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程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
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最初的梦想》
应全体员工的要求,公司组织了一次五天四夜的川西自驾小环线旅行。
他们说,人生需要一场伟大的征程,就像红军翻山越岭地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
出发的前一天,我给弟弟打了一个电话,我说:“如果我爱上了旅程,一去不复返,请不要太想念我,浪子都是无心的。”他沉默良久,暗骂了一句“疯子”便不再多说,直接挂掉了电话。我看着手机无奈一笑,我知道,他是慌了,因此口不择言。因为他知道,我很有可能会做出这样疯狂的事。
我从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叛逆乖张的“小疯子”,最后成了如今沉着冷静的我。尽管我的性格跌宕起伏,历经千变万化,但是我依然相信,有些深入骨髓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只是有些冲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沉淀,我慢慢地学会了如何掩饰与克制。
这便是成长。
小时候的我们可以肆意妄为,心中有一个遥不可及却十分甜美的梦。长大后,我们没有梦,有的只是一个个必须完成的目标。就如此次旅行,再也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制定了完美的计划,精确的路线,和一个个需要到达的目的地。
出发的第一天,因路途遥远,我们出发的时候,这座小小的城市还是一片万籁俱静,夜色苍茫、月光朦胧,渐渐地,天空慢慢露出了白肚皮,光芒笼罩了整个大地,阳光透过车窗照射在我睡意朦胧的脸上,强烈的光照使我不得不睁开双眼。百草丰茂,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景,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词——希望。
我们计划的第一站是摩西。
这一路没有任何停留,只有马不停蹄地赶路,因为我们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到摩西小镇安顿下来。
临近天黑的时候,因为刚下过大雨导致山体滑坡,我们的车被迫堵在了前往摩西的三叉路口,车流如水流般突然停滞不前。大约半小时后,车流开始了缓慢的移动,带着我们前往目的地。
从三叉路口到滑坡地段的短短几公里路段,让我永生难忘,仿佛经历了人生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日落西山、暮色苍茫、光影斑驳之下,一条崎岖不平、蜿蜒曲折的泥泞山路仅能容一辆小车的通行,左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右边是随时可能落石滑坡的崇山峻岭。它仿佛一条地狱之路,所有通过此路的人都好像经历了一次生死洗礼,之后方能浴火重生。车中的人都瞪大了双眼惊恐地望着眼前的险象环生,心中惶恐不安。开车的人双脚微颤,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如履薄冰。当我们的车通过了那一段艰难险阻的小路,行驶在宽敞的路面时,大家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快感。
晚上八点,我们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今日的目的地——磨西古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令大家疲惫不堪,饭后简单的洗漱便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第二天清晨,我们徜徉在古镇的石板小道上。磨西古镇并不是一个拥有长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古民居已不多见,唯一特色的建筑物便是1918年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天主教堂。据史料记载,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毛泽东主席下榻于天主教堂内,召开了著名的磨西会议。
离开磨西古镇的时候,我们幸运地看到了冰川圣洁的一角,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如同一个美丽的仙境,神圣得令人向往。此情此景不由地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突然间,我好像看到了电影中的仙境如此真实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的第二站是前往海拔3830米的雅家梗,途径国家红石公园景区。
