那女人介绍给我和宝花呢!”
有人说:“巧枝也真是,喊她来锻炼,她偏要去打工,自己一点也不关心自己!”
这时,另一曲音乐响起,大伙又开始活动。
那天上午,回来的路上,吴琼和宝花啥也没说,都觉得心里发堵!
一周过后,吴琼在菜市场遇到巧枝的大女儿素青。吴琼说:“大侄女,你爸也太过分了。咋就找女人啦?”
素青说:‘吴阿姨,那女人是我妈初中时的同学。她叫玉茹。玉茹阿姨8年前,丈夫就去世了。儿女又不孝顺,怪可怜的,我妈曾对我说过,玉茹阿姨是个好人,但命苦。我要是走在你爸前边的话,就让你爸把玉茹阿姨娶过来。我给你爸也交待过。到时候,你也不准阻拦。如果熟人问到,就说我是他俩的媒人!“
吴琼听后说:“没听过还有这样的媒人呢!”
口实
淑玉经过宿舍区门口时,见那儿贴着一张讣告。她忙上前一看,是工友黄元去世了。第二天出殡。
黄元是个孤老人,他一生未娶,老家也没有亲人,丧事全由原单位老年协会操办。5年前,单位改制,职工们各奔前程。遇到哪家有事,住在宿舍区的人会相帮一下;远走他方的,连个面也不照。想到这,淑玉心里不觉有点酸,她想,黄元可怜,到时该送送他。
大抵是工友都对黄元有点怜悯之心。黄元的丧事还算热闹。淑玉进厂时的师傅和琴带着女儿从老家赶来参加黄元的葬礼,并跟着上山。
出殡归来,有人对淑玉说:“你师傅真不错,还一直送到坟山上。”
淑玉说:“我师傅与黄师傅同在一个班组多年,他们关系不错。”
一路走着,淑玉的心很不平静。年轻时的往事,一幕幕浮上她的脑际——
当年,淑玉的师傅和琴结婚后,丈夫远在外地,一年探一次亲。婚后多年,和琴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后来,纺纱车间的姐妹们常见和琴与保全工黄元从棉花堆里钻出来。后来,淑玉便听有人说:“和琴是在借种!”
淑玉那时才16岁,不知师傅们说什么?
几个月后,和琴便隆起了肚子。有人又说:“看见了吧?和琴借到种子了!”后来,淑玉才知道和师傅与小伙子黄元是做了男女之间的那种事。
和琴生下孩子后,她与黄元的事,便在班组里传开。后来,有人曾多次给黄元介绍女朋友,但处不了多久,就分手了。之后,黄元就再没找对象,一直单身。
16年前,和琴的丈夫病逝后,和琴托人找黄元说合,让黄元与她一起过日子。但黄元整死不干,他不想让往事给人留下口实,依然一人过日子,也没与和琴往来……
几天之后,淑玉听人说,老年协会主任老曹在清理黄元遗物时发现一纸遗嘱。遗嘱是黄元立下的,并经苍龙律师事务所律师谢标公证。遗嘱说:我老家了无亲人,所遗房产由本厂同事和琴之女余巧巧继承。
鸠占鹊巢
听了老同学赵忠的电话后,我的头猛地发涨了:“你说什么?”
告诉你:黎跃死了!赵忠说。
咋死的?我问。
自裁!赵忠说着,并让我第二天去送黎跃上山,灵堂设在黎跃的单位里。
知道了。我说。
放下电话,我心里像突然塞了团棉花般难受。前几天,我上山涧背山泉水时,还遇见黎跃呀!这几年,我和黎跃常在背水处相遇。我俩在一起,常讲同学时的趣事。根本没啥反常的迹象?按说,他的退休金很高,儿女的工作单位也不错,他不会有多少烦心事。可他为何走那条路呢?我愈想愈不对劲。在家里呆不住了。于是,出门去黎跃的单位。
我一进黎跃的单位,就见灵堂设在大门侧边。赵忠已站在那儿。我给黎跃的遗像鞠躬之后,便走拢赵忠。赵忠给我递了支香烟后,说:“黎跃就吃亏在有事闷在心里。要是他给大伙流露点啥?大伙劝劝他,就不会有这样结局!”
到底为啥呀?我问。
现在不方便讲,待会,咋俩一路走,我讲给你!赵忠小声说。
我与赵忠从灵堂出来后,他告诉我:主要是黎跃老伴太不像话,60岁的人了,还搞婚外情,与她当年的老相好混在一起。她要与黎跃离婚,老黎爱面子,不愿离。他不离。他老婆干脆把老相好领到家里鬼混。黎跃受不了,一气之下,便搬到儿子家。连门都很少出,怕撞见熟人。之后,干脆一死了之。实际上,死更丢尽面子!
我听后,心里直发堵。寻常,黎跃从不跟我讲家事。其实,当今社会,老人离婚的也不少,怕什么呢?即便不离,也不必以死相抗呀!我问赵忠:“莫非事前他儿子没看出点迹象?”
儿子知道父亲的处境,很同情父亲,但又不便多说,他怕增加老人的心理压力。再说,儿子也没想到父亲会那样做。依我看,黎跃不该从家里搬出来!你搬出来,等于任人鸠点鹊巢!赵忠说完,愤愤地跺脚。
我只觉得头又发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