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欠
摘要:父亲在病危时,依靠儿子的照顾;儿子在成长时,仰仗父亲的呵护。这天经地义的父子情深,为何会有“欠”呢?不信,你看这个小故事。
晓军的父亲脑梗住了院,晓军一面照顾自家生意,一面接送孩子,再凑空守候父亲,忙得夜以继日。
父亲人高马大,一般人侍弄不了,只有体格强健的晓军能胜任。
第一周,晓军应对下来了,可他减了膘。
第二周,晓军应承下来了,可他瘦了一圈。
第三周,晓军应付下来了,可他没了精气神。
第四周,晓军坚持不下去了,可没人顶替他——他是独子,母亲患风湿病卧床不起,原来一直由父亲照顾。顾工呢费用高昂,老婆哪里会应允。晓军整天垂头丧气、精神萎靡,给父亲喂饭时眼皮只打架,给父亲洗尿布时眉头只发皱,见到探视的亲朋时只叫苦。
第五周,父亲不再睁眼,也不愿吃饭,小便锐减,大便全无。
第六周,父亲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匆匆地走了,背后那块褥疮被他瘦削的身板压在下面,无人知晓。
父亲是文学爱好者,他的散文《父子情》发表了,儿子读着赠刊:……那个弓腰驼背的父亲,在儿子18岁以前,为他洗了1000多次尿裤,涤了2000多次衣物,喂了6000多次饭食,开了60多次家长会,陪读4000多个夜晚,接送5000多个来回,看了200多次医生,把自己的血输给儿子10多次,用自己的身体为儿子挡疾驰撞来的摩托车1次……可父亲整天炯炯、不感到累,觉得是儿子给了他快乐和幸福,希望和动力;母亲也为儿子……
晓军泪水夺眶,丢下刊物,扶正了父亲的相框后,赶紧奔向母亲的房间……
【编者按】晓军照顾父亲,渐渐难以坚持,叫苦。父亲去世,晓军读了父亲写的文章,懂得父亲的付出,感动,更有行动。欣赏佳作。感谢赐稿。【编辑: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