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鬼”子文
子文大学毕业后便以特岗教师的身份进入教坛,在冀中平原一个偏远的农村开始了教师职业生涯。在农村的这段时间,子文凭着对学生的热情、对工作的热忱、对教育的热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成绩不仅在整个学校名列前茅,在整个乡镇都是出类拔萃的,就连县教育局的领导对子文也有所耳闻,于是子文调离原工作单位,调到县城的一所重点初级中学任教。
初到新的学校,子文做事更加兢兢业业,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办公室里备备课,或者批改作业,或者找几个学生谈谈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从来不参与其他教师的闲谈碎语。偶然间和其他教师聊天,也大多是学生管理、教案设计、讲课思路、试卷评析的研讨。对此,有些教师不能理解,纷纷劝解子文:
“你年纪轻轻的,总是埋头备课批改作业,不和别人交流,怎么会有知心朋友呢?这样的话,即便你做得再好,也不会有人支持你的。”
“你如此卖力气有什么用呢?我们的工资都是规定的,干多干少都差不多。如果特别出色也许会多点,但最多也就多一百多吧,值得吗?”
“做人做事,总得讲点规矩,假如你的教学成绩比其他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高出许多的话,他们会怎么想,你让他们的脸怎么挂呢?”
“有些时候,差不多就够了。别忘记‘枪打出头鸟’这一俗语,它未必没有道理。”
……
听着老教师的话语,子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但子文一如既往地做着每天的事情,或者比以前更加卖力气。因为子文深深记得母亲在他离开家乡,走上教坛时的一番话语:“作为一名老师,干的是一份良心活儿,你今后的所作所为不仅要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对你充满信任的家长,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天地良心。只要你从教一天,你就必须尽职尽责,不允许有任何的麻痹大意。”
到期中考试的时候,子文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不仅超出了实验班而且比年级最后一名的班级平均分高出近20分,这是这所学校建校以来的突破性记录。本来应该是举校欢庆的事,但却致使整个年级的语文老师愤懑不平,纷纷找子文说事。年级组长跑到校长那里哭哭啼啼,说自己无才无德,要求撤掉年级组长的职务,让子文担任年级组长。老教师跑到教导处主任那里,怒气冲冲地要求调换年级任课,不调换的话就装病请假。年轻教师一旦有什么所谓的“疑难杂症”就跑到子文那里问东问西,不再有个人的见解。面对如此情况,学校为了整个语文教学秩序,为了安抚语文教师的情绪,不得不调整了子文的工作任务,让他到图书馆管理图书。
到图书馆工作的子文,虽然工作清闲了许多倍,但他却夜不能成眠,回想着曾经三尺讲台上的叱咤风云和飒爽英姿,夜夜失眠。为了催眠,子文学会了饮酒,每日里用大量的酒精麻醉,然后昏昏沉沉地睡去。醒来后,便头不梳脸不洗,邋里邋遢地到学校上班。看到子文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清醒,那些语文教师不再折腾,心中的愤懑也荡然无存,按着原来的教学步骤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
多年以后,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蓬头垢面、满身酒气的脏兮兮的老男人,蹒跚地从这所重点中学从容地进进出出,没有人拦也没有人问。当外人问起的时候,却没人能说出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