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人间百态】记忆花园(随笔)

精品 【晓荷*人间百态】记忆花园(随笔)


作者:决决流冰 秀才,2649.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8发表时间:2017-08-23 08:45:07

【无法逾越】
   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先生了。在明明灭灭中。
   不是为先生抄方,也不是和先生闲聊。在明明灭灭中,先生的拐杖杵在青石板上,咚咚响。
   醒来,扳着指头算,哈,二十五年了。时间的桐叶,一扭头,落的精光。
   繁华和苍白一路过来,先生还没有变。想想,二十五年了,还没有变,实在该写点文字。可是,写什么呢?
   记忆好艰涩。在明明灭灭中。
   书上说,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花园。书上没有说,心中的花园是否都对外开放。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真的笑了吗?
   最近在读胡衡甫先生的《衡庐医话》。
   胡衡甫先生是近代麻邑最出类拔萃的医生。在“出类拔萃”前加个“最”,我能够想好几条理由。他的《衡庐医话》,让我明白张仲景“思过半矣”应该是一种什么状态。
   那一代中医,真是读了书,也真是临了床。
   现在大多数中医人面临的紧迫问题不是创新而是继承。几十年来,中医科学化把人心都搞乱了。
   读完《衡庐医话》,想对前辈说点什么。有好多次坐在电脑前,写了删,删了写,写着写着,总感到指头下没有力道。情绪是虚的,只好暂时搁下来,等待灵感。
   在情绪的酝酿中,同时也想到先生。先生书读的少,不像胡老是儒医。先生能够积累名声,除了几十年兢兢业业以外,全靠临床钻研。叫他真的说出一个子丑寅卯,苛求了。
   但先生有信念。当年把《药性赋》和《医宗金鉴》外科篇当教材,歌诀背得滚瓜烂熟。所以,成了外科名家。
   “满山灵药名难识,愧读《神农本草经》”。这是六十年前胡老过五脑山麻姑仙洞发的感慨。六十年后,读《神农本草经》的人,安在哉?
  
   【礼堂的光芒】
   在歧亭杏花村地界,至今保留了半截礼堂。几十年光阴摇曳,礼堂只剩前半撮。上下两层,毛石堆砌,石灰和水泥抹缝,像省界和国界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典型的风味。
   墙檐上方,几十道金光,半罩着一颗红五星。风化,斑驳。雨水透过墙体,透过水泥层,自由自在地渗。后来,被卫生院捡漏,卫生院把它当宝,装修成村卫生室。当年,很花了几个钱。但,值!
   偌大一个杏花村,如果说真有历史的话,除掉杏林寺里那块乾隆年代的石碑外,就只有它了。当年歌声嘹亮,彩旗满天,犹在每一个经历者心中。
   每每到那个村卫生室,我总想到了喧嚣。高音喇叭一遍一遍播着《东方红》。早些年还播着《大海航行靠舵手》。
   我的老家熊家垅,也有这样一座礼堂。熊家垅礼堂是我初中以前见过的最空旷、最巍峨、最昂扬又最庄严的地方。礼堂大门,一边是“提高警惕”,一边是“保卫祖国”,八个鲜红大字,我从小就热血沸腾。除正门以外,东边有两个侧门(西侧有房子),礼堂内墙上有多块凸出的长条形宣传板壁,四周被红线、绿线齐整框着,内面是语录。最简短的两条语录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八亿人民不斗行吗?”一条是祈使句,一条是反问句,对称相视。字是美术字,形象气质俱佳。特别是反问句的那个“?”,像一条蛇蜿蜒,极有范儿。礼堂是大队政治文化中心,高音喇叭一响,回音在墙壁上“嗡嗡”震颤。
   大队的所有集会都在礼堂里。学习革命著作,文艺汇演,举拳头斗四类分子,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抓纲治国……风起云涌的国家大好形势,在这里完美诠释。后来,上小学了,学校开大会,也在这里。每个班占一小块,坐在板凳上。校长在主席台训话,威武。身后红旗招展。抽烟的老师吐出来的青丝,在幽暗的礼堂中奔跑,像蛛网缭绕。改革开放不知多久,那废弃的礼堂就垮掉了,拆建成几间民居。
   至少有三十年没从那个地方走过。这一刻,好想到那里去看看。
  
   【教室后面是槐花】
   学校叫平靖中学,只有四间教室。换句话说学校只有四个班。
   我一直留心“平靖”的来历,但没有找到依据。学校的不远处是白鸭山,夏天雨后可以听到瀑布的奔流声。飞花溅玉,阳光下闪着熠熠光芒。所以学校后来又改成白鸭。
   教室后墙与石头砌成的院墙之间,有五、八米距离,栽种的是泡桐、刺槐,一蓬蓬矮杉树,还有野草。树下是蹭光了的石头。初夏,先是泡桐开出淡紫的花,像喇叭对着天空吹。接着,槐花也开了,嫩白嫩白的。清香飘逸,是骨子渗溢来的。氤氤氲氲,萦萦绕绕,从窗户钻进教室。
   整个五月教室都是浮香。
   老师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唾沫横飞,声嘶力竭。永州异蛇之剧毒、捕蛇者眼泪汪汪哭泣的声音,此刻和槐香一起在教室飘荡。声音透过窗户,与历史天空相融合。
   “苛政猛于虎”。柳宗元将孔子过泰山的故事移到永州。1200年后,我的语文老师又把永州故事讲在槐香中。让槐香战栗。好在“苛政猛于虎”,与我们渐行渐远。
   一直以来没弄明白,这永州异蛇究竟是什么蛇,连解万毒的草木也害怕沾身。
   教室后面的槐花,不知明不明白。
  
