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读周作人《借水》有感(杂文随笔)
睡前照例要读一两篇散文,这次翻到的是周作人的《借水》,说友人因水管故障向邻居借水却遭到拒绝,因而愤慨不平。文章接着讲到清初石天基编的《传家宝》,此书告诫世人出门不要说真话,姓马要说姓牛,四十岁要打个折说三十六岁,到芜湖去要说到南京或者安庆;最后回想小时候祖辈教训不要相信别人的话,自己也不要说真话,因此作者认为友人的邻居不予借水并没有错,因为谁知道人家是不是借借水之名行不良之事(比如为偷窃而踩点)呢?
这使我马上想到白天的一件事。微信上看到一个熟人发的视频:地上有两只麻雀,一死一活,活的麻雀反复地去啄动那只死麻雀,持续有好几分钟,最后终于把同伴救活,一起飞走。又配了一段非常励志的文字,大致说一只鸟中暑而死,另一只不离不弃地去救它,终于成功。我看着也比较有趣,就转到了同学群,本想能逗大家一乐,感染点正能量,没想到马上有一个同学说这很可能是假的,后来又有同学说这确定是假的。我很少转发微信,对这个视频第一感觉是不存在真假的问题,而且也不含商业元素,但还是遭到了质疑,这使我很感不爽,现在想来有点借水遭拒的感觉。
与其去辨明这个视频的真假,我更愿意去思考人们对它的态度。如今假货横行,骗子猖獗,烟有假,酒有假,药也有假,甚至人也有假——一个演员可以扮成各种不同专科的专家,在各个电视台穿梭表演,巧舌如簧,帮着各路商家售卖假药,诱骗民众的血汗钱。电脑、微信等网络世界更是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想到这里,视频之事,我还有什么不能释怀呢?
知堂老人最后说,借水遭拒是旧社会的事,他的愿望是现今或者将来,去借水时人家肯借给你。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水自然是会借的,但我有个隐忧,——我怕有人不一定敢喝。也许有人要斥责我对于国人国民性的悲观,然而诚如柏杨先生所说,敢于自揭疮疤的目的是为了发奋治疗早日痊愈,因此,这样的杞人之忧再多也将是有益无害的,有害的是无知和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