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沁园春.故乡吟(外七律七首)(新韵)

精品 沁园春.故乡吟(外七律七首)(新韵)


作者:言泊远 举人,369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03发表时间:2017-08-16 11:22:31
摘要:歌颂家乡鸡东县的美丽风光和历史。

沁园春.故乡吟
   ——题同学山村耕夫《鸡东老地名》(外七首)
   (中华新韵)
  
   啸凤扬冠,翠羽明霞,紫气漾东。
   纵双山运势,一川激水;林涛万顷,岭壑千重。
   稼穑尧民,耕耘舜野,鱼米乡馨五谷登。
   弦歌地,更情生红豆,地蕴黄茸。
   辽城金堡折冲,忆白马青春斗虎熊。
   叹冰封塞路,闯关父老;安边旗鼓,傲雪官兵。
   戴月斟霜,倾心愿景,盛世城乡唱大风。
   乾坤笔,正挥毫漫画,蜃境葱茏。
   注释:
   《鸡东老地名》:由鸡东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汪鸿(新浪网名山村耕夫,退休前为鸡东县政协副主席,现任鸡东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主编的文史资料丛书。(详见后附:《金鸡唱晓》)
   啸凤:凤指鸡冠山,此山极象打鸣的雄鸡。其位于鸡东县西,故鸡东县名“东”。
   双山:鸡东县位于完达山和老爷岭两大山系的余脉交汇处。
   红豆:指红豆杉树。
   黄茸:指松茸。松茸是一种生长在高寒地区、至今尚不能人工培育的菌类。橙黄色,有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等特殊功效。当年出口日本,为天皇佳肴,价比黄金还贵。鸡东曾因盛产松茸而闻名国内外。
  
   外七首:
  
   其一:
   七律.平阳镇(一)
   前峰犹显旧峥嵘,驿路千秋唱铎声。
   表里山河依海势,高低原野护边城。
   残兵冲阵凭碑记,群雁回巢绕月行
   俄炮惊銮开禁后,流民从此垦关东。
   其二:
   七律.平阳镇(二)
   控岭衔山绿水阳,深潭弯月唱蟾乡。
   白帆夕棹双城渡,碧草晨烟百鸟翔。
   花影娇矜新社稷,霜风啸咏旧沧桑。
   移民五世耕耘路,阆苑馨香冀鲁庄。
   其三:
   七律.平阳镇(三)
   驿栈曾经向海澜,烽烟犹忆旧城垣。
   明王仗剑关山北,都护摧心野岭前。
   白马驰驱争射鹜,红颜浣洗竞耕田。
   昔人尽入尘埃去,惟有膏腴亘古原。
   注释:
   平阳镇:鸡东县平阳镇,为笔者家乡的镇,是北大荒百年的古镇。因地处三江平原南边,是当年闯关东人向东、向南进入三江平原的集散地。
   双城:平阳镇所在位置,是金朝五国城通海古驿道之驿站。这里往西南十余里,有古城,往东三十里,还有古城(现有遗址可证)。双城即指此两个城池。
   其四:
   七律.平阳镇八角楼
   木拱柁梁一百年,沧桑风雨未凋颜。
   楼成八角冲天脊,石刻三纹画壁栏。
   锣鼓铿锵铡美案,丝弦委婉过寒关。
   前朝青史移民写,阅罢星移晓月圆。
   其五:
   七律.吊古战场
   野岭丛林驿路旁,光阴不复记沧桑。
   封疆喋血归何处,埋印偃旗效楚王。
   末世烽烟青史泪,群雄逐鹿赤刀枪。
   农民铁镐穿千古,惊破伊人夏梦香。
   注释:
   古战场:在平阳镇的东山坡上(现鸡东县下亮子乡下亮子村西),1970年代搞水利工程,修“正乡排干”,农民刨出一方金朝“胡里改路之印”。这方省部级的封疆大吏的铜印为何埋在荒山坡上?很明显,当年这里曾发生了一场史无记载的大战,所以才使省长把大印埋入土中。而这里距离其治所胡里改路(即现在的依兰五国城)约四百里路。
   其六:
   七律.东大嗡(新韵)
   岧峣群峦一瓮生,雄姿独傲海西东。
   曾惊胡马挥刀砍,却诧龙廷布诰封。
   父老通关追愿景,锄犁扶垄盼飞鸿。
   每临雨雪啸声远,似向苍溟祈太平。
   注释:
   父老:我的祖父闯关东,心中的目标是东大山,但何处是东大山,其实很茫然。当走到东大嗡的脚下时,感觉这座山很大,就在这扎住了脚跟,一住就是百年。东大嗡山是三江平原乃至俄罗斯沿海方圆数百里数一数二的山。
   啸声:指东大嗡山过去常在无风无浪的阴雨雪天里,嗡声嗡气的吼,其声沉而闷,很是神秘,至今无解。
  
   其七:(新韵)
   七律.大锅盔山怀古
   峭拔百里自生雄,襟控一川峙两峰。
   马面砌墙惟半壁,城厢汲井已千庚。
   残垣不记前朝事,枯木只嗔今日情。
   花月诚邀凭吊客,倩人笔写旧峥嵘。
  
   注释:
   大锅盔山:位于黑龙江省鸡东县永安镇境内。属完达山系,为火山爆发的火山锥体,形似倒锅,故名。山势较缓,呈东西走向,海拔392.9米。山顶有唐代渤海国时期的锅盔山城遗址。山城顺山势沿山顶边缘修筑,外砌石,内填土,无沟缝。城墙高2-3米,全长1332.6米,有不等距离的马面13座。城内有干涸古井1口,相传为蓄水池。城内出土有陶片等遗物(资料来源于鸡东县新闻网,感谢原作者)。
   枯木:在1960年代前,大锅盔山上林荫密布,每当峰顶云雾缭绕时,必有大雨将至,它被当地居民奉为一块阴雨表。后来因过度砍伐,山已光秃,所以峰顶的云雾无论晴阴,已不复存在。
  