   【那个教我抽烟的人走了】
   乡人说,村口到闵集街四五里。但从来没有谁这么无聊去验证。我们向街走去。那时不像现在,乡村的天空好蔚蓝。
   一路走,一路索烟。城乡?红花?大公鸡?反正就这几种,不会再高档。
   索了一支,还索一支。在烟雾缭绕中,开始脑壳胀得特别大。慢慢,试出了味道,像后来流行过的北京锅巴,辣呛得好舒服。
   父亲不抽烟。偶尔为人帮工挣的烟放在小麦里藏着。据说这样烟不发霉。偷偷偷了一包,大家一起分享。被发现挨过一次打。就上小学了。
   我一直觉得我有抽烟的潜质。在S市实习的那一年,常常和L君、Z君,沿着S市的江堤走它七八上十里,一包烟就差不多。那烟的名字叫“三羽”,抽后的感觉仿佛羽毛一样轻快。挺怀念那时的。所以,一参加工作就正式抽烟。好多年。
   那个教我抽烟的人,似乎一直在抽着。那时,礼堂还在,大队部的办公室就安在礼堂的二楼。几张靠背椅围着一张泛绿而斑驳的乒乓台桌,常常等着干部来开会。放学了,他就约一两个同学,去捡烟屁股。吐出的烟圈一样优雅和圆。
   他似乎没有读几年书,却很勤奋。他捉蛇,抓青蛙,掏鳝鱼,贩卖皮棉,收铁,还被马俊仁害养甲鱼。什么赚钱做什么,日子风生水起。在我连片瓦都没有的时候就住上了楼房。
   后来,他走了,丢下女人和两个孩子。不是肺Ca。是其它Ca。
   戏词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戏词真实在。

共 25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记忆花园中的人与事在作者的文字里回味悠长,经年持久。《无法逾越》让我们读到了一中医先生胡衡甫,他是一个有信念有钻研精神的人,几十年兢兢业业,一代名医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跟随着《礼堂的光芒》这章节文字,那这个叫歧亭杏花村地界的地方,有这么一个礼堂,几十年光阴摇曳,所经历的一段段的空间和时光,历历在目。作者叙述礼堂的变迁,由村卫生室倒述回味自己的老家熊家垅也有这样一座礼堂,同时,呈现了文革时期那场动乱的风风雨雨,如学习革命著作,文艺汇演,举拳头斗四类分子,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抓纲治国等等,直到上小学后乃至礼堂被废弃,皆在其中。我们认识到礼堂终究成了历史的一个遗迹。《教室后面是槐花》这个章节,叙述的是平靖中学的遗闻趣事,如教室后墙的景致、花影、夏风。这些场景与老师的讲课形成鲜明的反差,与历史天空相融合。我们读着这些文字,思绪芊芊。最后这个章节《那个教我抽烟的人走了》,撮取的人、事是从烟说起,作者说对烟的眷恋不舍的情怀,在文字里很好地表达出来了。尤其是那个教我抽烟的人,看着他勤奋持家,他捉蛇,抓青蛙,掏鳝鱼,贩卖皮棉,收铁,还被马俊仁害养甲鱼。什么赚钱做什么,日子风生水起。他就这样富了,然而,命运捉弄人,最终,他还是去了天堂,这些文字,让我们心疼地走在这些生活的过往里。欣赏佳作,推荐阅读!问好作者!【编辑:伊伊秋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825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伊秋水        2017-08-23 08:46:06
  感谢老师赐稿
刘永萍,女,笔名伊伊秋水、yiyiqiushi,江西省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作协副主席,已发文章50万字见于《中国作家网》等文学网站,作品见于多种报刊,出版多本书集。
回复1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7-08-23 19:31:06
  问好!谢谢你,好像是新来的?
2 楼        文友:伊伊秋水        2017-08-23 22:47:32
  我来社团快一个月了
刘永萍,女,笔名伊伊秋水、yiyiqiushi,江西省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作协副主席,已发文章50万字见于《中国作家网》等文学网站,作品见于多种报刊,出版多本书集。
3 楼        文友:何叶        2017-08-25 06:49:22
  恭喜精品!老师实在棒!社团有你更精彩!
何叶
4 楼        文友:你猜        2017-08-25 09:52:46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5 楼        文友:伊伊秋水        2017-08-26 09:11:58
  祝贺决决流冰老师荣获精品
刘永萍,女,笔名伊伊秋水、yiyiqiushi,江西省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作协副主席,已发文章50万字见于《中国作家网》等文学网站,作品见于多种报刊,出版多本书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