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轻舞】历史铭记他们 (随笔)

编辑推荐 【轻舞】历史铭记他们 (随笔)


作者:文绮 举人,423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20发表时间:2017-08-27 08:30:19

【轻舞】历史铭记他们 (随笔) 一位区级地名普查负责人这样说:“地名普查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那些将要消失的名称,保留下来。”一个地名代表着那里的特征,或特殊地势,或典型人物,或典型故事。地名普查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走进古老的村湾,仿佛穿越历史隧道,那里收藏着不为人知的古老传奇,从探索一个个显为人知的地名开始,到翻阅历史的记载,重温我们的祖辈,看看当年的英姿,不乏震颤心灵,我们深情地追忆,以表诚挚的缅怀。
   一、地名普查表上的细则有:“地名来历,历史沿革”的栏目,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对每一个可循的地名,都要作详实认真的调查和追踪。
   武东街陆鹞社区有一个居民小区名称为:“金桂园”。地名来历一栏记录为:“因为百年前此地有三棵金桂树,因此而得名。”为了进一步落实,我和同事方利一起跑遍了金桂园的有关部门,问售楼部的服务员,说不知,问门前安保同样是不知,问金桂园开发商老总,不接见,几经周折,最后我们走访了祖祖辈辈生长在此地的几位老人。其中有郑文银老人、芦延福老人,还有其他几位。当我们询问时,老人们基本一致都说:“没有此事。”询问中,牵出了一道千古之谜:这个地方在远古时期,是一个土坡乱石岗,土坡上葬有月子去世和孩子去世的人,俗称为:“小鬼”。
   土坡不远处,就是一口池塘,其它都是荒无人烟,杂草丛生。老人还说:“在那个历史时期,偶尔有当地巡捕官员考察民情,巡捕一行都是铜锣开道,八抬大轿,一路虎视眈眈。”蹊跷的是,在往后的每年头的三、四月份,因天气变化,在电闪雷鸣之时,人们时常看到那口池塘里随着一阵雾状,腾升出一匹白马来,而且有人亲眼看到那匹白马跑至一里多路远,然后就慢慢消失。路上就出现了那些巡捕官员如梦如幻的踪影,摇摇晃晃。如果说海市蜃楼是光学幻景,这应该是神奇土地上浓缩的奇幻,令人神往。千古传奇,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从古至今。
   百年金桂树的传说基本不存在,小区地名实属开发商起名决定。这一调查,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地去书写,证实地名的来历,消除糊涂概念。
  
   二、
   湖北历来俗称:“江西老表”。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次在地普中明确了答案。据调查:在元朝年间,由于当时蒙古人即:“成吉思汗”,为占领地盘,大开杀戒,在彻底消灭汉人的行动中,杀戮无一。后由江西瓦西坝地区移民一部分人到湖广进行传种接代,繁衍生息。
   武东地区不例外,芦家咀村刘家塘坊的来历就是:远古的刘家塘坊地区是一片荒山野岭,易躲易藏,在成吉思汗士兵杀戮时,其中有一户刘姓人家躲在地窖里幸免丧身,如今刘家传人刘高济老人还健在。后来为了发展湖广地区,从江西省瓦西坝移民三兄弟到此。但是,他们都没有姓氏,来后随这户刘姓人家姓氏,逐渐生息,形成村湾。到清朝年间,就是前面说的刘高济老人的祖先到武汉市汉阳西大街发展做麦芽糖生意,生意兴浓,远近闻名,当地人便给此地称为“刘家糖坊”;民国初年,申报地名,便将同音不同字的“糖”字改为“塘”,将刘姓村落申报命名为刘家塘坊,从此地名沿用至今。更正了人们长期猜想的必定此地有池塘,才取名刘家塘坊的概念。
   芦家咀郑家梨山在明朝末年,湖广地区人烟稀少,同样从江西省瓦西坝豆腐街二十四号二弟兄移民到现在的武东地区郑家梨山处、其中老大去了黄陂,老二留在此地。当时郑家梨山处有一个小山包,山包上长着一棵大梨树,这个老二本身姓郑,来到此地,为谋生,他将这座山和梨树发展为自家所有,后来逐渐发展,就将此地命名为郑家梨山。
   芦咀方许湾从元朝年间,由方姓、许姓、桂姓家族组成一个村落,当时,他们居住在现在的四七一厂俱乐部地处。那时方姓、许姓人数多,占主要地位,1951年行政命名为方许湾。说起方许湾,在近代发生过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记载:村里有个叫方华子的热血青年,在抗日年间,(大约在39年——40年)勇于参加新四军,他和当时任青山地区区长的赵华应一起到娘子湖一带秘密活动。一次在转移到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时,为保护著名老革命家李先念、张体学,让他们乘船先走一步,自己和其他人随后乘船出发,由于汉奸出卖,船行驶到湖中央,被日本兵用小掉炮炸死,当时炸死的有七船人之多,血染湖水,忠骨四溢,留下可歌可泣的精神,(这年大约在43年——44年)这为地名普查增添了辉煌的一笔。小鬼子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战胜利是有力的回击。我们地名普查也承载着书写历史英名的责任,将他载入史册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不忘记,历史铭记他们!
   武东村桂家老湾在朱洪武登基的第二年,派了二皇子镇守武昌城。因其二皇子为一名文官,需另配一名武将联合镇守。当时就委派任江西指挥使的一名“桂姓”武将坐镇,若干年后,其后代也迁居此地。因为“桂姓”是武汉的发源地,后来桂姓人口发展越来越多,通过千年的演变,一个小村落已经容不下生活的人群,就慢慢向周边发展了很多以桂姓为主的村湾,比如桂家咀,桂家庄湾等等,而“桂姓”最早的发源地是在桂家老湾,原来应叫做“桂家老屋”或“桂家祖屋”,后来慢慢演变成桂家老湾。通过地名普查,桂家老湾的历史颇为厚重,也让我们真正了解这个地名不平凡的历史沿革,故事生动感人。
   武东村君分咀是由典型的地势而得名。1915年,由于地球表面的地质变化,丘陵地的小山咀,由西向东延伸到一个叫解湖的湖中央,把湖平分为两个小湖叉,后来有人陆陆续续进入到那个叫咀的上面居住,当时人们把这个小衫咀取名为均分咀,后改名为“君”分咀,得名“君分咀”。这个地名就是很形象地表现着当时那个地势的特殊性,也突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智慧。
   通过地名普查,我们再次认识了历史的真实性,认识了勤劳智慧英勇善战的祖先,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光辉业绩,他们功不可没。而历史又是沉甸甸的。
   武东地区随着城乡建设的迅猛发展,渐渐远去的村庄,在人们视线里逐步消失。地名普查无疑不是一次重温历史,今天的地名普查,明天就是历史记载,地名就是史册上留下的永恒记忆。
   一个地名,一段故事,一段历史,一段传奇。做好地名普查工作,有真正含义上的历史文化意义,绝不能含糊其辞,调查清楚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历史的本来面目。
  

