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往事霸图空如梦

编辑推荐  往事霸图空如梦 ——谨以此文献给民族英雄袁崇焕诞辰433周年


作者:湘水楚风 秀才,102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29发表时间:2017-08-15 16:27:22
摘要:袁崇焕是明末抗击后金的民族英雄,是东莞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于1630年被崇祯皇帝冤杀。小说以鬼神的方式还原袁崇焕被杀的经过以及生平的丰功佳绩。他是明末著名军事家之一。镇守辽东时期,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战功。1629年在北京保卫战中因谗言陷害入狱,1630年被崇祯皇帝冤杀。南明永历皇帝和清朝乾隆皇帝先后为袁崇焕平反。   

 往事霸图空如梦
   两名太监虽听得清清楚楚,却被绑得太牢,嘴也被堵住,尽管表情愤怒,却也是无可奈何……
   到了半夜时分,醉酒的五个军官中,有三个人相互搀扶着离开了。两个汉人军官坐在帐篷门口说胡话。
   一个酒劲发作,不声不响就倒地睡着了。另一个摇了他几下没摇醒,骂骂咧咧地走到一个太监(杨春)面前,叫他陪他喝酒。
   说完,解开了他的绳子,还用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叫他穿上后金的盔甲。
   当那个军官摇摇晃晃走向桌子前取酒时,脚却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摔倒在地上,也睡过去了。
   这名太监哆嗦了很久,这才找了一把护身的佩刀,慌慌张张逃了出去,消失在黑暗中……
   正在为袁崇焕通敌谋叛咬牙切齿,他突然看见醉倒的两个汉人模样的军官一跃而起,击掌相庆:“皇上定的反间计已成,我看袁崇焕的死期不远了!”
   说完,他们拔出佩刀,一人在太监王成德的胸口捅了一刀。
   血光四溅,王成德浑身抽动了几下,就再也没有了声息。
   他清楚地记得:小春子(逃出的太监杨春)回宫后,将袁崇焕通敌谋叛的事情,一五一十报告给了他,还赏了小春子白银500两。在京城百姓和某些朝臣们“袁崇焕引金兵围城”的漫天流言中,他心中的诸多疑点,终于水落石出了。
   二年十二月初一(1629年冬),趁关宁援京大部队尚未到达之前,他在朝堂上突然逮捕了京城防卫总指挥——袁崇焕……
   在深深佩服他的生死对头——皇太极这出“反间计”演得天衣无缝的同时,他用力地捶打着自己的额头,后悔莫及:“我真糊涂啊!竟自毁长城,杀了袁崇焕!”
   “怪只怪那时我太年轻了,性子又急,对下属太苛刻,做错了很多事、错杀了许多人……”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否则,他想倾尽大明国库里那堆积如山的银钱,将自己的过与错一一改写。
  
