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跟随风儿的脚步赏荷花(散文)
一阵夏雨飘过,风亲吻着万物,这是台风的驻足,停留。风急急地开始打点行装,一路狂奔,没有几许留恋,也无半点不舍,就这样离开,留下感叹的人们,叹这三伏天的及时雨和清凉的季风。
城市,被雨洗刷后,格外干净。道旁的绿叶植物,像刚喝了一杯醇酒,摇头摆尾。匍匐在地的绿茵,似乎也比以前更加碧翠。空气中那些负离子的成份,夹杂着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
我突发奇想,何不跟随着风儿的脚步去看一场荷花的盛开呢?
苏州古城以北相城区,离我家有二十多公里,有个叫“荷塘月色湿地公园”,是夏季旅游的最佳之地,如今都讲究个生态旅游,湿地旅游,休闲观光,外带科普教育,此公园是集以上优点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旅游公园。
坐地铁再转公交车,二个小时后才到达,好在此时观景正当时,荷花在太阳里格外地美丽。
进园,有一块长十几米,高三四米的大石块,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荷塘月色”,我不懂是什么字体,但是那淡蓝色的字样,衬映着荷花之美。让人不得不想起那千古绝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与莲,已经无法分割,“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有水有河有塘有莲的苏州,成了东方的“威尼斯”。
撑着一把遮阳伞,走在横跨在池塘里的木桥上,一米多宽,旁边有护栏。木桥,九曲十八弯,我没细数,只是形容一下。木桥,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水景植物观光栈桥”。走走停停,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风景,每走过一处,看到的荷花颜色和品种都不一样,据说此公园的荷花有四五十个品种,一池正在含苞待放,另一池却荷开满塘。听边上一位老先生介绍,那一片池塘里种着“国庆红”,此时不是它的最佳观赏期,它以花色红艳为主,花期能延长到国庆节,所以叫“国庆红”。好名字,这是标准的中国特色,洋人没有的品种。虽然印度、斯里兰卡、突尼斯等国家,将荷花奉为“国花”,我想一定没有我们中国的“国庆红”来得漂亮,来得更有意义。
风悄悄地吹动着池塘,碧绿的荷叶,随着风儿飘来阵阵清香。那嫩蕊的花朵,如同少女的面额,被细茎轻轻地托出了水面。有些才开了三两片,有的已经凋谢,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等得结成莲子时,便能想起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那荷塘月色里的湿地公园二千多亩地的池塘,该有多么地壮观,想想我都快笑出来了。
因为有个伍子胥的“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欲建阖闾城而有了相城。相城河道宽广,湖泊密布交错,水产资源十分地丰富,所以便有了“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的建工,几年来效果不错,旅游成了景点,不单单地看荷花,还有美丽的传说,一是关于西施的传说,另一个就是“荷花仙子”的古老传说。二千五百年前的吴王为了讨好美女西施,移植野生的红莲,品种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今的苏州城有荷花上百个品种,到处都能见到荷花,有小型的,园林里也有荷花的种植,拙政园的荷花开放,也吸引着不少游客,不顾天气炎热,赏荷,无需理由。
栈桥,长长地好像没个尽头。累,随即坐下。迎面一座石像,一少女盘腿而坐,双手托举着一朵盛开的莲花,石像好像有三四米高的样子,全身洁白,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我坐着呆呆地看,静静地想,耳边却传说来一口的吴侬软语,是几位大婶,穿着蓝布衫,扎着花头巾,腰间围着个围兜,脚穿方口布鞋,一副正宗的苏州水乡女子打扮,我的目光已经悄悄地转移。从小,我喜欢说普通话,家乡话说得很差,单位同事说我,十足是个“新苏州人”,所以我对正宗的吴语有了很亲切的好感,细听,她们在讲着关于这石像的故事,原来这少女叫“荷花仙子”,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夜晚,此公园会为“荷花仙子”举办生辰纪念仪式,她们会着红衣,穿绿裙,乘坐莲船,手托莲花,划船赏荷,男子会饮酒吟诗,大家载歌载舞,为仙子庆寿。看来,这群女子一定是那夜晚的主角,我带着羡慕的眼神看了看,拿起手机查了一下,六月二十四还有些日子,看来今晚是看不成了,我在犹豫着,此时,是不是考虑应该回家?
风吹动着我的头发,似一双温暖的大手抚摸着,这是荷花池的馨香阵风,这是荷花之风。我抬头看了一下天,没有一丝丝下雨的迹象,我倒是希望能下一场雨,感觉一下雨荷。曾听过雨打芭蕉之声,却未曾听到过雨打荷叶之响。想来那雨滴在荷花上滚落之景与雨打芭蕉时相似吧。我是很随意之人,凡事不必强求,有个缘字在里面,雨荷,是要有缘份的。也罢,在这样的夏日之时,随着风儿飘落在相城的“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看那心爱的荷花,亦是一种惬意。“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如此的美景使我陶醉,对于快节奏的人们,难得有清闲之时,看一眼荷花之美,足矣。如今的人,不如古代或近代的人能享受生活,工作使人们着了迷,下班后有些急急回家,有些自娱自乐。哪能像朱自清那样,在某个夜晚来个赏荷,我倒是有这一份清闲和心境,只是此地离家太远,公交车的不便,让我无法效仿朱老先生。特别喜欢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沉浸在恬淡月色中,将梦境与现实揉合在一起,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潜意识的宣泄,结合朱先生当时的自身处境,这篇文章有一种特殊的美……
太阳已经西斜,风儿依旧是那么地轻柔,一场跟随着风儿脚步的赏荷之旅已经接近尾声,我多么想多留一会,多么想在六月二十四日夜晚来看“荷花仙子”的大型纪念活动,但是,我更知道,有些事,不必强求,随遇而安是一种幸福。
感谢作者为我们分享一篇精美的散文,祝福作者迎着荷风,用一支素笔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遥祝夏日快乐,万事如意。
祝贺老师散文精品,夏天快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