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东兴去
东兴,是一道和谐安宁的风景。
东兴,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县级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广西南部,东南濒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这里,是颇负盛名的“世界三大红树林示范保护区之一”“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
我喜欢旅游,喜欢旅游时无拘无束地走走停停,喜欢把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五十年了,或贫或富,或悲或喜,我都在一直不停地走着。西湖的荷花孤山的梅,泰岳的雄奇桂林的瑰丽,天南海北地走了一通,走到东兴,别有动人心处。
我是常住防城港的,防城港离东兴只有三十八公里。和周围的朋友们闲聊,说起东兴的故事、景致以及边境邻居越南男女的风情,颇觉心痒。今年暑假,避开所有的朋友(包括网友),在七月的一天,终于偷了把时间,去东兴领略了一回。
随团游是对旅游的亵渎,随团,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在暴走减肥。一个人,简简单单自自在在全无羁绊,才有那种享受大自然的愉悦。所以,我一个人来了。我来了,东兴!
京族三岛是必去的地方,到了京族三岛,万鹤山是必去的地方。万鹤山位于东兴市竹山镇,有白鹤万只,这里的鹤分白鹤和苍鹭,浑然一体,宛似鹤鹭一家。当地人不分鹤、鹭,皆称为鹤。白鹤,朝出晚归,白天在塘边河滩等处觅食;苍鹭恰好相反,日宿夜游,晚间觅食。清晨观赏白鹤最美,这时,白鹤开始活动,万鹤山上,翠绿丛中,处处可见鹤鸟如初雪般团团块块,或飞或卧,不太避人。到了傍晚,万鹤归巢,鹤的叫声从云霓中传来,隐隐约约的,由远而近,慢慢汇集,有的低空滑翔,有的立地展翅,如果再加上夜游的苍鹭成群飞鸣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交汇成千腔万调的共鸣,犹如拨动硕大无比的乐器琴弦。这是后来夜宿万尾才看到的景象。到了这儿,和生态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了都市的烟尘。如果侥幸碰到京族音乐家演奏特有的“独弦琴”,那更是如入天籁了。可惜没赶上“唱哈节”,唱哈节又叫“哈节”,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哈节”。京语“哈”的意思是唱歌,“哈节”也就是“歌节”。在京族地区,每个村寨都建有哈亭。过“哈节”时,要请“哈妹”(歌手)在哈亭内演唱“哈歌”,非常热闹。“唱哈”“竹竿舞”和“独弦琴”,被誉为京族传统文化的三颗珍珠。节日的前一天,男子列队面向大海,击鼓吹乐,迎神入“哈亭”就位,人们杀猪、杀鸡并备好糯米饭、酒、槟榔等食物来祭神,由“唱哈”主持人读祝祭文,带领人们入亭就座,开展祭神和“唱哈”活动。“唱哈”由“哈妹”唱,“哈哥”用三弦琴伴奏。歌的内容有叙事歌、劳动歌、苦歌、风俗歌、敬神歌、情歌。颇有民族风情。我来的时间刚好错过,各地的“哈节”时间不一,在沥尾、巫头两地,每年农历6月10日举行;山心一地在8月10日举行;红坎一地则在正月15日举行。节期均为三天。
这里说说独弦琴。
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这儿盛产竹材,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制作的管形乐器,挑起竹皮为弦(俗称篾弦),用以敲击或弹拨,并由此使弦鸣乐器得到不断发展。它大体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皆由琴体、摇杆、弦轴及挑棒等构件组成,全长均为11独弦琴0厘米左右。竹制者,以直径12厘米的大半边毛竹作琴体,头高约6.5厘米、宽约8厘米,尾高8厘米、宽高约12厘米,面微拱。弦轴均为木制,从琴尾侧面插入琴体;摇杆用竹或牛角制,长约40厘米,竖插于头部,杆上装小葫芦扩大音量;由弦轴至摇杆张丝弦或金属弦一根,有效弦长90厘米,定弦多为大字组的A至小字组的C;挑棒竹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拨弦一端稍尖。京族语称为“旦匏”。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以在仅有的一条琴弦上,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来,这是由于独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独弦琴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表现力极为丰富,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绘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它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调,有如诗人吟咏,富于甜美感,有着深邃的艺术魅力。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在一条弦上同时奏出两个音,这是由于独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新唐书》中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Hui)首(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张弦无轸,以弦系顶。”独弦琴是这儿特有的一道来自音乐的风景。