   五
   “我这是穿越了吗?我这是回到紫禁城了吗?”
   尽管夜很黑、灯很暗,他发现自己正置身于文华殿,并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他甚至惊愕得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
   他心花怒放,用笔尖蘸满香墨,在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请罪疏上批复:“毛文龙悬踞海上,糜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复提兵进登(今山东登州),索饷要挟,跋扈叵测。且通夷(后金)有迹,犄角无资,掣肘兼碍。卿能周虑猝图,声罪正法。事关封疆安危,阃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
   而待到要杀袁崇焕时,自己却在诏书中,对此事重新定罪——袁为促成与后金议和,而斩杀大将毛文龙。这不是自相矛盾、颠倒黑白吗?
   想想当年,他虽然也不满袁崇焕“先斩后奏”杀死毛文龙,但这个毛文龙拥兵自重,且与阉党多有勾结,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实在可恨!他早就想解了他的兵权,将他绳之以法!
   他曾经两次带兵到山东抢掠钱粮,狂言“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可谓劣迹斑斑。他甚至在给建虏(后金)皇太极的书信中说:“汗凡有旨来,我皆领受,无不遵行”、“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从两面夹攻,则大事可定矣”、“尔牵兵前来,我为内应,如此则取之易如反掌”,随时都有通敌、投敌的危险。还有一点,辽东子民苦虐于建虏(后金),每天都想逃归大明国土,回归路千难万险,可每到毛文龙的地盘,他便“掩杀之,以充虏报功”。
   更无法容忍的是,毛文龙还是个朝廷大贪。他贿赂阉党,仗着有魏忠贤撑腰,骄恣无度,“所上事多浮举,索饷又过多”,中饱私囊,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把他的辖区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
   可朝廷拿他也没办法!因其“方握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
   于满朝文武而言,皇上一说要干掉毛文龙,百官清一色双手赞同。可一听皇上问“谁愿领旨前往”,台下便鸦雀无声。
   袁崇焕深解圣意,设计斩杀了这个不听节制的毛文龙,除却了他的心腹大患,他当时是非常欣慰、欣喜的,“嘉谕倍至”。
   “我对袁蛮子,是不是太绝情了?”
   离开了文华殿,他鬼使神差地来到皇宫中的一个柴房。
   地上血迹斑斑,躺着七具盔甲上写着“袁”字的士兵尸体,死相极其恐怖……
   他突然记起:这是在审袁案中,“杀袁派”从大牢里提了七个死刑犯,冒称袁崇焕的部下,指证袁崇焕“通敌谋叛”,被他授命杀人灭口了。
   当时,刑部为了迎合他“杀袁”的心愿,提了七个死刑犯做“污点证人”,本以为做得十分高明,不想朝臣中怀疑者大有人在,说“除非铁证确凿,否则断不信袁通敌”,说“袁若通敌,鞑子为啥要绕道蒙古进犯”,说“袁若通敌,为啥袁下狱后他的部队没有投敌,而是归守宁锦”,要求当廷会审。
   大明朝那群不怕死的儒生,在天子脚下可是“宁折不弯”出了名的:他们可是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奏折都敢递,什么事都敢怀疑,什么案子都刨根问底、纠缠不休……
   他听后气急败坏,又惊又怒:
   怒的是袁崇焕实在令他痛恨,非杀不可,却苦于找不到确凿的证据;
   惊的是刑部这群窝囊废弄巧成拙,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百官廷审之下,一定会露出马脚。
   于是他授命刑部:杀人灭口,然后谎称疑犯越狱逃走,无法进行廷审。
   灭口之后,他有点不放心官员办事,亲自去看过杀人现场,那真叫一个惨啊:血流满地,恶臭熏天,七个死囚死状极其恐怖,有长剑自口贯穿后脑的,有被铁锤打碎头颅的,有利斧破胸脏器外露的……那几张血淋淋的狰狞面孔,从此时常出现在他的噩梦中。
   ……
  
   六
   咦,是哪里传来隆隆炮声与喊杀声?是鞑子又要围攻京城了吗?
   他快步登上广渠门城楼。
   只听城下杀声震天,大炮轰鸣。
   只见四处箭羽纷飞,硝烟弥漫。
   十万后金铁甲兵,宛如一片吞噬一切的黑云,向袁崇焕的九千关宁铁骑(援京的先头部队)席卷而来,似乎胜负己定……
   其实,后金大部队抵达高密店时,侦知袁崇焕军已在北京,以为袁军从天而降,莫不大惊失色。只是迫于骑虎难下,仗着人多,仍欲伺机破而歼之。
   城头的守军个个面若死灰、两腿发抖——他们己经多次亲眼目睹鞑子铁骑军像渔夫张开“血盆”大网捕鱼一样,将前来勤王的大明军队斩尽杀绝了。
   那阵势,更像秋风扫荡落叶,铺天盖地,锐不可挡,片甲无存。才一盏茶的的功夫,成千上万人马就被吞食殆尽。
   鞑子的骑兵实在太可怕,就连贵为天子的他,也是看得胆战心惊,不知京城还保不保得住?
   这时,他看见年近五旬、书生出身的袁崇焕,亲自披挂上阵了!
   他快马加鞭,冲锋在最前面,几名将士舍身护卫着。
   只听他大声疾呼:“各位关宁将勇,京城安危在此一举,古人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今天,奋勇杀贼的时刻到了,冲锋啊!”
   随即,他纵骏马狂飙,挥马刀奋斫,几名鞑子骑兵已被他斩落马下。
   敌箭如飞蝗石雨,袁崇焕顷刻身中数箭,但他仍在舍命搏杀。
   三军见主帅如此奋勇,无不勇猛无畏,以一挡十,在敌阵中浴血奋战。
   这时,只见一名后金军官挥着锐利的马刀向袁崇焕迎面砍来,此时的袁崇焕已身中五箭,精疲力竭,眼看就要血溅沙场……
   在城楼上看得真切的他,正欲大声提醒“袁蛮子小心”时,他的护卫拼死以刀格挡,两刀因此互断。
   激战至下午五时,后金军终于出现溃败,关宁军于是乘胜追击,一路掩杀过去。
   此时己是隆冬,运河己结冰。
   不熟悉京城地形的后金军退至运河边,便再也无路可退,纷纷纵马从冰面上渡河逃奔。
   更为倒霉的是,此冰不同于白山黑水的冰,可任由千军万马践踏,运河的冰层太薄,四处破裂,导致落水者、相互践踏者不计其数……
   “终于胜了!以少胜多,屡克劲敌,不愧是袁家军!”他由衷赞叹道!
   九千关宁军,不顾长途奔袭后的人困马乏,在广渠门大战十万后金兵,以一挡十,从早打到晚,杀敌无数,令皇太极短期不敢再贸然与关宁援军作战,退营三十里。
   这也令他这位连日坐卧不安、茶饭不思的大明皇帝,心情有所好转,大大犒赏了关宁军队。
  
