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间百态】伊犁城里的列宁像(征文 .散文)

精品 【晓荷*人间百态】伊犁城里的列宁像(征文 .散文)


作者:大路白杨 进士,11828.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08发表时间:2017-08-12 00:38:46
摘要:伊犁,这座曾经的省府城市,失去了统领四方、权倾天下的威力,如今已在地域上不再具备这种条件;然而,它的每一个张开吞吐时光的毛孔里、每一条水流潺湲的沟渠、每一排透着阳光和花香的林带,甚至幸存的每一条老旧街道,每一片留在百姓家中的陶碗瓷缸,还有能够留存下来的铜铁玉金物件,都让这座城市不免有了历史的沧桑,多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陈年旧事的老味道。

那一天很有意思。
   阳光之手把伊犁广场绘成了油画的效果,在坚硬的地砖上,我遥望前方。广场修建的很壮观,算得上中国西北边陲城市群里挺大的广场之一。滚滚不息的伊犁河缓慢而且持久,对面的西天山脚下就是国外,有一片村庄或城市,仿佛与中国有些不同。以前它叫苏联,现在是俄罗斯。
   熟悉、陌生、亲近与疏离的感觉,潮水般顿涌心头,泛起一阵阵透心的感动。受一种特定语境的感染,让我很不争气地想到了伟大的斯大林统帅,这位曾经成为苏联人民心目中最布尔什维克、最坚强的统治者。
   仿佛,用力去想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肯定是一件很不实惠的事情。其实,想就想了,并非不相干,而是太相干,更是太实际,伊犁之于北京,尤不及伊犁之于苏联、莫斯科。
   我住地地点伊宁市,就是以前的伊犁府,就是伊犁州所在的市,只是称呼在朝代更替中稍有变化。从中华民国开始,到人民共和国期间,甚至到现在改革开放,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始终就在这儿,就以坚硬、坚韧的形象一直没走。他和中国的新疆,尤其是伊犁之间,无论如何遮掩暗藏,始终逃不了明明暗暗的关系,成为这片土地上的魂。住下后几天里,坐着公交车、走着路,去了一些地方,好像专门去寻找什么。甚至骑着每充一次电就能跑30公里的电动车,把附近的一些深街僻巷走马观花地勉强走了一次。在这座体格日渐庞大的城市里,尽管能找到很多前苏联时期留下的各样物件,源于对一个伟大人物的好奇和怀念,却始终未找到一座斯大林的雕塑像,让我有了一些隐隐的失望。
   倒是这座城市很多场合的深秘之处,不论是街市的角落、市场的冷僻点,还是到民间百姓的家中,时不时就见到了形态大小各具不同的列宁雕塑,论起影响力的比较而言,列宁像的多次出现真让我显得有些意外。
   玛丽是我的回族朋友,从小就生长在伊犁,能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她爽快地告诉我,给伟大领袖和杰出人物雕塑做纪念,是俄罗斯人最喜欢表达的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他们历代沿袭下来的传统。这种明快的、直接的敬仰,比中国汉族人建祠堂修墓志显得爽快,更多一份纯精神的味道。在我生活过的几个城市,包括跑过走过的一些内地城市,都没有看到开国领袖毛主席的雕塑。相反,却在偏远的新疆和田、喀什两处边陲之地,我终于看到了开国领袖赋有生活化的雕像。他和人民融为一体,与百姓亲如一家亲的实物记录,安静地耸立在城市最热闹、最显眼的位置,倒让我有一些说不清楚的酸楚。
   我第一眼看到的一座列宁头像,外形精致、表现激昂、雕塑流畅。向前扬起的尖下巴干净得没有一根胡须,被安静地摆放在宾馆的大门旁。远远望去,更像一位动作优美的门童。只是头部、鼻尖和下巴,早已被人当成福气、才能和金钱的标识,让来旅游的内地人摸得锃亮,显得与整体极不谐和。听说,还有一座全身的、更大的列宁雕像,以前看见过,现在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有好长时间没人看见了。玛丽告诉我,她们小时候看到的这座像,是用黄色的纯铜铸成的,比子弹壳还要黄粲,就像看到一堆金子。很多人都亲眼见过,那可是一座大个子的、比列宁真人都要高大的铜像。
   马路边石凳上站起一个老人,他用维语向我们热情地介绍起来,玛丽立即转换成翻译的角色。老人说塑像的身材非常魁梧高大,比人要大5倍吧,大人看列宁的脸,都得仰着脑袋才能看到。又有一个汉族老人加入我们的交谈,他说,列宁坚毅的相貌里,充满着共产主义信仰,凝塑着一腔执政为民的深挚表情,铜像的右手上似乎还拎着一顶鸭舌帽。为这顶谁也记不住式样的帽子,我们几个几乎争论了起来,有说是苏联红军帽,有说是软军帽,有说是黑色礼帽,还是说是别的什么帽子,我记得是一顶鸭舌帽。我们没有统一起来,也没有做出决定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只记得了“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这一句伟大的话,而且那时刻,我们的思想和记忆统统坐在一起都抛了锚。