独弦琴最初只为诗人吟诗伴奏,记得当时写了首七律《万鹤山吟怀》:
过尽江湖四十秋,风光何处可勾留。
江南梦里喧嚣甚,塞北云边往返愁。
鹤应心音终解我,人居适地可为逑。
再来恐已难归去,万尾情怀竟不休。
京族三岛是极其奇异的宝地。京族三岛是祖国大陆与越南交界处的巫头、万尾、山心三个小岛。是我国京族唯一聚居地。“冬季草不枯,非春也开花,季季鱼泛鳞,果实满枝丫”是三岛最精神的描述。京族三岛面临南海的北部湾,背倚十万大山,与越南仅一水之隔。其中巫头、万尾二岛与越南近在咫尺,鸡犬相闻,涉水可渡。万尾、巫头、山心三岛,是由海水冲积而成的沙岛。三岛海岸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环绕三岛长达13公里的海滨沙滩宽10—20米不等,到了万尾镇(即万尾岛),若见得沙质细软金黄的地方,就是有名的“金滩”了。金滩又叫万尾金滩。万尾金滩是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有10公里长的海滩,沙细而色金、浪碧而平静、坡斜而低缓、水柔而温暖。这里终年海水洁净、清澈碧蓝,毫无污染,浅水区宽阔而平坦,像个庞大的天然足球场。我到达时正是风平浪静的时刻,只听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老少男女,奇装异服,说着不同的口音,笑看着指点着点点渔舟。有几个黑皮肤白皮肤的外国人,在随意谈笑着什么,看得出来,金滩的日光如万金洒落,湛蓝的碧波、京族男女的热情以及不同于任何地方(越南除外,越南百分之九十是京族)的服饰,才是他们兴奋的热点。京族妇女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的短上衣,裤子长而宽大,显得干练利落;男子上衣长及膝盖,窄袖袒胸,腰间束带,有一种粗旷的不羁的健硕美。沙滩上已有人在沐浴了,穿衣的袒露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地域不同,却似几十年老邻居一般在嬉戏,在畅谈。每个人融在彼此中,心灵会因此而洁净安宁,人类、大自然,皆因安宁而幸福。海洋、沙滩、树林、鹤群,构成了京族三岛独特的海滨天然风光,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海滨浴场。夏天阳光明媚的时候到金滩,每一个人都会是幸福的。
独自乘客车旅游的人,要回防城港必须到东兴口岸邻近的车站坐车。我离开金滩到达口岸时,已经下午三点半了,东兴口岸处于北仑河与越南哥龙河交汇处,对面就是越南的一个小镇芒街,是我国唯一与越南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北仑河大桥把中国—越南连在一起,相距仅100米,桥上两国居民络绎不绝。口岸人特别多,摩肩接踵,大多时,几乎要侧身才能通行。卖越南特产香水的、越南小吃的、越南西贡咖啡的、越南沉香木的……叫卖声别有韵味,那是越南女人用略带生涩的华语在招徕顾客,轻轻柔柔的,如初婚般羞答答的。芒街过来的越南人大多数是京族,越南人叫“越族”,和东兴京族同祖同宗。但打扮已不相同,越南男人喜欢在头上带上个“绿帽子”,据说那是“勇武”的象征——在中国,绿帽是男人极其忌讳词。各风各俗,千差万别。所以,在东兴卖的越南产品繁多,绿帽子却没有卖的,中国人绝不会买。
到东兴口岸,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当然更会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平等、富庶、自由和幸福。这儿做生意的越南女人特别多,从早上八点口岸开通到晚上八点口岸关闭,全天候地在叫卖,男人有卖越南特产的,极少,不到女人的百分之一。越南是个男少女多的国家,法律虽是一夫一妻,事实上,一夫多妻却是无法取消的事实,如同中国古代的后宫。普通的越南家庭,男人的“翻牌”方式,大多是按女人每天挣钱的多少,“授予”女人“得宠”的机会。
到东兴口岸,中国一方是启功先生手书“东兴口岸”四个中正平稳、灵秀无伦的大字。右边是“胡志明亭”。胡志明亭有个来历,1960年2月19日下午,七十高龄的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一行二十多人,从芒街来到东兴,曾在此处小憩。然后,带着礼物前往桥头的幼儿园慰问中国的小朋友。胡志明主席是至今唯一到过东兴的外国最高领导人。他对东兴的友好访问,进一步沟通了东兴与芒街的政治、经济往来,促进了中越友好合作的不断发展,为纪念胡志明的东兴之行,缅怀他对发展中越友谊所做的贡献,东兴人民特在此处建亭以纪念之,名为“胡志明亭”。
大桥左面百米处有一块石碑,四尺左右高,宽八十厘米左右,用颜体写了几个大字“大清国钦州界”,碑面斑斑驳驳,见证了两百多年岁月的变迁。现在已经是东兴的文物了。我在那儿留了张照片并题了首《忆江南•东兴古界碑》:
思岁月,何处不留痕。但得和谐如此日,何须嫉恨弄妖氛。来去自由人。
东兴的景致颇多,俱各别有气象。吊应峡的漂流、东境岭河洲绿茶、仙人井的故事……三德教堂、罗浮天主教堂、京族哈亭、独弦琴、高脚罾等等;下次再一一品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