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作家】赴宴
王处长的公子明天结婚,李副处长召集处室的同事聚在一起商量如何随份子、赴宴的事。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唉!王处长家公子明天举行婚礼,这要是搁在往常,提前一周就要通知喝喜酒了。可,现在都到这个点了,办公室咋还不通知?难道有啥变数,还是另有玄妙的道道?”
“嘿嘿,真是‘狗吃辣萝卜闲操心’,管那么多干嘛,还怕钞票撒不出去,等着吧,这随份子的‘礼’一分少不了。”
“嗯,这感情深浅不一样,我看咱干脆别瞎胡掺合了,各随各的‘礼’。”
“唉!依我看,还是按常规,先把随份子的礼金交给办公室李秘书收起来,再由他负责一块转给王处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东一榔头西一棒棰地议论着,眼见快到下班的点,仍没达成一致意见。
“要不,让李处长拿个意见?”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句。
“呀,这,合适吗?”李副处长先是一愣,接着谦虚地笑笑说:“我说了能行?还是集中大家的意见好。”
“咋不行?处长不在家,你就是老大,有啥合适不合适。何况这是咱处长的公子结婚,他不合适提这事,你副处长就得拿主意,对不?”
“对,是这个理。处长不在时,李副处长就是咱大伙的主心骨,定吧!我们大家都听李处长的行不?”
“行行。听李副处长。”
“唉!谢谢大家信任、抬举我。要不,我先打电话问问办公室的李秘书,看看咱机关的其它处室啥动静?也好做到心中有数,就算是按老规矩办,咱也不能低了他们随礼的数,是这个理不?”
“呀,时间到了!我要早点走会接孩子,你们商定好意见,尽管知会我一声就行。”档案管理员小娟急切地说着话,看看自己纤细手腕上那块价格不菲的进口名表,提起老公情人节送的名牌包包,扭动腰肢、迈着碎步,提前退出了这个如何随礼、赴宴的“议论圈”。
随着小娟高跟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有节奏、渐行渐远的“哐哐哐”声,李副处长终于接通了李秘书一直占线的电话。
“啊啊,李处长啊,有事?”
“哈哈,李秘书,大忙人啊。咱这机关办公室就如人的大脑中枢,是司令部,是参谋部,更是协调部,这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大事小情啥的,都是你费心操持,真是辛苦了。对了,还有点小事麻烦问问你,明天王处长公子结婚,咋到现在还没动静,啥情况?方便不?给透点‘天机’呗。”
“啊,这个事?我昨天曾给领导提示过,领导的态度很明确,办公室不组织、不安排,更不能公车私用参与此事,这是组织原则,不能触底线。”
“那?这……”
“啊,李处长,昨天办公室已经给你们王处长送去文件了,没学习?没看到?”
“啥文件?”
“嗯,是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结合咱当地的实际情况,市里出台的一个《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大肆操办婚丧、升学、生日、乔迁等宴席的通知》,各项规定都很明确、要求严格,是一个很刚性的文件。李处长,我建议,你最好现在就去找来看看,要是拿捏不准,犯了错误,别怪我没及时提醒你!哈哈。”
“呃,咋没见到?文件应该在王处长的办公室。可,王处长忙儿子结婚的事去了,我一时半会也进不了处长的门呀。要不,你就挑几句与结婚宴请、随份子有关的重点、关键字句,在这电话里说给我听听好不?这不,大家还等我拿主意咧。嘿嘿,拜托了!”
“唉!这?好吧。只说紧要的,你记着了。”
“嗯,谢谢李秘书关照!说吧,我洗耳恭听。”
李秘书说:“咱市里的通知规定,要求自通知下发之日起,严格婚宴审批,规定党员、干部职工除本人结婚或办理丧事外,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请客设宴,如‘确需’办酒席,要严格控制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范围,宴请规模要控制在十桌(含十桌,或一百人)以内,超过十桌的须在事前报告请客名单。其中,还明确规定,副科级及其以上领导干部摆宴席超过十桌,或利用婚丧喜庆之机敛财的,一律先免职后查处!”
“呀!咋能严。今天就开始执行吗?那对随份子有啥规定?”
李秘书接着说:“文件是昨天印发的,这从下发之日起执行,也就是昨天已经正式实施执行了。为切实解决利用婚丧喜庆等事宜敛财问题,规定也对干部‘随礼’也划出‘硬杠杠’……所以呀,李处长你自己掂量吧!不要给王处长惹了麻烦……”
“呃呃,我听明白,知道了!”