   七
   “袁督师身中5箭,他的伤势重不重?有没有生命危险?守京城可还得依靠他呢?”
   他来到袁崇焕驻扎在广渠门外的军营,看到关宁军这一仗的伤亡,实在十分的惨重。
   营帐内到处都是伤员,缺手的、断腿的、头缠纱布的、箭头留在身上取不出的……随处可见。痛苦的呻吟声、凄厉的惨叫声,不绝入耳。战死的战马,堆得像小山一般。黑色的棺木——里面盛殓着战死的将士的尸体,排成了一个长两百步、宽一百步的矩形。
   尽管有坚甲护身,袁崇焕仍受了两处较重的箭伤。卧躺床上的他,浑身血迹,闷哼连声。
   皇太极随时都可能发起报复性的反扑,将士们此刻非常需要他呀!
   顾不上疗伤,他连夜召集将领部署破敌之计:
   “这次皇太极以倾国之师深入我天朝腹地,极其冒险,跟“自杀式攻击”差不多。拖得越久,对后金越为不利。我军的计划是“断其退路,坚壁清野,重重围困”,在京城下顿兵不战,坚守至大明各路勤王兵云集(包括关宁军大部队抵京),待后金后路被断,粮草供给出现困难,人困马乏之时,再四面合围,进行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保守地估计,咱们关宁军主力部队,预计十二月初三、初四日即可赶到京城!届时就可以实施合围计划——即使不能全歼满洲鞑子、生擒皇太极,也应当可以给后金部队以毁灭性的打击。这样,‘五年平辽’的丰功伟业,指日可待!”
   这时,他看见一名将官入帐报告:又有两路勤王兵赶到。
   袁崇焕闻之大喜。作为京城保卫战的统帅,他当即安排一路去昌平保卫皇陵,另一路退守至三河以截断后金兵后路……
   对于这样周密且有大局观的军事安排,不懂军事、只能从一群文臣纸上谈兵的议论中胡乱决议的他,当时颇为狐疑,又气又怒,一再催促袁崇焕出战。
   现在看来,袁崇焕这一战略方针,是如此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如果真照袁崇焕的那套部署严格执行下去,他想:待到生平第一次与身戴枷锁、手铐、脚镣的皇太极面对面,他一定会笑翻在龙椅上。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个时机,他不让袁崇焕去抓。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如《三国志》里诸葛亮的一伐中原,起先一路奏凯,节节胜利,却因主观臆断的马谡丢了街亭这个“关键”堡垒,最终致使蜀军直捣长安的周密计划功败垂成。
   他不信任袁崇焕,不支持袁崇焕的战略布署,最后还逮捕了他,将原先的布署全部打乱,输得一败涂地。
   胜利的天平,最终向皇太极与后金倾斜!
   如今,角色早已互换,他仿佛绝望地看到——龙椅上笑翻的,是满清6岁的小天子:爱新觉罗.福临!
   当时,他只知道催促袁崇焕——出击!出击!出击!
   虽然,从大明部队对满洲一系列的惨败中,他不得不承认:大明军队野战,远远不是后金部队的对手,这是铁的事实。
   何况当时关宁援军马不停蹄驰援京师,披星戴月,已经困顿不堪,急需休养!
   当时,对袁崇焕的畏战、避战,他是又恼又恨:袁崇焕居功自傲,日益骄纵,“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总以各种理由搪塞他的出战令。
   可满朝文武及京城百姓因后金大军兵临城下,早已吓破了胆,乱成一锅粥。而且,他们的田产、房产、家眷、生意大多在城外,现在正被鞑子任意烧杀、掳掠、蹂躏,怎不令他们心如刀割、坐卧不宁?
   他虽是一朝皇帝,他顶得住朝臣的不断施压、京城百姓的集体请愿吗?
   总之,后金一天不退兵,京城人民就永远如鲠在喉、芒刺在背、三餐乏味。
   十二月初一,他又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加上满桂当朝告袁崇焕的御状,怒极之下,他将袁崇焕逮捕下狱……
  