   坐在人堆里一人白胡子老人笑着说,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曾表态过,要把沙皇强加给中国人不平等条约全部取消,把从清朝人手里掳来的土地归还给民国,尽管这种承诺因为他的突然去逝而付之烟云。但是,这里的老人们都记得他的好,并一代代地传诵下去,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这儿的人们都对列宁本人更多一份无限的好感。
   盖在伊犁地面的一些建筑物,尤其是年代久远一些的老房子、老街巷,被热情描出的花纹装饰物,甚至大面积漆用的天蓝色调,还有突然冒出的尖顶、厚墙、高门,会时不时露出的俄罗斯的风格,让你不由地吓出一跳,疑虑问道:我这是在中国吗?
   俄罗斯与清朝之间的恩怨,从清朝官府、民国政府的手里明抢暗夺的大片土地,卷走的几十万边民,掠夺的大批牲畜、粮食、金银文物,几乎都是在伊犁这一片大地上一件件发生的,是伊犁亲眼目睹、亲身体验的事情;不论是人、物、情,还是纸质上显得枯黄的历史记录,都凝聚着两大帝国在盛衰之间的恩恩怨怨。即使在时间的记忆里,一切变得轻盈淡然,像说一个邻居家的故事,像听一件与已无关的悲伤,至今仍然无法拂开俄罗斯、苏联对伊犁历史的深远影响。列宁曾经说过,我们会将俄罗斯通过不公正手段攫取的中国土地归还中国,要让中国人真的信服社会主义大哥的胸怀。可惜,随着列宁的提早病逝,俄罗斯政府真如普京大帝斩钉截铁说过的那样,他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通过几代军人的开疆拓地,他们从中国新疆、中国伊犁将军府亲手抢走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仍然牢固不变,以大片绿色的图形显赫地印刷在俄罗斯广袤的版图上。
   然而,中国人民还是对列宁充满敬仰和佩服,充满着视已为人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情是以记忆的河流,滋润着中国边境地区的大片民间,并沿着生命的渠道向后代继承者无言地传递着。
   伊犁的俄罗斯、苏联印迹特别多,就像西安泥土下的文物、洛阳城里的历史故事一样。而且这类的印迹显得很深,就像几十年时间和雕刻的刀子密切配合之后,用双重的镌刻留下的痕印。听说整个伊犁,能找到的文物级东西就是这一尊头像了。这尊雕塑让我联想到了《列宁在一九一八》这部电影,联想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引发了北京五四青年运动,想起了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开国领袖列宁,想起那些苏维埃政权创建前期一批被饿昏的高级干部,想起我自己紧紧追着放影车子寸步不离的少年时代。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以说,列宁始终成了我们成长过程中须臾不离的精神养料,成了那个火红时代中不丢初衷的共产党人形象,也同样成了那个年代不再回归的美好记忆。
   伊犁,这座曾经的省府城市,失去了统领四方、权倾天下的威力,如今已在地域上不再具备这种条件;然而,它的每一个张开吞吐时光的毛孔里、每一条水流潺湲的沟渠、每一排透着阳光和花香的林带,甚至幸存的每一条老旧街道,每一片留在百姓家中的陶碗瓷缸,还有能够留存下来的铜铁玉金物件,都让这座城市不免有了历史的沧桑,多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陈年旧事的老味道。
   摆在街头、摊位和店铺玻璃箱里的大小列巴,焦黄饱满而且整齐,像宣示自己永不甘屈的失去;盛在橡木桶里的格瓦斯,免税商店里外包装显出大气、肚大腹胖的伏特加烈酒,味道冲鼻的洋烟卷,金黄色摆放整齐的酥油袋,包装纸上印有不同文字的方块白糖,还有大人孩子一身披挂的散发着异域文化的衣、裤、裙、帽、巾。时不时,大街上会骤然传来一片嘹亮的乐器声,这是一曲不失欢快激烈的踢哒舞旋律,是我们这一代人从孩子时代起都习惯了的苏联气味和社会主义体验。我曾经在布尔津县城的河堤夜市上,无意间看到过一组挺有意思的黑色铜塑群,描写了一群俄罗斯族青年男女拉着手风琴、跳着踢哒、手牵手让裙裾飞扬的舞蹈场面。据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这座小小的偏远县城曾经居住过十月革命后的大批俄罗斯人,有贵族、有军人、有艺术家,有商人富者,也有偶然被提起的沙皇后人,看到在新疆的大地上,不遇到俄罗斯的人和事,这种概率是极低的,尤其是在伊犁这座古老的城市更是如此。
