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专栏作家】采光权

精品 【专栏作家】采光权


作者:老话 秀才,1231.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03发表时间:2017-09-01 16:09:32
摘要:我们一单元楼的邻居,吵吵嚷嚷,一地鸡毛,突然凝聚起来了……


   说真的,有时候我对他的举动,也有过疑惑。你想,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遇到过多少老师啊,但又有几个老师,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心里装着你,无论你到天涯海角,都聚焦你,跟踪你,对你进行远程教育呢!
   对此,我也用通常所说的“缘分”来做解释。但很快,我就否定了自已的想法。理由有三:一是现实中的缘分往往显得那么苍白、脆弱,而孙老师对我“教育”的那股“劲儿”,却是那么强劲,那么执拗,那么持之以恒!这使我不得不做另外的思考;二是他终身从事教育,教过的学生,成百上千,像对待我那样对待其他学生,他忙得过来吗?三是我不少同学反映,他们都深受他追踪“教育”之苦。
   那么,他是图名?不是!学生有了点进步,他能赚到什么名?逐利?更谈不上!几十年来,他从没有向学生开过一句口,我请他吃顿饭,他都连连摆手,许由洗耳似地愤而离去!同时,令我纠结和不解的还有:不少他的学生,不但不对他感恩,反而对他颇有微词,以至在背后骂他。……有那么一天,我儿子瞪了我一眼。电光石火间,从儿子的目光中,我读出了孙老师的悲伤,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孙老师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以及为人处世的准则告诉我们:孙老师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青春年少时投身到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洪流之中报考了俄语专业。不料,毕业之后中苏反目,俄语教师成了尴尬的角色,孙老师在东北的牙克石迈上了他“唐吉可德”式的人生旅途:父兄的诲人不倦赋予了他心直口快的性格;激情燃烧的岁月使他终生血液沸腾,蓬勃向上;源远的家学使他恪守儒家传统而与现实相悖……随着时代的一次次的变革,他苦闷过,迷惘过,傍偟过,但他绝不沉沦,绝不随波逐流,绝不自暴自弃,而是把全部的爱都投射到学生身上——他要在学生身上实现他的理想,完成他的夙愿,实现他的梦想!
   正因为如此,一个严重的后果出现了:他对他的学生,爱之过“切”了。过“切”,就会过急,过急就会激,过激就会少方法和策略。试想,对处于反叛期的少年有几人能够理解和接受呢!误解和挨骂是必然的。冷静地想一想吧!在中国教育的背景下,有几位少年没有“瞪”过自己的父亲?有几位少年没有一度时期对自己的父亲怨恨过,诟病过呢?
   我想,以孙老师率真的个性而言,他不会听不到学生对他发泄不滿。但令人动容的是,他仍然痴心不改,我行我素。非但如此,他还自加压力,将“教育”的触角进行延伸。我家可以说是个“重灾区”:我儿子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孙老师先后送了不下三四十本复习资料;我女儿上学,他送得少了些,但也不少于十几本。而且,他还把亲子教育的教学方式推广到我们家,对我们夫妻和子女一块进行教育。
   有一件事我全家都记忆犹新。去年我女儿考上了晋中学院,孙老师知道了,就送给我女儿1000块钱的红包。而这一年,我们知道他的孙女也考上了大学。我和妻子商量以后,就买了一个皮箱,里面也装了1000块钱的红包,作为回赠。想不到当天夜里孙老师夫妇就气哼哼地找上门来。他怒不可遏地将红包摔在茶几上说:“我给妮子红包,是让妮子记住她还有两位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关心着她的学习,我不是给你搞什么交易!”
   如今,很明显的,孙老师上楼梯有些气喘了,下楼梯,也有点腿软了。他的一只眼睛,也好象变色变形了。但他还在一次又一次地给我送“资料”。记得一位外国哲人说过,同样的一件小事重复几十年就会成为伟大。中国也有一句俗话,多年父子成兄弟。多年师生呢?
