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闲话评书(随笔)
【编者按】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化。作者通过下班回家看到儿子抱着PAD听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引发了对记忆中的评书声的回忆,评书是一种民间艺术,是大众的娱乐,不只是广播中听,露天广场演说,随着电视的普及,评书也多了一些更佳的传播渠道,更难能可贵的是老艺术家为了将古老的评书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生存发扬,做出了探索,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可贵的贡献,值得我们缅怀与敬佩。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怀恋,不舍,却也无奈。只愿这种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艺术在未来仍然有其活力,以一种更好的形式呈现与世界。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推荐赏阅,期待美文与大家共赏!【编辑:不弃不离】
1 楼 文友:不弃不离 2017-08-11 19:39:01
感谢作者赐稿风恋社团,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不弃不离 2017-08-11 19:43:23
欣赏美文佳作,对作品理解不透彻,编辑不到位,水平有限,敬请谅解,望给予指出,随时改进。
3 楼 文友:不弃不离 2017-08-11 19:46:29
感恩老师对社团的支持与付出,期待您的精彩再现!遥祝安好,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1 20:41:59
感谢老师辛苦的编辑,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4 楼 文友:汉字很奇妙 2017-08-12 08:08:09
老师一气呵成的作品,让人仿佛沉浸在听大师说书的意境当中,又是对评书艺术的回顾、留恋和期待,很喜欢。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4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2 09:20:13
感谢奇妙老师的点评和鼓励,也愿老师文丰笔健,遥祝夏安!
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7-08-12 09:07:56
我也非常喜欢听评书,尤其是单田芳的评书,百听不厌。写得非常好,赞赏!
回复5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2 09:24:05
感谢小溪老师的留评,遥祝夏安!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08-12 16:22:13
评书是八十年代以前流行的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声频表演艺术,只能通过电台广播收听。在那个年代,就这样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艺术,也影响极为深广,可以说只要有收音机的人,甚至没有收音机的也会尽量凑到有收音机的地方去听。在农村,地边也会放一台收音机准时收听评书。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袁阔成等一批老评书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作:《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等文学名著,曾影响了一代人。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袁阔成老师的《三国演义》,袁老的“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之声”,能拨动听众的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将听众牢牢吸引住。为了让评书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继续生存和发展,袁老作出了探索性的研究和改进,“使评书由高台教化的半身艺术,变为讲究音、气、字、节、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艺术形式,为评书的存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样一种艺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则逐渐退出了表演市场,再因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年老或相继离世,有的甚至销声匿迹,濒临失传,只能作为一个时代的痕迹,烙印在脑海里,成为岁月长河中一段美好的回味。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随着记忆的脉络,回味一段文艺历史。语言凝练、情感真挚,能牵引出许多人的记忆,对评书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以自身的深刻记忆与感受,作了详尽地阐释。表达一种怀念情结,对过往岁月的缅怀、对老艺术家的缅怀、对传统艺术的缅怀。评书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失去的一颗璀璨明珠。应该得到保护、承传和发扬。主题鲜明。拜读佳作!感谢赐稿,问好秋安文祺,创作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2 18:13:56
感谢飘雪老师精彩的点评和鼓励,遥祝夏安!
回复8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3 22:13:19
感谢幽兰老师的留评,祝老师文丰笔健,佳作连连!
9 楼 文友:云朵飘飘 2017-08-16 20:05:19
评书曾是我们这代人的最爱!小时候每到晚上六点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听刘兰芳播送的《岳飞传》或《杨家将》,是最幸福最惬意的时刻。老师的美文把我们又带进了少年时候,感谢!
回复9 楼 文友:三子四以 2017-08-16 21:59:14
感谢云朵老师的留评,愿老师生活幸福,文丰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