   到乌鲁木齐以后,进入新疆大银行的大厅,一进门就一身惊愕,一座全身塑的列宁铜像兀然而立,需得仰头瞻望,就像低头拜神敬佛。惊讶过后再细细估计,这尊像恐怕有比真人大三至五倍的规模。它更像一座耸立而起的黑色巨塔,身体前倾,手指前方,手里没拎帽子。与伊犁的铜像相比,塑像更高大,表情更严肃,当然,也用纯铜制的。只因为长年置放在室内,又几乎没有游人有仙会触摸,保存的比较完好。雕像的表层,不知是时间还是别的原因,已经被氧化成一层均匀的、冷调的、没有区别的漆黑。
   站在旷世伟人的大脚下,顿有一种被强大制服的压力感。
   还是回到伊犁这一座城市吧。它的规模虽然不大,却有一种自生而出的大城韵味,这和它长期以将军府养成的形象,曾经成为清代西域最大统治的中心有关。
   面对伊犁,一座曾经的废府,一个败落的农业城市。但是,我仍觉得喜欢它,它让我隔世重生一样,在当代生活的重荷上,终于找到一份久违的勿需掩饰的爽朗。
   这一天让我感受到,人若是能够拥有独立的生命,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日于乌鲁木齐市

共 36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列宁,无愧于伟人的称谓,他要将俄罗斯通过不公正手段攫取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归还中国,这需要多么大的魄力。中国新疆、中国伊犁,数千年来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然而,被沙俄一点点从腐败的清政府手里蚕食,掠夺。遗憾的是列宁早逝,使那些中国的土地一直被俄罗斯侵占。从伊利到乌鲁木齐的列宁塑像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的人格魅力仍然在新疆人民的心中扎了根。作品深切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列宁的敬仰和佩服,然而,被掠夺的屈辱,牢牢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学习老师佳作,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814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8-12 00:39:38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08-12 09:49:26
  谢谢你猜老师的评语!周末问好。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8-12 07:37:37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学习:滚滚不息的伊犁河缓慢而且持久,对面的西天山脚下就是国外,有一片村庄或城市,仿佛与中国有些不同。以前它叫苏联,现在是俄罗斯。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08-12 09:49:59
  谢谢你的关注和鼓励,问好朋友!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8-14 14:53:48
  拜读又见老师新作,透过历史让人深思和触动!问好老师,谢谢支持!感谢老师参加晓荷人生百态征文,期待老师在征文中取得好的成绩,祝文笔丰盈,夏安吉祥,预祝老师无限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08-15 10:18:52
  谢谢华君老师的鼓励!
4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8-14 16:13:39
  恭喜老大路白杨师佳作获得精品,真不错,名副其实,实至名归。期待老师多多努力写出更多精彩之作,祝夏安吉祥文笔丰盈创作愉快。问好老师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4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08-15 10:19:31
  谢谢!我一定会多努力,取得好成绩的!
5 楼        文友:你猜        2017-08-14 16:17:12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08-15 10:19:50
  谢谢你猜老师!
6 楼        文友:何叶        2017-08-15 07:24:43
  恭喜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6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08-15 10:20:09
  谢谢小何社长的鼓励!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