   附:
   金鸡唱晓
   ——鸡东的兴起和发展
   鸡东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汪鸿(山村耕夫)
   鸡东县老促会组织编写《鸡东老地名》,说到鸡东,就不能不说说鸡东的历史和来历。
   鸡东,虽然很年轻,但历史悠远。商周时期这里曾留下满族先民的足迹。秦汉时期隶属辽东郡,以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唐曾归渤海都督府所辖,明为奴儿干都司、宁古塔将军等属地。清封禁。1880年,清政府解除封禁。移民实边,始有少数领垦农户陆续来定居耕殖,有居民400人分布在大石河(今永和镇)、夹信子(今平阳镇)、水曲柳河和半截河(今向阳镇)等地,民国初年“户至两千,人丁一万”。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设蜂蜜山招垦局。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密山府。1913年(民国二年)改密山府为密山县,本地均为其所辖。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本地属东安省密山县。1941年(伪康德八年)伪东安省设置鸡宁县,本地由密山县、鸡宁县分管。1947年5月设置永安县,本地分属密山县、永安县、鸡宁县。同年9月,撤销永安县,本地仍属密山、鸡宁两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本地分属密山县、鸡宁县。1957年撤销鸡西县设立鸡西市。原鸡西市的兴农乡划归勃利县,其余划归密山县,本地分属密山县和勃利县。1960年,从密山县划出银峰公社和哈达公社的11个生产大队,归属鸡西市。银峰公社改为平阳公社。哈达公社的另13个生产大队设东海公社,归属密山县管辖,本地分属鸡西市、密山县、勃利县。有史以来,一些村屯就像散落在密山、永安、鸡宁、勃利大地上的颗颗珍珠,点缀着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1964年6月5日,经国务院第145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置鸡东县。1964年8月16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鸡西市所辖的哈达、银峰(原平阳)公社、张家街农业生产大队和密山县所辖的鸡林、下亮子、平阳、永安、综合、东海、兴隆(新华)、永和、向阳、明德10个公社以及勃利县所辖的兴农公社划归鸡东县。(鸡东县成立时,县人民委员会设在银峰大队,银峰大队改为鸡东镇公社),1964年8月20日成立鸡东县筹建委员会,1965年1月1日,中共鸡东县委员会,鸡东县人民委员会开始办公。从此,一个新地名随着一个新县名的诞生而出现在祖国的版图上。她就像一颗新星,在鸡冠山以东,穆棱河畔冉冉升起,就像一只展翅的雄鸡迎着朝阳翩翩起舞。
   为什么把这块热土定名为鸡东,是何人为其授名,虽经多次多方努力已无法考证。据有关人士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位于鸡冠山以东,二是因处于鸡西以东,顺其自然就定名鸡东了吧。生活在鸡东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鸡东这个名字很认可,觉得她简洁明亮。是鸡东这个名字把大家聚合到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
   鸡东县城这个地方民国初期称北大甸子,1939年林密铁路通车时设立了平阳车站(今鸡东站),地名改为新平屯。日本侵略者为切断抗日联军与群众的联系,强行将分散居住的百姓向新平屯归并,形成较大的村落,1945年改称新兴村。1955年为纪念剿匪烈士李银峰改为银峰村。鸡东县成立时,县委、县人委设在银峰大队,银峰大队改名鸡东镇。
   鸡东建县时属牡丹江地区行署管辖,1983年9月划归鸡西市。鸡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密山相连,北与七台河市、勃利县接壤,西与鸡西市、穆棱市、林口县为邻,南与俄罗斯搭界,陆地边界线111公里,总面积3243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除汉族外,还有满、朝鲜、蒙古、回、苗、壮等18个少数民族。现辖8镇(鸡东镇、永和镇、平阳镇、向阳镇、永安镇、东海镇、哈达镇、兴农镇)、3乡(下亮子乡、明德朝鲜族乡、鸡林朝鲜族乡)。全县123个行政村,645个村民小组。
  
   鸡东,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九一八”事变后,这里便燃起了抗日烽火,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白山到黑水之间,都有抗日将士的足迹,都有民众参加支援抗日斗争的故事。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抗日英烈。李延禄、李尔重、崔庸健、周保中等抗日将领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播撒过抗日火种,都领导指挥过抗日斗争,曾开辟建立了小石河(今永和镇境内)和黄泥河、郝家屯、平阳镇、半截河(今向阳镇)游击区,创建了哈达河、哈达岗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写下壮丽的诗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鸡东人民坚持老区精神,攻坚克难拼搏进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经过几代人的开发、建设,全县经济长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随着全国产煤大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双拥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产粮大县诸多荣耀等身,鸡东名声鹊起,名扬海内外。
  

共 38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吟一首,作者把物象和臆想组合一体,展示出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美,画面感强,体现出家乡的唯美,体现出乡情的炙热。下面七首七律,都是写平阳镇的历史和风采的,可见这是从沧桑走入繁盛的古镇,赞美其风采和厚重文化底蕴。整组诗词的语言组织流程自然,虚实相生,让乡情融入字里行间,堪见作者的情怀。一组文字,值得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遥祝愉快,期待更多的精彩。【编辑 依山观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817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依山观水        2017-08-17 04:16:21
  一组文字,值得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遥祝愉快,期待更多的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