  
   一层一号
   赵娜做梦都想不到父亲会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下定决心给她买手机。
   那天晚上,上高二的赵娜下了自习,和往常一样,骑着辆自行车回家。上一个缓坡时,突然“咣”的一声,车子蹬不动了,下车一瞧,她发现链子断了,只得推着车子往前走。突然,电闪雷鸣,大雨顿时倾盆而下。赵娜慌忙往屋檐下躲,紧赶慢赶衣服还是湿漉漉地贴在了身上。赵娜望着马路,有些后悔没有接受同学的邀请,到她家住一夜。现在要是有部手机该多好啊,给家里打个电话,父亲很快会来接自己。
   “咚”的一声巨响,赵娜循声望去,一辆摩托车侧躺着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人被摔出几米远。对面逆行的面包车停留了几秒钟,绕过摩托车又迅速开走了。摔飞的人嘴里骂着缺德的司机,在雨中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踉跄着发动摩托车,嗡嗡几声开走了。
   街上空荡荡的。赵娜又想,要是有部手机多好啊,现在可以和同学、朋友通通电话呀——自己的同学有一半人都有手机。自己的同桌前几天也买了一部音乐手机,课间休息,他们一人戴一只耳机,听英文流行歌曲,那感觉妙极了。赵娜有些惆怅。
   “赵娜。”她听到有人喊自己,抬头一看,父亲穿着一身分不清什么颜色的西装,浑身湿漉漉地向自己走来。赵娜带着几分惊喜、几分无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说:“都淋湿了。”
   一向乐观的父亲笑着说:“淋湿好,淋湿了长得快。”随手把挂在车把上的雨披袋打开,给赵娜披上。
   赵娜坐在父亲的车后座上,双手拉着断了链子的自行车的一只手把,半个小时后,到了小区门口。赵娜听见有人嗓子眼里发出哼哧哼哧的响声,抬头看见母亲正站在小区门房旁,手撑着一把雨伞,焦急地等着他们。母亲把熬好的生姜汤端到了茶几上让赵娜趁热喝。
   母亲怜惜地道:“三更半夜的车子坏了,也不打个招呼,多让人焦心。”
   赵娜不满地向母亲抛过去一句话:“离家几里地呢,打招呼能听见?幸亏我不是那个骑摩托的,不然早被撞得飞上天啦!”
   母亲听后,更加惴惴不安。进到卧室里批改作业的父亲,思索片刻把笔往作业本上一扔,掷地有声地说:“买手机!”
   晚上,赵娜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闪电的光芒在屋内亮了一下,紧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雷声。她想到买手机,心里悄悄地算了一笔帐。几年前,南王村被煤窑挖空了,整个村子塌陷了。赵娜一家人从南王村搬了出来租房子住,直到一年前,赵娜家才东借西凑买下这套楼房。赵娜家住的条件好了,相应的费用也增加了,物业费、卫生费、环境保护费都得缴;原来吃的菜是自家种的,现在没有地了还得花钱买。出的多了,进的却没有增加。当长期代教的父亲,一个月也就是一千来块钱。母亲有哮喘病,为了照顾自己好好上学,长期固定的工作不能干,只能零星打点短工。母亲在生活上精打细算,在菜市场只买挑剩下的便宜菜。水不敢浪费,一盆水洗完锅碗,再用来淘菜,最后才冲厕所。家里电灯也一律更换成瓦数低的灯泡。就这样节俭,才勉强度日。最近表哥结婚、随后是堂姐家孩子满月都得随礼……
   赵娜想到这里,不敢想下去了。隔壁传来了父母拌嘴的声音。母亲的声音很高,赵娜听得清清楚楚。
   “两次转正的指标都让人家顶了,你还不让向上边反映。”
   “说让吃低保,你说要为人师表,不能吃。”
   几天后,赵娜知道了父母要卖油茶:父亲中午家访,碰巧那家是收废品的,收的油茶壶还能用,买了回来。下午,又买了一辆三轮车。父亲动员母亲卖油茶,母亲一听先是有些为难,说:“这活不好干,要是出个土豆、棒子什么的还好干。”最后,还是答应了。
   早上,赵娜朦朦胧胧听见客厅里有人走动的脚步声。声音小下去后,赵娜又模模糊糊睡着了。六点钟,母亲喊醒了赵娜。赵娜刷牙洗脸后,帮父亲搬着油茶壶下了楼。三轮车已经摆在单元门前,斗子上早已放好了木桌子和几个小板凳。父女俩把油茶壶放了上去,又把碗勺等塞了进去。随后,父亲骑着三轮车,母亲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推着三轮车的斗子出了院子。
   赵娜要帮忙,母亲说:“我们俩就够了,你快上学去吧。”
   中午,赵娜回到家,见父母一人端着一碗油茶喝。父亲指着油茶壶说:“你自己倒碗喝。今天是油茶宴。”
   下午,赵娜一家人又喝油茶。父亲开玩笑道:“汤水不伤人,多喝点,大不了一泡尿就解决了。”
   赵娜看着父亲已经隆起的肚子还在继续喝着油茶。赵娜已经喝到第四碗了,实在喝不动了,打了个嗝,一股子油茶味从肚子里涌了上了,把她呛得有一种恶心想吐的感觉,但她竭力抑制住了。
   这时,父亲回到卧室,戴顶帽子,捂着口罩,拿了把锨要出门去了。
   母亲问:“唉,大热的天,你捂这么严实干什么去啊?”