放下电话,李副处长想:“呀,恁巧?这规定,王处长公子结婚正好赶上了。这要是早上三天,一切顺理成章‘黄河里撒尿随随大流’,也不至于为随个份子钱纠结了。王处长呀王处长,你这是‘巧妮爹打巧妮娘’巧打巧碰上了!嘿嘿,按不按规定办,咋办?那是王处长自己的事。可,大环境下,遇到这种情况,还真是‘大闺女上轿头一回’。唉!随不随份子,去不去赴宴?处室的同事都等着我这个副处长回话呢。如何把握?我看还是再听听大伙的意见再拿主意,比较妥当。”
放下电话,李副处长把李秘书刚才的话给大伙大致重复了一遍,说:“嗯,情况就这样,大家都品品,啥想法?说说呗。”
“呀!规定咋这么严,还随不随份子?去不去赴宴?”
“唉!看看咱这要是不去或不参加,是不是忒没面子?”
“哎,规定是规定,可也是人之常情啊。前几年,我儿子结婚,人家王处长还亲自参加婚礼、随了份子钱。这要是不去,我这心里也过意不去,总觉欠着人家一个大大的人情,自己沾了光。”临近退休的年纪,老赵嘴里自言自语说着纠结的心里话。
“理事这个理,可,要是硬去参加喜宴,坏了规矩,咋办?”
“哎吆吆,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大家开动脑筋,再好好想想,有没有个折中的法?呵呵。”
……
听着大家的议论,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再三。李副处长说:“敬畏之心不可无,这是当前的大环境,咱们作为机关党员干部更要自律,不触高压线,不越雷池,守着底线,这是必需的!我们可以每个人象征性出一点钱,买上一束祝福的鲜花、带上一箱咱地方特色酒水,派两个代表送过去祝贺,表达我们处室全体同志的心意。但必须做到一点,这只是代表‘赴宴’决不吃‘宴’!你们看这样行不?”
“嗯嗯,这个注意不错!既表达了心意,又不违反规定。行!”大家一致举手通过。最后,还推选出老赵和李副处长前去赴宴。
推选出赴宴的老赵很高心,他说:“这样,至少还上了一个大大的人情!心里踏实。”
第二天中午提前一刻钟下班,老赵和李副处长急慌慌去赴宴,因路上堵车耽搁了大约一刻钟行程,到宴请的大酒店时,王处长公子的结婚典礼仪式已结束,随之而来喧嚣热闹的喜宴开始啦。
两人走进酒店大厅,没见有迎客的人。酒店醒目的指示牌上喜庆的红纸黄字,却格外引人注目。
“呀!三喜临门,‘喜喜喜’啊!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三家婚宴聚一块了?”老赵手里拿着祝福的鲜花,自言自语:“唉,来晚一步,王处长家的喜宴在哪?”
“嗯,老赵你稍等一下,我去前台问问。”李副处长小心翼翼、放下手中搬来的酒水。
“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今天这三家咋安排的,王处长家的婚宴在哪?”
服务员抬头笑答:“我不认识王处长,两家姓王的,一家姓李,每家正好都十桌,你参加的是哪一家?”
“那一家?王处长家,可你不认识他。你告诉我,两家姓王的在几楼?我自己去找。”
“行,一楼、三楼餐厅的喜宴是王家,中间夹着的二楼是李家。”
“好,谢谢。”
左顾右盼的老赵跟在李副处长的身后,很快就到了一楼餐厅门口,没等张口询问,便飘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嘿嘿,李处长、老赵你们来了。”
寻声看见小娟,李副处长问:“你,你咋来了?”
“嗯,我老公和王处长是要好的朋友,不来行吗?”
“呃,早没说?要不,你代劳,也省的我俩跑一趟。”
“哼,这不是遇上了吗?要不是怕你走错门,我才懒得说。”
“王处长哪?见个面,我们就走。”
“唉!我给你说,这一楼的王家喜宴,可不是王处长家的喜宴。给我记着了,三楼的才是!”
“啊!这?刚才不还说,你老公和王处长……”
“嘘!”小娟的手快速从涂抹了口红的嘴唇移,神神秘秘指指楼上。
“呀,老赵,你看看,靠近二楼楼梯餐厅门口站的那个人,不是王处长儿媳他爸爸宋经理吗?他咋在二楼转悠,服务员不是说二楼是李家摆的喜宴吗?”
“嗯,错了包换,是他。哼,今天真是邪了门。”
“老赵,你说,咱还和他打个招呼不?”
“唉!我看最好不要打招呼,你没看刚才小娟那神秘的样,说不定还真有点啥道道?”
“嘿嘿,你两个才来啊!”李副处长和老赵刚爬上三楼,就听见有人打招呼。
“呀,李秘书。你……”
“唉,这王处长操办儿子的婚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不是没经验吗?我来,纯粹是搭把手、帮帮忙。哈哈。”
“呃,这……一楼?二楼?三楼?”老赵拍拍脑门。
“嗯,来,抽支喜烟。”李秘书眼角闪着一丝神秘、不易察觉的笑,拿烟又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