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立自强,才能使脱贫创富之路走得更远
朋友是一个扶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他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不久前,他走村入户,到一名贫困户家中,了解她家丈夫大病救助的落实情况,没有想到的是,那个中年妇女,一听说是驻村工作队,马上就打开话匣子,首先就问,工作队给她家送来了多少钱,然后就诉说着自己的家庭困难,诉说着政府低保给他们家的救助远远不能供他们家庭的开支,诉说着对扶贫攻坚工作的不满。
等她平静下来,朋友才一一询问,她家应该享受到的政策清单,到底落实没有。翻看他们家的扶贫手册,可以看到,她一个孩子读书,享受了教育扶贫,她家一个二类低保,低保资金到位,他丈夫大病,享受了所有的医疗救助。
朋友说,你们家应该享受到的政策扶持都已经享受到了,你怎么还这么不满意。她说:“我们家要脱贫,政府就是要全管!”
朋友说,你家要脱贫,政府要扶持,这是必然的,可是你自己不能光靠政府扶植,你自己也应该努力,想办法增收吧!你身体不错,你丈夫的病也已经治愈,你有一个老人可以帮助你,你一个孩子读书,只要稍作努力,脱贫致富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不能光是等靠要哈!
时下,在我们的贫困地区,确实有些农民,享受着国家优越的政策,可是自己却充满着惰性,有一种很强的依赖心理,心里盼望早日脱贫,可行动上眼高手低,或者不思进取,没有一种自立自强的心态,这给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很多的难题。
脱贫对象不自强自立,无论扶贫工作者如何兢兢业业、社会各类组织如何大力帮扶、扶贫理论如何完善,都不可能达到扶贫攻坚的目的。
面对着这种情况,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一方面我们要做好政策的宣讲工作,要树立贫困户勤劳致富的意识,不能只是等靠要,不能甘当“伸手党”。要通过各种途径奖励鼓励那些自力更生脱贫创富的典型人物。要抓好农村社会风气的建设,要积极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走自主脱贫之路。
另一方面,我们的扶贫工作也要为贫困户,想点子,指路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政策上优惠、在经济上帮扶、在方向上引领,不但要解决脱贫对象当前穷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今后不穷的问题。依托当地的地理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缺技术就教技术,缺道路就修道路,缺什么补什么,努力创造客观条件带动水产养殖、果树栽培、旅游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