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云·净域杯】金砚台(小小说) ——作者:司徒秀彗
人做好事无数,必有贵人帮助。
海子家里穷,34岁了,还是单身,没说上媳妇。他家住东北三江县郊区,17岁父亲去世,第二年,正赶上高中毕业,高考他得了501分,本来可以上普本,母亲突然瘫痪,他没上大学。一个人在家照顾母亲。要做饭、洗衣、伺候大小便,每天用三轮车贩菜。为了让母亲免得褥疮,他买来尿不湿垫、尿不湿裤给母亲。天天都按时更换。冬天一到,他再没钱,都要买两吨煤。一吨霍林河,330元,一吨大同煤,800元。当他出外干活时,他就在外屋炉子里放一大块大同煤。这样,煤的缓释作用可慢慢释放。炕和屋子整天都是暖的。
有人给海子保媒,多是外地姑娘,可姑娘进家门一看,就耨鼻子走了。看到儿子自己洗衣服,母亲常常哭泣,叹道:“要是摊上利手利脚的妈,早成家了,都是妈连累你呀!”
“妈,您别这么说,你生我不是也遭了不少罪吗,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你给了我生命。我伺候您是应该的。”
有人劝他,不如找个朝鲜和越南偷渡过来的女子,3万元一位,不要彩礼。多便宜呀!可海子不同意,他说这是犯法的,害人害己。
海子非常孝顺,每到晚上,他常常烧热水给母亲洗脚,擦拭身体。除了种地,闲暇时,为了多挣钱,他还使抢网下河捞鱼,用粘网粘雀,拿到集市上去卖。一次,下河捕鱼时,脚心被玻璃碴子拉了,深深的,长长的,鲜血直流。母亲一见,整天哭哭啼啼。他劝母亲:“没事,过几天就会好的。”
“你疼啊,可你想过没有,被你捕的鱼和鸟,他失去双亲,自身陷入罗网,它们也有感情,难不难受呢?”
“这,这?”海子略有所悟,答不上来。
母亲劝道:“钱要从正道上来呀,杀生害命,你易受伤,我的病还会更重啊!”
海子顿悟,把鸟放了,把笼子砸了,把抢网毁了。攒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每天早上5点,他开车到大市场买菜。有茄子、豆角、西红柿,然后到大市场院内,把蔬菜摆在地上,卖一天,扣除成本,也能赚几十元,好时能挣到一百多元。海子的菜卖得比一般人都贱,只加百分之十利润。可母亲要买药,房子要维修,父亲欠债要还,柴米油盐要付费,加上街坊邻居婚丧嫁娶随份子,去掉人情开销,也就所剩无几了。
家徒四壁,虽然穷得连一幅年画都没有。可他家却有一本《太上感应篇》。母亲虽然躺在炕上,时常看这本书。还给他讲其中的道理:
“人心里啊,不能装着名利。”
“妈,那应该装什么?”
“要装慈悲和仁义,那才是正道,那样,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海子把娘的话都牢记在心里。日积月累,海子的德行被十里八村乡邻所认可。
春天,绿豆糕8元一斤,回族做的清真食品,他自己舍不得吃一口,却舍得给母亲买。海子常听母亲讲古代英雄故事。每到激动人心处,忍不住泪如泉涌。母亲虽认识不了多少字,却能背诵《弟子规》:“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再好的人,也有遭难的时候。这年阴历八月十三,海子进了一车西瓜,他想多卖点钱,过节想给母亲买一件像样衣服,一直卖到晚上8点才回来。来到乡间岔路口时,天阴了,云彩遮住了月亮。他抄小路走,想快点到家,好给母亲做饭,虽然他在母亲枕前放了点心。道路不平,边沟又是新挖的。这条路,他不常走。他一个人,晃晃悠悠地开着车,由于心里有事,车开在路基时,他还不知道,一不留神,左前轮进沟,连车带人,一下子侧翻到沟里。就当他往外爬时,月亮出来了。借着月光,在边沟旁,他突然发现一个亮晶晶的东西。是个小方盒子,看上去不错。他从车里拿了钱袋,把小盒子揣在衣兜里,就先回家了。次日一早,他从邻居那借了辆马车,一次牵挂,就把车拽出来了。
回家再看那个小盒子,原来是一个金砚台。外面是一个金盒,上面錾刻着山水花鸟,里面装的是一方端砚。经专家鉴定,大概是南唐皇帝李煜用过的东西。他到沈阳古玩店,人家给价20万元,他不卖,结果两年后卖了40万元。这下发财了,他先领母亲看病,当年就治好了瘫痪,接下芝麻开花,好事连连,还娶了漂亮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