   父亲幽默地说:“这油茶太香了,咱们不能独自享受,也让土地爷享受享受。”
   过了一会儿,父亲回来了。赵娜准备去学校上自习,父亲让她帮忙抬油茶壶。两个人抬着下了楼。父亲让她赶快上课去。赵娜推着车子,回头看见父亲像个小偷似的,左瞧瞧右看看,偷偷地溜到垃圾堆旁,把油茶倒进了垃圾堆里,又用锨填埋。
   赵娜看到这一情景,心里酸酸的。
   一天下午,赵娜回到家,摇了摇油茶壶空空的,问母亲油茶又敬土地爷了?
   母亲嘿嘿笑着说:“你这死妮子,敬神不如敬人,人都喝了。”母亲又转过头自诩地对正在备课的父亲说:“老赵,告诉你卖油茶的诀窍:笑脸相迎、嘴巴要甜。大人量多,豆子少。小孩量少,豆子多。干什么都有门道。”
   父亲放下课本乐呵呵地说:“不愧是赵娜的母亲,前途无量!”
   过了半个月,吃早餐的时候,赵娜看见父亲也没有往楼下搬东西,就问父亲今天怎么不卖油茶。
   父亲笑着说:“你妈这段时间,数票子数得大拇指都疼,要休息休息。”
   母亲剜了父亲一眼说:“听他胡说。县里创建卫生城,所有摊贩集中到了离城四五里的城西村。这七八天里,吃早点的人比卖早点的人还少。算了下帐,还贴进去几十块钱。”
   就在赵娜认为买手机没有希望的时候,父亲托自己的学生给他和母亲找了个清洁工的工作。父母第一天扫街的晚上,赵娜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眼瞅墙上的电子表已经凌晨三点多了,父母还不见踪影。他们要扫到多会儿?赵娜心疼起了父母,后悔自己干嘛要提念买手机呢……
   第二天赵娜下了晚自习,来到了父母清扫马路的地方。父亲在炎热的夏天戴着一个大口罩,头戴一顶黄色的“旅游帽”,双手攥着改良后的大扫帚,抡圆了胳膊,在地上画着优美的弧度;完成这个动作,父亲不知是由于惯性还是用力过猛,身体总要摆几摆——父亲在前边负责大面积粗略地清扫,母亲跟在后边扫尾,用小扫帚清理花池、树坑、垃圾箱的角落。有时候,小扫帚清扫不到的地方,母亲就会弯下身子,去捡那些塑料袋、饮料瓶子、瓜果皮;每一次弯腰,都会发出几声咳嗽。
   赵娜把车子支好,一把夺过父亲手中的大扫帚,扫了起来。
   父亲对赵娜说:“我和你妈俩人就够了,你快回家学习去。”
   赵娜一言不发,只管低头扫地。
   不一会儿,一个人朝父亲凑了过去,高兴地喊:“老赵,学雷峰呢?”