到达红石公园的时候大约早上10点,我们把车停好之后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边行走一边观赏着路旁河岸边的红石。许是因为环境和气候的因素,这里的石头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成群的红色顺着山谷延绵而上,与潺潺而动的河流相伴交缠,如同一股鲜红有生命的流水,与清澈透亮的河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气势磅礴,让人不知不觉进入一个奇幻的生命世界,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走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座红色堆积而成的小石峰,在大家的鼓励下,我毅然决定攀登而上。或许是因为年轻,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我们一行人中并没有人出现高原反应。但是,当我经过不懈努力攀登上石峰顶时,却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高原缺氧的存在,平日简单的运动,而今却令我气喘吁吁,心跳加速,久久不能平静。可是,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挑战自己,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
因为时间的关系,在红石公园短暂地停留后,我们前往了今天上午的第一站——雅家梗。
雅家梗的海拔高达3830米,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高原缺氧。这里的风景相比红石公园给人的视觉冲击,要小很多,但是依旧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站在山峰上向远方眺望,一望无际的崇山巍峨,因为地理因素山峰上并没有生长太多的植物,最多的就是让人叫不出名字的杂草。一片广袤无垠的绿色在蓝天白云的照应下,显得特别的清新自然,没有丝毫色彩的点缀,一片澄澈的绿。平地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块,上面用耀眼的红色写着“雅家梗,海拔3830米”。石块旁是五颜六色的布条,每一块布条都被整齐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错落有致。虽然鲜艳的颜色在一片绿色中很是突兀,却更像是万绿丛中的零星光点,仿佛黑暗中闪耀迷人的星光,光彩夺目。
我对这些美丽的布条十分喜爱,不停地在它面前合影留念。
在下山的路途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布条,于是我便向当地人请教它的意义。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告诉我说,这叫五彩经幡也叫风马旗,是人们用来祈福的,一般分为白、黄、红、绿、蓝五种颜色。
藏人认为,挂上经幡,风每吹动一次,就相当于念了一次经。我很喜欢这样的民族,有着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把信仰作为毕生追求,这样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一定会是一个强大团结的民族。
我们在康定县城简单地用餐之后,便向折多山出发了。
折多山口海拔已经达到了4298米,尽管大家的身体素质良好,还是不由地感到了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山口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阶梯,那是前往山顶的道路,也是人们克服体能,挑战自我的一种方式。挑战从来都是我的最爱,于是我毫不犹豫、步伐坚定地向上攀岩,走到近一半路程的时候,我渐渐地感到体力不支、双腿酸软、心脏跳动剧烈,山上的风很大,向上是逆风而行,阻力更是增大,我不得不停下来原地歇息,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我站在阶梯上,闭上双眼,仿佛下一瞬间就会被风卷走。有那么一刹那,我想到了放弃,但仅仅在那一刹那间,我便摒弃了这窝囊的想法,睁开眼睛,心理暗暗唾弃自己。下一秒,我睁开眼睛,望着面前幽长延绵的石阶,做了一个深呼吸,拔腿向上跑去,好像与自己较劲般,我卯足了劲向上跑,不顾身体的不适,拼命地向上奔跑,此时的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行,决不能输给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
爷爷去世之前常常会说一句话:无欲则刚,只有对自己狠心的人才会变得强大。
靠着强大的信念,克服身体的不适,我终于登上了山顶。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那是一种骄傲的宣扬。尽管艰难,但是我终究战胜了自己。放眼望去,群山连绵,我站在最高处,自豪地俯视着大地。抬头向上仰望,天空一片蔚蓝、无边无际,白云朵朵间我好像看到了逝去爷爷严肃的俊颜和外婆恬静美丽的笑容相互交替着,我想如若他们在天上,一定会为我感到自豪。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牢记他们的深深教诲,成为他们的骄傲,绝不庸庸碌碌地虚度此生。他们是我的骄傲,我也必须成为他们的骄傲。
傍晚我们安顿在新都桥镇上。
