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沧桑历史话“荣”“耻”

编辑推荐 沧桑历史话“荣”“耻”


作者:文坛楚辞 童生,69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94发表时间:2017-08-20 10:07:00

沧桑历史话“荣”“耻” 一个不注重“荣”“耻”的民族,是一个悲怆、衰竭、无望发展的民族;一个连“荣”“耻”不知或不讲“荣”“耻”的人,只能是民族的累赘,甚或是社会的渣滓。
   其实,中华民族这个文明礼仪之邦的民族,是有极强的“荣”“耻”观的。从《诗经》《硕鼠》里,就可窥视古代劳动人民视不劳而获奢侈荒淫的统治者为“耻”,“勤而劳作为荣”;从《离骚》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作者对不顾国家兴衰的统治者和被他们统治的浑浊的社会而诅咒其为“耻”。
   “不耻下问”这一千古名论中的“耻”,是否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老夫子最早提出的?至少可以说自此,“耻”广为人知。
   尽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蕴涵着“荣”“耻”观,然而,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荣耻观有着其虚伪性,核心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因而在封建统治下的臣民的“荣”“耻”观,也就不可能冲破这一羁绊的束缚,其时代的局限性就不难看出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高度概括剖析了现实国情、民情、国民思想素质的高屋建瓴的英明之论。
   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确实需要有一个磁场性的向心力,不然就是一盘散沙。可以说“八荣八耻”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向心点”。
   析读“八荣八耻”,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社会、团体、个人,各行各业的人员的行为举止咋“荣”咋“耻”无不囊括其中。
   “八荣八耻”明白易懂。似乎并非高深理论,但细细品读,又不得不使人感到其“高深”透彻。因为此并非封建统治阶级那维护小朝廷专制统治的“荣”“耻”,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提出的。
   “荣”“耻”观具体地说,是指每个中华民族公民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生活情操的行为。其“荣”“耻”的表现自然地熔铸在个人的教养、修养、涵养、素养之中。
   “八荣八耻”的提出,号召人民学习遵循是有着极其深刻伟大意义的。近代史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每个成员不知“荣”“耻”,不讲“荣”“耻”,这是民族的潜伏危机、灾难。一个任人宰割的民族,不知这个民族的成员对“荣”“耻”感受如何?
   曾读过一首诗,诗名淡忘了,但其中一节却涂抹不去:“入侵的凶残者/提着枪口还在冒烟的枪/指着倒在血泊中的躯体/轻蔑地说/这就是亡国的奴隶。”此情此景,不知一个懦弱民族的成员对“荣”“耻”有何感触?
   耻辱的近代史,对于一个中华民族有正义感的炎黄子孙,对“荣”“耻”的感受就是深刻明白的。
   然而,在中华民族航天飞船遨游太空,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人的“荣”“耻”观却模糊了。忘却了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应有的“荣”“耻”观。
   真正使“荣”“耻”观深入人心,并求荣弃耻,这也并非易事,并非靠开展一场运动式的宣传就能达到目的的。
   到底是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怎样做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成员都讲“荣”而弃“耻”,首先我们执政党的“公仆”们应带头。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的政策是英明的,中国人民是拥护共产党的。可近些年,党的形象曾在某些地域有的方面,在人民的心目中移了一点位。究其根源,问题就出在我们有些党员干部身上,听——有民谣是这样说:“共产党像太阳,初一十五不一样。共产党的官,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不贪不官,无官也贪。升官发财,发财升官,升官发财,官阶越升。”这些民谣反映的虽是某一种现象,但也是一种实有的现象——腐败的现象。近年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的力度,老百姓是拍手称快的。有些不知“荣”“耻”的东西,他们也慑于时势不得不收敛些许。可“政策”与“对策”共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些人心领神会付诸行动,正是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形象。所以,要讲“荣”弃“耻”,就得从党内抓起、抓好,干部带了头,百姓跟着来。其实,共产党的干部,用时尚的话讲,就是人民的公仆,共产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根本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且还要“全心全意”。公仆们都能讲“荣”弃“耻”。淳朴的老百姓也会跟着“上”的,甚至还“上”的光彩。这样使社会的平衡性加大,使人民心中的平衡度加大,使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社会是个复杂的整体,无耻之徒自然是有的,即使有的人虽然明白“荣”“耻”。可到时行已无耻,顾不得什么“荣”“耻”了。以“荣”掩耻,假“荣”真“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拉大旗,当虎皮。把“耻”隐藏于龌龊的躯壳之中。
   词汇极其丰富的汉语文字的许多词,好像就是为这些“虎们蝇们”造的:寡廉鲜耻,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人面兽心,口是心非,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挑拔离间,搬弄是非,恬不知耻,唯利是图等等。
   不讲“荣”而行“耻”的人自然是有的。正如《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开篇所说,笼子里没有捣乱的鸟,笼子里也就不热闹了。我们的社会不需要“捣乱”的那种热闹,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圣土地,不是“热闹”的鸟笼,供外人嬉戏的。我们需要的是“和谐”“安定”“发展”“兴旺”。但社会的现实中却有“捣乱”的鸟。不讲“荣”而行“耻”把社会搅乱。不必说,这只能用国家的专政机构和法律惩处用的强制手段来治“乱”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些无耻之徒在国家未亡时,却当汉奸走狗;国家亡了,却只能成了奴才小丑。“荣”“耻”何论?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只有国家强盛,才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证。
   只要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个炎黄子孙都讲“荣”弃“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全方位的讲“荣”弃“耻”的氛围,那么,那些不讲“荣”而行“耻”的人,就会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们也就难有滋生的土壤,无安然生存之处。
   “八荣八耻”不只是号召提倡人民要明白“荣”“耻”,而是全国上下要自觉地真正做到讲“荣”知“耻”,争“荣”鄙“耻”。
   可以相信:中华民族的成员,都讲“荣”弃“耻”,民族定能复兴,中国梦会做好。祖国的未来将更繁荣昌盛,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崭新强大的民族。

共 24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之后,人们精神层面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混淆荣辱、躲避崇高。其中有一种倾向性观点,就是“戏说”英雄大行其道,甚至颠覆英雄、亵渎神圣成为一些人的时髦。为了“人性化”,有人将影视作品中的“红色经典”进行恶搞,甚至改编成“桃色经典”“黄色经典”;为了与“时代接轨”,有教育出版部门,把《狼牙山五壮士》从语文课本中删除……于是,潜藏在国人身上的英雄情结,也只能到金庸、张艺谋的作品,或网络的杀人游戏中去宣泄。胡锦涛同志关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明确了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我们每个同志都要全面遵循、自觉践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以实际行动推动良好风气的形成。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