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低贱”
“低贱”在东北经常被人讲成“低脾(PI一声,口语)”,意思是在外人面前有失身份,有点儿令人看不起,说白了就是没有被人尊重。
最近和小H聊天谈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行为是否得到过别人的尊重。其实,这个话题开始是我举了一个例子,我说我以前和一桌同学吃饭的时候,一同学A问同学B你讲讲你的恋爱的事吧。其实同学A已经分手,同学B是知道的,但因为大家长期不见,估计是同学B想找一个共同话题,就让同学A讲,因为这个话题大家会很感兴趣。小H听了这个故事后,对我说,你不觉得同学B有些不尊重同学A吗?饭桌上戏谑的情景,如果一个真正看重对方的人是不会让别人在饭桌上谈论自己的私事的,毕竟有些并不熟悉的人在现场。而我想的比较简单,就是一桌人没话找话避免尴尬。直到后来,我切身经历了几件事才对这件事有所反思,或许,你确实是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
同学A是一名非常喜欢和人聊天的人,随和、亲近易于相处,有时候有些小敏感但非常容易化解。同学B是一名成熟、稳重的人,很社会派办事靠谱,个人能力强。我想恰恰是因为这两个人呈现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特点使得在我们外人看来同学B有些轻贱了同学A。也许,同学B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同学A没有过分高冷而已。
有人说人际交往在于摆正心态,一个组织里的成员各司其职,没有谁离得了谁就玩不转的,这个世界能取代你的人太多,为自己活而不是为了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你闹心、难过是你情商不够,修养不足。可是,我要说真正面对这样的事时,又有几个能不在事后黯然神伤呢?多少还是会难过至少一秒钟吧。谁都不是傻子,被“轻视”了能不知道?避免冲突常常被人说成懦弱,于是并不会有人帮忙,只会更多的人来踩你,似乎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基因的东西不好改变并且也控制不了别人的嘴巴,所以只能选择自我解脱,这是一种被动和无奈,而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的,其实是隐藏在角落里一直拿手机玩的真正有实力的大神,你跟我说话我就说,你不跟我说话,我还不尿你了。就像曹格参加完爸爸去哪儿后的总结,现代人的事儿其实好办,有的时候要学会孩子的解决方式,你不喜欢我,你觉得我没有利用价值,我不喜欢你,我觉得你轻贱了我,那么我还不跟你玩了呢。该圆滑就圆滑,该任性就任性,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毕竟大多数人还是碌碌无为过一生的,混的好不好不只是以占有了多少物质资源决定的,而反过来以拥有物质资源的多少来判断另外一个或者决定自己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那一个人时,那么好,欢迎来到镜花缘里的两面国。
小H的意思其实也在此,他们之所以敢在众人面前报你的短儿当笑料与谈资,说到底其实是他们根本没有把你当回事儿,也就当个玩意儿而已。在意别人是自己心里缺少安全感,而那些以脚踩他人以奠定自己尊严的人是不是更应该好好反思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呢或者那些人其实是更加缺乏安全感也说不定啊!从小思想品德课就教育大家要讲文明懂礼貌,然而,今天看来是既没有文明,又不懂礼貌,即便已拥有如此高的学历。优越感谁都有,即便是个要饭的或者残疾人甚至一条狗、一只猪,想想王小波的一直特立独行的猪。这种情况没有办法,也改变不了,只能寄希望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教育来改善。身在局中的我们,做到独善其身就算好了。而当面对那些对你对我对他有过冒犯行为的人时,如果实在不愿意装疯卖傻,那么就试着做到我可以讨厌你,但当面对你时,我不会不尊重你,知道你是咋回事儿就得了。因为,在我眼中,你早已猪狗不如。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面对的现实境遇也不同,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作为一个人来讲,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没有贵贱、等级之分。如果身份互换,说不定你还不如那个被你“轻贱”的人呢。只是,很可惜,似乎等级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就好似少女们永远梦幻着能成为灰姑娘,只是现代社会的“灰姑娘”似乎不是心机婊就是绿茶婊,所以,童话依旧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