新都桥不愧是“摄影家的天堂”。我们到达的时候已近黄昏。广袤无垠的草原,清澈见底的弯弯小溪,连绵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的藏寨散落其间,草原上牛羊休闲地散步吃草,好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如同人间天堂、世外桃源,令我不由地想到了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情此景,当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三天,我们前往甲居藏寨,途径塔公草原。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矗立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石块,上面写着相同的藏族文字。我们请教了当地人民,他们告诉我们说,这是六字真言,汉字音译为:唵、嘛、呢、叭、咪、吽。它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是莲花部观世音的真实言教,藏人们常常用于祈福之用。一路走来,草原上、山峰上随处可见藏民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石板或者卵石垒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石碓,他们说这是“尼玛堆”,相当于祭坛也作祈福之用,故被称之为“神堆”。
望着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随处可见的经幡、六字真言、尼玛堆,我不由得对藏族人们肃然起敬,这样的信仰,令人万分敬佩。
我们的车停靠在塔公草原旁的一座小山丘下,山上遍地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色彩斑斓花团锦簇。大家纷纷下车,兴高采烈地冲上山顶,摆出千奇百怪的造型,拍照留影。人们笑颜如骄阳,与美丽的野花相互照应,清脆的笑声响彻山野,一片朝气蓬勃之象。这样的美好迷人,连那花丛中隐隐约约散发出的牛粪味也变得清新自然了。
从丹巴县城到甲居藏寨的路是一条凹凸不平,蜿蜒曲折,坑坑洼洼的狭窄的盘山路。山峰高耸入云、层峦叠嶂,山峰的对面是一座比之更加高大的巍峨山峰,零星的几座藏寨错落在悬崖之边,云层之中,依稀可见一条条险峻直立的山路通往一个个小小的藏寨。远远望去,山路变成了一条曲线,仿佛通往天堂的阶梯云层。藏寨被掩盖在层层云朵之中,虽然山高险峻,却也如同身临天堂。
我们的车加大油门的力度艰难地行驶在盘山路上,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缓慢而坚持不懈地向上爬行。开了大约6公里的盘山路后,我们终于抵达了今天的栖息地——甲居藏寨。
我喜欢古老陈旧、有年代感极富特色的建筑。所以,当我看到藏民所居住的房屋时,我激动异常、情难自禁,胸腔里满满的喜悦之情,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幸福。这里不似城市冰冷坚硬的钢筋砖块,房屋由陈旧的泥土石块建造而成,这样的建筑才是富有生命,会呼吸的艺术。我欢天喜地跑向屋顶,轻轻地走动,能感受到脚下黄土的微微颤动,仿佛无声的话语。如此有灵气的建筑物,那一瞬间,我感动的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屋顶的每一个角落都插上了一面大旗,随风飘扬,微风凌然,整座建筑好像一座古老的城堡,让我有一种错觉,这座美丽的城堡中居住着可爱的小精灵,它们看着我们,轻声呢喃。
在寨中散步的时候,看到了一座房前出现了一只黄牛和一只奶牛,它们徘徊在大门前,安静耐心地等待着主人回家开门。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只有如此灵气的藏寨才会教养出如此有灵性的家畜。
晚上,热情的藏族主人用丰盛的农家菜款待我们。虽然只是简单的家常菜,但是因为是主人自家栽种的农作物,新鲜天然、清香可口,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有的更是不顾形象地狼吞虎咽。
人生第一次睡藏家大通铺,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天气很冷,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心里却非常温暖。这一晚,我睡得十分香甜,一夜无梦。
第四天,我们的目的地是汶川地震的受灾区——理县。
2008年5月12日,是理县人的噩梦。如今,时过8年,当初震后的轮廓只隐约可见,浴火重生的理县已经建设得十分美丽,理县的老百姓也生活得很惬意,那一场灾难所带来的阴影已经渐渐地从人们心中抹去。途经一家商店,在同行伙伴选购商品的间隙,和商店老板闲聊了几句,我问他:“经历了那么大的一场地震,你们为什么不搬去别的城市?”他憨厚地笑了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深深地吸了一口香烟,然后望着前方若有所思,轻声喃喃地自语:“能搬到哪儿去?这里毕竟是家。”这样一句简单朴实的回答,却让我的鼻子微微泛酸。
当晚,我们在县城的一家餐馆里吃了当地的特色食物:牦牛肉汤锅。这家小小的餐馆是一对小夫妻经营的,餐馆装修得简单却很温馨,墙面上挂着许多美丽的五彩经幡,老板很热情,汤味鲜美牛肉很有嚼劲,价格也十分公道。这是我们在四川留宿的最后一晚,想到明天就要和这次旅程告别,淡淡的忧伤划上我的心间,微微有些不舍。
人生会经历许许多多不同的旅程,每一次的开始都是追梦,每一段的结束亦是下一个梦的出发。
第五天,我们结束旅程,走上回家的路。
我们的车途径汶川将要离开之时,叔叔告诉我们说有一个地方有大禹的雕像,可以去拍照留念。很小的时候便从长辈的口中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这样不畏艰难,为国为民的牺牲与敬业精神让人敬佩万分、推崇备至。爷爷年轻的时候常常出差,不能经常回家,为此奶奶没少在我们晚辈面前抱怨他。每当这时,他总会大声嘟囔:“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崇拜我的爷爷,他就像草原上的骏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不受羁绊,潇洒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