   八
   如今看来,大敌当前逮捕主帅,最后还将他处死,这是大明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执政生涯的重大错误,最终搭上了大明的巍巍江山!
   正因为此,抗击后金的形势急转直下:整个京城保卫战打得一塌糊涂,大明善战的武将差不多死光了,后金部队(1636年改称满清)直到三年夏(1630年夏)才完全退出长城外。满桂这个告御状的守京总指挥,也战死疆场……
   阎罗王说得对:我就是一个昏君!我真的不该为泄一己私愤,杀了这个无可替代的袁蛮子啊!
   千不该,万不该。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更要命的是:大明疆域几万里,子民数万万,却实在人才奇缺。处死袁崇焕以后,竟再也找不出一个能与后金(满清)分庭抗礼的统兵大将!
   最后,还得靠年已七旬、老态龙钟的孙承宗,去苦苦维持辽东的危局!
   这以后,后金(满清)就好象抽大烟上了瘾,隔不了多久,就要来大明烧杀掳掠一番,闹得关内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失去了袁崇焕这个最可怕的对手,后金(满清)再无忌惮,先后三次绕道蒙古,深入大明的腹地洗劫,兵锋锐不可挡,如入无人之境。大批将领因为袁崇焕战功卓著反被冤杀,竟纷纷变节投敌,充当后金(满清)侵袭大明的开路先锋。

共 1221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袁崇焕是明末抗击后金的民族英雄,保家卫国战果累累,可谓大明一员福将,战功赫赫,无人不晓无人不赞。然,崇祯皇帝中了满清的反间计,听信谗言佞语,给他定了“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的罪名,于1630年将他凌迟处死了。大明朝失去了一位战无不胜的大将,抗击后金的形势急转直下,整个京城保卫战打得一塌糊涂,大明善战的武将差不多死光了,再也找不出一个能与后金分庭抗礼的统兵大将,大明江山开始摇摇欲坠。崇祯皇帝做了个噩梦,从梦中获悉了事情的真相,不由痛悔万分,自责不已,然而,时光不会倒退,一切悔之晚矣。小说文字流畅,史料详实,写作手法独特,情节描写细腻生动,故事精彩,引人入胜。推荐赏阅。【编辑:醉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童        2017-08-15 16:31:28
  作者你好,小说精彩耐读。还望注意省略号的正确应用,你文中省略号奇多(昨天那篇也是),但均标错了,并非......而应为……
回复1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15 16:38:28
  谢谢指导,一定改正。
2 楼        文友:醉童        2017-08-15 16:32:19
  期待友友早日成为系统的【专栏作家】http://bbs.vsread.com/thread-781687-1.html
回复2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15 16:37:40
  谢谢支持与鼓励,一定努力。己经有5篇一万字以上的小说了。
3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15 16:39:37
  谢谢编辑的指导,刊发及欣赏。
   谢谢编辑的经典评论。
   编辑辛苦了!
  
   【编者按】袁崇焕是明末抗击后金的民族英雄,保家卫国战果累累,可谓大明一员福将,战功赫赫,无人不晓无人不赞。然,崇祯皇帝中了满清的反间计,听信谗言佞语,给他定了“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的罪名,于1630年将他凌迟处死了。大明朝失去了一位战无不胜的大将,抗击后金的形势急转直下,整个京城保卫战打得一塌糊涂,大明善战的武将差不多死光了,再也找不出一个能与后金分庭抗礼的统兵大将,大明江山开始摇摇欲坠。崇祯皇帝做了个噩梦,从梦中获悉了事情的真相,不由痛悔万分,自责不已,然而,时光不会倒退,一切悔之晚矣。小说文字流畅,史料详实,写作手法独特,情节描写细腻生动,故事精彩,引人入胜。推荐赏阅。【编辑:醉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必合为时而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