   一句话把父亲尴尬在那里。半晌,父亲很认真地说:“办件好事不难,关键是一辈子做好事。”
   听到那句话,赵娜像被刀子剜了一下。
   一个多月后,父亲把裹着牛皮纸的包放到了赵娜手里,说:“给,你的手机。”
   赵娜打开牛皮纸发现是1500元钱。吃饭时,赵娜扒拉了几筷子,嘴里喊着饱了,丢下碗就跑出了门,一路狂奔着来到了她不知来过多少遍的那家全城最物美价廉的手机商城。当她把钱放到老板跟前时,老板遗憾地告诉她说:“你要买的那款手机没货了,也停产了。有一款和你要的那款功能基本一样,而且它的处理器是四核的,比那款双核的配置高,只是价钱比原来高200元,你考虑一下。”
   赵娜失望地盯着柜台玻璃窗里的手机说:“可我只有1500元啊。”
   老板说:“这样吧,你给我打个欠条,把手机拿上先用吧。”
   赵娜一听十分乐意,打完欠条,拿着手机一溜小跑去了学校。晚上赵娜下了自习,径直来到了父母扫地的地方。赵娜手指在手机屏上划拉了一下,鼓荡起一股流水的清脆声响,一家人眉开眼笑。他们扫地的时候,更带劲了,这天竟提前半个小时结束了战斗。赵娜骑着自行车,父亲带着母亲和赵娜并排而走。
   母亲望着父亲的脊背心疼地说:“老头子,你咋瘦成这副样子了呢!”
   父亲笑着说:“瘦了好,现在好多人还花钱减肥呢,咱这是既减肥又赚钱,一举两得。”
   母亲也跟着笑了笑说:“苦日子就要熬到头了。再扫十几天,咱们挣的工资就凑够闺女买手机的钱了,不用再遭罪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就到了小区门口。这时,赵娜想看看几点了,就摸了摸裤子口袋,这一摸,惊出了一身冷汗:手机丢了。
   母亲一听,下了自行车,说:“你在身上再好好找找。”赵娜把所有口袋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
   母亲对父亲说:“老赵,你用手机打一下。”
   父亲赶忙说:“别打,要是手机铃声响了被别人捡了怎么办。”
   母亲听听在理,说:“老赵,你回家给我们做点汤面,你还得批改学生作业,我和闺女赶紧找手机去。”

共 22504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这是发生在一幢单元楼里的故事,家长里短,大事小事,喜事烦心事,一地鸡毛。但万事归一,其实就是“权利”两字。围绕权利两字,演绎出了一个个或悲或喜或幽默风趣的故事。这里有孩子玩游戏的权利、有母亲与儿媳争风“亲子权”、有夫妻间的“面子权”、有儿子要的“婚姻自主权”、有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权、有老师和学生的“终生教育权”,还有邻里之间的人格尊严权、通风采光权等等。百姓无小事,人民群众的事看似鸡毛蒜皮,但对他们来讲都是“天大的事”。所以,邻里间应互让互谅,家庭成员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应关心老百姓的痛痒和呼声,及时公正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说的是鸡毛蒜皮,道的则是社会百态,一篇以小见大的好文章,力荐共赏。【编辑:醉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02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童        2017-09-01 16:11:10
  作者你好,小说耐人寻味。欢迎继续赐稿短篇栏目。
2 楼        文友:老话        2017-09-01 17:42:21
  醉童老师辛苦!
董爱民
3 楼        文友:醉童        2017-09-02 09:32:28
  恭喜作者获评精品,祝你佳作不断!
4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9-02 12:50:48
  美文佳作,拜读学习了,祝贺精品!周末愉快。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5 楼        文友:阳媚        2017-09-02 16:24:50
  祝贺我们的作家又一篇精品佳作!
6 楼        文友:雅润        2017-09-02 16:58:52
  小说文笔厚道,主题深刻,学习欣赏了!祝贺作家又见精彩!
雅润
7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9-02 17:10:16
  祝贺获得精品。
寻找姚黄
8 楼        文友:老土        2017-09-02 20:47:43
  欣赏佳作,祝贺老乡再获精品!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9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03 16:26:38
  拜读老师精品佳作,问好学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