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观无常”的思考

编辑推荐 “观无常”的思考


作者:易知龙 秀才,2155.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4发表时间:2017-08-24 21:10:43

壬辰年冬月,我给老师发去一条短信,想请老师为我题几个字。老师问我想写什么?我冥想片刻,告诉他,我想透过一种文字,来勉励自己奋发做学,不想碌碌无为,荒废自己的青春。
   几天后,老师给我寄来他的字——“观无常”。我手捧着字,犹如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观摩。三个大字写的真好,老师不是那种普通意义上的书法家,看其字体,传楷书之形,却不现圆润饱满之相。通观三字,没有匠气,稚拙味儿十足,如果不知道老师满腹才华,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第一眼看去,很多人还会觉得只是初学之作。而真正明白书法的人,一定会看出来,老师那多年的功力,藏巧于拙,大气贯穿无形的通透力,充满着非凡的内劲和活力,对我来说,它的价值其实难用金钱衡量。
   大字左侧还有几行小字,其中有句话引起了我的思索,题款儿是:“观无常即观自在”。我能理解老师的大字,可老师小字的内涵,让我困惑。“观无常”是佛学四法印之一的异意。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观无常”实则是脱胎于四法印之一的“诸行无常”,即代表一切事物都不是永远恒常不变的,都是在时空中迁流变化的,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生命。这些内涵,很多人都可以从生活中去佐证,人生在无常中,随便点开新闻节目、“今日说法”节目,我们都会看到人的生命短暂而无常,当然,不仅仅人,世界上任何事物,也不可能找到一个永恒的存在。老房子十年未住人,去年为了写剧本,我图清净回到老房子打扫庭院,看着满目疮痍、断壁残垣的房舍,看着雕梁结满蛛丝的情景,想到了《红楼梦》中甄士隐那首词,我对人生的无常,体会更深了一层。
   老师为何在“观无常”之后还要加写“观自在”呢?“观自在”引自于家喻户晓的玄奘法师译本《心经》开始部分,“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老师此语有何深意呢?“观自在”是什么意思呢?《心经》译本有十三种之多,有学者说,见地最透彻的版本当属鸠摩罗什的译本,而词语最优美、流行最广泛,影响最大的版本是玄奘法师的译本,中国几千年来解释《心经》,注解《心经》的书籍不下千百种,那么体悟《心经》的妙义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观自在”是“观世音”的别称,“观世音菩萨”也叫“观世光菩萨”,“自在”本意是“自由而无障碍,无束无脱,法尔如是。”有的老师曾说,《大般若经》是整个佛法的精华部分,《心经》又是《大般若经》的总纲,《心经》的钥匙又在第一句“观自在菩萨”里,而整个《心经》的核心又在“观自在”中,而“观”字,才是最本质元素,读透一个“观”字,《心经》就通了。《心经》通了,对于宇宙人生法则就通透了,可是一个“观”字它体现的本质在哪里呢?我只以个人体会来表达一下,虽然只是冰山一角。
   “观”不仅仅是“看”的意思,还有“觉察、内照、自省”的意思。那么,“观无常即观自在”的深意在哪里呢?我默默地思索着,仿佛一点光透过我的思维,有了一点发挥。我突然觉得,“观无常”首先应在“观”中作文章,“观”字在《说文解字》里有它的内容,抛开“说文”解释,对字面思索,“观”是由“又”和“见”组成,“又”字是什么意思?我突然想到了“反”字,“反”字从“人”从“又”,原来,“人”的另一层面(又)就走向“反”面,“观”是由“人”来深入“见”的,那就不单单是靠眼睛,也不单单靠耳朵,“又”见,是人自见,觉见,不单是普通的视见,《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可见,“反”字大有深意,我们中华词汇中常用“反观”来连词造句,那“反观”是回照、是觉照、内观的意思,那么我们“观”什么呢?我似乎觉得,“观无常”是外现之洞察,山河大地,人事物的变化,都在外观之中;而“观自在”是对内心的觉察、观照、体悟,那无常之外显和自在之内求怎么会是同体的呢?我想到六祖慧能大师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告诉我们外显的“无常观”和内证的“空性观”是一不是二,现代科学家波尔,运用量子力学,通过微分物质,发现光的属性是“波子和粒子”的统一,既是粒子,又是波子,粒子不离波子,波子也不离粒子,体现了佛学思想的空性观,即《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内在思想,从“扫相”角度看,空性观恰恰是自在观的体现,这里面的道理,还有很多。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那些带着禅机的词,如:“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引领了我们思考的角度,体现了“无常和自在”的内涵。无常性本质是空性的体现,只有放空了“人我法”执,才是自在的体现,这时候,无常性、自性、法性,何尝不是空性的体现呢?
   永嘉玄觉大师在证悟后,写下了千古名篇——《永嘉证道歌》,这篇文章见地非常透彻,其歌云:“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绝后空空无大千……”
   在反观中,我似乎发现了“观无常”的秘密!虽然它不是慧解,更不是证解,只是识解,但同样让我很受益……

共 21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老师的一则书法“观无常”写起,从佛教四法印到《心经》,达到了以书法宣扬佛法,从佛法了悟人生真谛的目的,而老师的藏巧于拙,寓教于趣更是令人赞叹的大智慧。读此文不仅感叹佛法的精深也折服于作者的博学,而文末的《永嘉证道歌》更是给人以深深启示,值得细细品味。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7-08-24 21:11:33
  问好易老师,感谢支持杂文随笔栏目,期待老师更多佳作,祝创作愉快!
上官欢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