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不做讨厌人
讨厌,是说话做事让别人不舒服、反感、厌恶,掰开了就是讨得别人厌弃。
让别人厌肯定不好。不能指望人人都喜欢你,但让别人厌烦恐怕是人人都不希望的。走在大街上,对于一个不相干的人我们有时都会心生厌恶,更不用说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子里了。
公交车上一个女孩子抱着她妈妈的腰一遍一遍的大声喊着“里(你)不要王(玩)手机了,快没有电了,行不行,你不要玩手机了,快没有电了,行不行……”一站路上不停地闹着,真要命!大家只是用眼睛看着这个女孩子,忍受着她的闹腾,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反感至极。她的妈妈在找到座位后大约也意识到了不妥,开始教训这个孩子。
长途车上一个生意人一上车就打电话,情绪激动时还要喊叫几声,从上车到下车,几个小时几乎没有停止,根本无视他人的存在,车上的人被噪声折磨得痛苦不堪,不时的侧目,几近愤恨!
飞机上旅客已经开始休息了,一个不太年轻的妈妈却拿着一本童话绘声绘色奶声奶气地给孩子讲着“小白兔找妈妈……”
这样的场面我们也许都经历过。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沉默,宽容和忍受。也有忍不住的人要斥责几句,谁被斥责了都不高兴,有时就会干起仗来,被斥责者的心态是要你多管闲事?他不知道他自由的条件是不能侵犯别人的自由。
我们自然都愿意讨好别人,这个讨好有时是刻意的,多数时候仅仅是示好、友好、不侵犯、不得罪。刻意的讨好也不见得都不对,因为你不付出好这好是讨不来的。好可以是物质的帮助馈赠,力量上的扶持,也可以是语言上的赞美、精神上的慰藉,也许除了父母对自己孩子那种本能的爱,世界上再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对你好。
讨好还是讨厌,有时候是自己感觉不到的,有的人本来是讨好却不知怎么变成了讨厌;有的人已经十分讨厌了自己却浑然不知。
不讨厌首先是不能管闲事,特别是不能自以为是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和过来人的身份管闲事。什么是闲事?肯定不是自己利益相关的要紧之事、原则之事,剩下的无关宏旨、无关痛痒、做与不做做好做坏都没有关系、不去管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都是闲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其实不无道理。门前雪是自己的事,清扫一下算是正事,瓦上霜就是闲事,不但他人瓦上霜是闲事就连自家的瓦上霜也是闲事,既然是闲事就没有必要去管,要管就是多事,没事找事,谁愿意让你管人家的闲事呢?管闲与帮闲不同,帮闲是人家愿意,管闲却是先入为主,本质上也是一种侵犯!帮闲也要看情况,确实是要紧的事情那就要帮,只提建议不替人决断。有时人家只是客套、谦虚,你就不要太认真了,认真了反而弄得人家心里不快。朋友之间的感觉以内心的愉悦和舒服为宜,不即不离、甜而不腻。
别家的闲事不要管,自己家人的闲事也不要管。老人对于孩子、甚至夫妻之间,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损害家庭利益的问题都是闲事,也没有必要管。家里不是讲关爱吗?既然是关爱首先是相互尊重个人的自由和习惯,不要横加干涉,只要他(她)愿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那种以自己的见识、喜好、习惯去强迫别人的做法常常是话不投机。抱怨于事无补却是争执吵架的源头,吵架无好话,什么尖刻说什么,嘴皮子也能把人杀得鲜血淋漓,就如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说得那样“把一件事说成了另一件事,把一件事吵成了八件事”,把小事吵成大事,把闲事吵成了正事!
朋友的闲事更不该管。朋友之间有着亲密的友谊,熟不拘礼,可以稍微随意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有资格可以管人家的事情,人家的穿衣打扮和生活处事方式都是长期形成的习惯,自己觉得舒服就没有什么不妥,就好比美食,适口的就是美食,每个人心里的美食都不一样,而不一定是山珍海味,这个和个人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你没有必要说人家那胡辣汤是村夫野汉吃的不是美食。既然是朋友就只能尊重朋友的习惯、适应并欣赏朋友的生活方式,当你看不惯朋友的为人处世风格想为人家指点迷津或改变人家的时候,你的心里已经滋生了优越感,把朋友不当朋友了,你们很可能已经不是一路人了。
做到不讨人厌的另一点是不侵犯、不生事、不给别人制造麻烦和痛苦。有的人不分场合由着自己的性子和习惯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有意无意的侵犯人、打扰人、算计人、占人家的小便宜,这些都是容易引人反感的。人在社会,本性上与动物并无区别,就如狗走几步要抬起后腿一样,只是方法不一样,这点人不用装清高。什么意思?就是人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地盘意识,即使在公共场合也有一个随身移动的气场,这个气场就会产生排斥和距离,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和活动中就会有自己的敏感区和心里界限,不能触碰,只是修养好的人或性格懦弱的人被触犯了选择了豁达大度不去计较或忍耐,而触犯者却情商太低反应迟钝。
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每天都在艰难的向着这个目标前行,这个目标是人生大道、是幸福的彼岸、是正事,但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些闲事忘了正事,忘了自己原本要做什么。
既然为人处事本不想惹人厌烦,也都愿向人示好与人为善,则不管闲事不侵犯别人就是一个必要的修身原则。不管闲事并不是没有爱心只管自己的事情,而是遵循有限的原则,即在对待别人的事情上只要不是违反天条的或缺德事情首先要给予的是尊重,不管是正事、闲事都不是你的事,你无权发表意见品头论足或看得惯看不惯。人家让你管你可以帮助,没有提出让你管,那肯定是处于某种考虑不希望你管,就不应该管。不管家务事还是友情,管错了就可能伤情。所以在对待自身以外的事情上,不主动、不多事、不干预才是一种恰当的超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