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儒谈
前些日子读熊十力传记给我留下印象,熊十力是儒之大成者,开一代儒学新风,后来我购买他整套专著,由于时间所限还没真正去读。因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特殊地位,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思考,而作为一个门外汉,我也想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去感悟一下儒家文化的精神。
中华民族作为一支古老而优秀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岁月中,虽历经劫难却生生不息,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中可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除了特殊民族生态环境外,中华民族内部强大而持久的凝聚力,也是重要原因。我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应该是从中学时开始的。众所周知,儒家的《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元典,是先贤智慧的结晶,儒家文化因更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它的价值理念,融入了我们的骨血中,容易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虽以不同形式演绎,但在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社会等诸多方面,对我们的影响仍是深远、深邃的。
儒家由孔子创立,历经朝代更迭,在社会演变中不断完善、补充、发挥,历史上,我们学过的孔儒之继承者有孟子,儒之大成者有荀子等。到董仲舒提出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权威价值系统建立,他们在每个历史时空点,都留下了灿烂辉煌、逶迤曲折的坐标,指引着后来人去学习,去领悟,去活用。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地位极其特别,它建立起的三纲五常体系完善,是一个社会能够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吸收融合这些古老灿烂的智慧瑰宝,因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思想塑造,没有健全的人格体系作为纽带,社会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近十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在传统文化教育里,我们能亲切感受到现代社会与古代文明中统一的东西,而能把儒家文化变成活的思想,变成源泉活水,是需要每位公民公共努力的,虽然社会分工不同,扮演角色不同,但是古老的传承,早已为我们奠基了丰厚的文化土壤。我们应该秉承着梁启超先生所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维理念,努力学习、继承发扬它的内在精神。以儒家道德修身为体,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儒家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通过儒家独特的凝聚性和包容性,来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修养和情操,在孔圣人的注目下,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会走的更健康更和谐。
儒家文化是修身的基础,前人曾说:早年学儒、中年慕道,晚年向佛。其实,这也是修身次第,太虚大师在《真现实论》一书中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其实,修身做人才是完成人格的基本路子,我们没有做好人,其它都是妄谈。古来贤达以忠孝持家治国,立身处世可堪典范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代勋臣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毛泽东在《菜根谭》的熏修下,成就了旷古伟人,可见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只要功夫到,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求学期间,我曾问道于我的老师,当时受一位敬仰的文化学者影响,以鼠目之光看孔儒,当时对孔子文化思想还存在某些偏见,后来老师告诉我,儒家文化虽也有不完善的糟粕,但是,他一直认为,孔子是千古不易的大圣人,对他的人格、学识、精神境界,从来没有过怀疑。老师注解《生活论语》,让我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了我们的文化,学术的纷争,不能磨灭圣人伟大的人格在世界的影响。
孔子,儒家思想的缔造者,我们离他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