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悠悠中医,药香和鸣

编辑推荐 悠悠中医,药香和鸣


作者:党瑶 布衣,23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89发表时间:2017-08-03 15:10:40

悠悠中医,药香和鸣。大哉中医,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万古流芳。千年历史蕴藏人文哲思,世代求索终成国粹精华。大医济世留芳名,杏林春暖耀中华。
   遂古之初,混沌初开。姜水之滨,神农尝百草;姬水河畔,岐黄论《内经》。摇筋动肢,导引按跷。砭石刺病,骨针灸治,刮骨疗伤。谷粟和化,药食同源。
   夏商西周,甲骨卜辞。诊病现雏形,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五气、五声、五色观生死。草木虫石谷,饮五谷之液而驱邪。天生万物,谓之精气神,一阴一阳,互根消长;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克生;阳爻阴爻演八卦,天人合一汇经络;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四时五节;藏冰降暑,籍火取暖,防患未然,摄生防病。
   诸子蜂起,儒理之学,礼教滋养,良医皆儒士。医家众派,相得益彰,医书云集,体系初成。四大经典问世,理法方药论治。八纲辨证,提纲挈领,辨识疾病之医理;审因论治,对症下药,攻其疾病之症结。
   望闻问切,舌脉相向;古籍校注,症候诊脉;五脏六腑,三焦辩证。官方药典,卷帙浩博;三品分药,炮制有方;君臣佐使,引经调和;汤头汤诀,化裁配伍;药膳合用,食疗养生。名家医典,灿若星汉;悬壶济世,仁术德馨;橘井飘香,功德千秋;晋唐繁荣,名扬列国;漂洋过海,惠泽一方。
   长沙张机,《伤寒》要略,辩证论治,方书之祖。《素问》经注,流传至今。脉学鼻祖,扁鹊仓公,叔和《脉经》,弦紧浮芤,二十四脉,寸口三关。《巢氏病源》,病因病机,罗列记载,临证专著。晋有葛洪,著《肘后方》,以毒攻毒,急证大作。药王思邈,《千金要方》,针药并用,安身扶本,《大医精诚》,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厚德济生。
   宋元科技兴盛,医学教育发展,医分门户,学派争鸣。门类细化,求实创新。临床旁证,升华理论。编撰注解前人经典,开拓奠基后世方论。火热滋阴与攻邪,脾胃脏腑论阴证。
   明清鼎盛,名医辈出。先儒后医,著书立说。温病四家,另辟蹊径,或主寒凉,或倡温补,代有兴衰。叶天士,倡卫气营血辨证;薛生白,《温热条辨》治湿温;吴鞠通,主三焦辩证;王孟英,新感扶气广流传。
   观吾恩师,一代名医。三十载学医路,二十年育人成。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为名医者恪守医德。“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忆往昔,华发生青丝;看今朝,桃李满天下。
   于三尺讲台,聚精会神,传授医道;高屋建瓴,培养人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专家楼前,和蔼可亲,面带笑容,法古阴阳,把脉望诊,挥墨点药,膏罐并用,良方妙术,护佑健康;于病患床旁,按灸针刺,舒经通络,对症除疾,福绵后辈;伏案书桌时,精益求精,研习古方,开拓创新,编书立作,造福弟子,严谨治学,玉汝于成。
   泱泱华夏兮,浩浩岐黄兮,壮哉中医,吾辈当责。大道之行止于至善,大医之行止于精诚。祖国医学,文化奇葩,妙手回春,仁慈博爱,术精岐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杏林学子,定当弘毅自强,传承光大。

共 11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赋文,以中医为写作对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医的热情赞颂之情。阅读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中医的久远历史,看到了中医的诊断方式,看到了中医的治疗方法。文章讲述了中医的博学和博大精深的典籍,讲述了中医独特的治病原理。文章语言流畅,读来朗朗上口,情感饱满。【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8-03 16:59:53
  文章采用赋文的形式,把作者对祖国医学的感情表达得真挚而深厚感人。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党瑶        2017-08-03 18:20:50
  谢谢编辑老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