共 24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方土地,自有着它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其实一直很喜欢这样的文字,有史可寻,又有故事可听,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还了解了很多的历史和故事。亦如作者所说:通过地名普查,我们再次认识了历史的真实性,认识了勤劳智慧英勇善战的祖先,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光辉业绩,他们功不可没。而历史又是沉甸甸的。感谢作者以及她的伙伴们带给我们的一笔笔精神财富,再次问候作者创作辛苦,期待着你的更多精彩!【轻舞编辑:梦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婷        2017-08-27 08:31:20
  问候大姐创作辛苦,祝周末快乐!精彩不断!
梦婷
回复1 楼        文友:文绮        2017-08-27 19:23:33
  十分感谢社长那么忙,为我的拙作写编安,真的让你辛苦了,你的编安那么地贴切入微,以淳朴而真诚的理解,读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再次感谢社长,问好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鸽子        2017-08-27 10:44:40
  地名普查,意义重大。还原历史,回归真像。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崇尚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感谢大姐带来的精彩之作,祝您秋安笔祺,万事如意!
流逝的是时光,弥坚的是友情
回复2 楼        文友:文绮        2017-08-27 19:33:33
  问好鸽子老师,每当我发表文章时,您总以一位老师的姿态,给予文章以诚挚的点评,我想这应该是老师的做人境界,为老师敬茶。谢谢您。
3 楼        文友:玉美人        2017-08-27 16:43:03
  问候文琦大姐写作辛苦。历史不能遗忘,英雄要铭刻心间。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
回复3 楼        文友:文绮        2017-08-27 19:35:24
  问好玉妹妹,你来我的空间,让我的空间蓬荜生辉,我感谢不尽,到家里,请坐。
4 楼        文友:东辰        2017-08-28 11:05:48
  不忘历史才是新的风尚发展,纵观才有末来。欣赏文姐大思,留给我们不一样视角,读罢欣然,再谢文姐大爱染这方空阑。拜读,问文姐好。
回复4 楼        文友:文绮        2017-08-28 19:57:45
  东妹你好,看到您,我好高兴,其实您的文采斐然,字里行间都有古老传奇的韵味,那才叫容古典而歌咏今日,东妹慧才,东妹慧才。秋祺笔丰。
5 楼        文友:卫斯理        2017-08-28 23:49:48
  欣赏拜读学习。祝姐姐七夕快乐。
卫斯理
回复5 楼        文友:文绮        2017-08-29 11:52:45
  问好卫弟,让您费心劳累了,卫弟秋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