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乌镇里的似水年华

编辑推荐 乌镇里的似水年华


作者:湘水楚风 秀才,102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10发表时间:2017-08-23 10:32:31
摘要:乌镇着实让人迷恋。流动的河给了乌镇流动的生命,在这繁芜的人世间,它让乌镇拒绝了那些故作的矫情和世俗的诱惑,取之以满眼的古朴和安详,没有精神的负累,宠辱不惊。乌镇的街道皆是用石板铺就,俯下身去抚摸这些石板,它们年代久远的印记,仿佛让我的内心一颤,千年的风尘便迎面而来。

乌镇里的似水年华 江南的古镇何其之多,乌镇并不是其中最有名气的。虽身为江南六镇之一,但大多数人得知它,或许还是在那部太过唯美的《似水年华》中,我,也不例外。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去乌镇,去缅怀一下那古老的浪漫,去领略一下那水做的风骨柔情。
   而当我真正站在乌镇那斑驳的青石板上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关于乌镇,自己忽略的太多、太多。
   天有些阴,却正中我下怀,下些雨或许更好呢。远远望去,乌镇仿佛是挂在这繁华都市中的一祯水墨画。泼墨的技法,恰到好处地描摹出了水乡的精致风景,亦真亦幻,恬静悠然。
   过了逢源双桥,便站在了小镇的街头。看着十里景塘的风景,依稀可见当年的景致。于是,便在潺潺的水流声中,打开这绵延数千年的画卷。
   整个小镇依水而建,是名副其实的水做的乌镇。一条河缓缓地流过古镇,碧入波心的水,千百年来护佑着这里的人们。
  
   这里的居民,是标准的“枕河而居”。“水阁”是乌镇的一大特色,即民居的一部分延伸至河内,下面用木桩打在河床中。在这样的水阁中依窗而坐,三面窗户可观市、河风光,一边品茗,一边在氤氲的水雾中看窗外散淡的江南,大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错觉呢。难怪茅盾在《大地山河》中,曾这样描述自己故乡的水阁:“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皑乃,飘然而过……”
   千年古镇,午夜梦回,枕河而眠,这是怎样的一种悠长韵味!
   河中有几叶舟子正自在地飘荡,船娘缓慢地摆动着手中的桨橹,拨开层层涟漪,一圈圈地散开,漾去。
   流动的河给了乌镇流动的生命,在这繁芜的人世间,它让乌镇拒绝了那些故作的矫情和世俗的诱惑,取之以满眼的古朴和安详,没有精神的负累,宠辱不惊。
   乌镇的街道皆是用石板铺就,俯下身去抚摸这些石板,它们年代久远的印记,仿佛让我的内心一颤,千年的风尘便迎面而来。
   走在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仍深深沉浸在旧日时光中。染坊里飘着手工印染的蓝印花布;槽坊的老窖里冒腾着醇香的酒气;财神庙前的戏台上,正上演着不知哪一出皮影戏;访卢阁的风水孕育了醉人的茶香,林家铺子还在诉说着上个世纪的忧伤。
  
   某家的老奶奶,在她祖祖辈辈生活的屋中,用老织机织着粗土布。她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时光仿佛穿过了岁月。尘埃斜斜地落在她身上,苍白的发线诉说着流逝的时光。她就这样走过了一辈子、坐了一辈子,在这江南的小镇,生生死死,不曾分离。一切聚散离合在这里交集,换来一声叹息,然后悄然散去。乌镇让一切沉淀。忽一回头,荏苒千年。
   街边时常会有悠长深远的古巷,十分狭窄幽暗,似乎还未从千年的梦中醒来。而我也不禁恍惚起来,好似看见一代文学巨匠在《子夜》里走过长长的巷陌,登上乌篷船,走向了寻求真理的道路。而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过故乡的小河、水阁、石板路,以及故乡人眼中那看惯了岁月的笑意。
   《似水年华》选对了地方,除了乌镇,还有哪里可以承载英的清丽和文那俊朗的忧伤?
   “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点点远山。”乌镇之美,在于它的坚持,尘世喧嚣,它却依然保持着生命最初的底色。
  
   乌镇并不繁华,所以它得以褪去华丽的外衣,在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沉溺于一种宁静和悠远。在这里,总不忍心说话,甚至也不知要说些什么。
   佛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那么就保持缄默吧。
   对于乌镇,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终须离开。告别这唐代银杏、六朝遗胜、梁时古寺、清朝戏台……留下那寂寞的长巷,斑驳的油纸伞,屋后的流水,以及一条微醉的小船。
   是的,我从乌镇走过,我不是个归人,是过客。有位诗人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乌镇,用我放火的瞳孔爱你。”可是,我的瞳孔已经被时空的交错所灼烧,我,该怎么办?
  
   一道乌镇门,像做了一个梦。门里门外两重天。一边是固守着千年淡然的江南小镇,一边又是现代文明所渗透着的繁华都市。可岁月和尘俗,改变不了千年的沉淀与坚持。而似水年华,就在这样千年的时空交迭中,悠然远去了。

共 16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文章很好地表达出了鲁镇感人的静美,读着文章,如同聆听一首优美的音乐。第一乐章倾诉作者对古镇的倾慕之情,来到古镇的激动和喜悦之情;第二个乐章,扣住“水”写居住,扣住“古”写小街,写出了鲁镇独特的美;第三个乐章,写鲁镇的人,老奶奶的织布,文学巨匠茅盾,写出了乌镇魅力无穷的文化;第四个乐章,写乌镇的古今融合,写出了离别的不舍之情。文章结尾,强调了乌镇千年古镇韵味的永恒魅力。文章的语言,文章的意境,都很好地体现出了鲁镇的环境氛围。值得阅读品味的散文。【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层雪        2017-08-23 15:20:41
  我得知乌镇其实跟作者一样,也是因为那部电视剧,和电视剧里的主人。
   非常遗憾,还没有去过。所以今日一览你的题目便急于看下去,到底文人们怎么看乌镇和似水年华。
   你的文笔本身就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中透着一股好奇和思考。乌镇即使再美,也没有你的文章写得韵味十足。
回复1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23 16:14:22
  感谢欣赏,现在去的话,可能没有以前漂亮。人为的开发难免破坏这种古朴与宁静。而且,以前真的游客不多。现在估计是人声鼎沸,唉......还有我们湖南的芙蓉镇,也变了。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8-23 21:07:35
  老师写乌镇,写出了乌镇水的特点,写出了乌镇古的特点。乌镇的古,古在建筑,古在人文遗迹。文章语言具有浓郁的诗意美,文章宁静愉悦的氛围,与乌镇的氛围也达到了一致。学习了,期待老师更多文章的到来。
语文教师
3 楼        文友:沉鱼        2017-08-24 12:14:16
  看了《似水年华》,真的非常唯美,文笔极细腻。对乌镇也充满了想象。还写了篇读后感《情深缘浅,逝水流年》,问好!
沉鱼
回复3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24 14:42:40
  感谢支持与关注。有空拜读您的大作。以文会友加个微信好吗?微信与手机同号: 13728176350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