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锦绣(国粹·中篇小说)

编辑推荐 【山水】锦绣(国粹·中篇小说)


作者:心静天好蓝 秀才,2716.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00发表时间:2017-09-01 16:16:28
摘要:巍巍秦岭铸雄魂,涛涛嘉陵尽妖娆,一幅山水神韵的画卷千百年来呈现在川东北大地。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山脉中部,一缕清澈的山泉汇聚了万千的溪流,形成一股磅礴之势,自陕至渝从北向南一泻千里,努力涤荡着一切尘埃与腐朽,留给世人美好的景色。


   春杏感念三娃子对自己的好处,心想下辈子的日子只有指望三娃子了,在返回的路上,春杏对三娃子说,自己这一条命是三娃子救的,此生一切都属于他了,如果三娃子不嫌弃,从今以后她愿跟着三娃子好好过日子。三娃子喜上眉梢,有了媳妇,三娃子才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他辞去了妓院勤杂工作,转而到一家茶馆里打工,一有时间就回桑园坝陪春杏。
   有了桑姑和三娃子给的温暖,春杏才感觉到自己活出了人样。
   但是,老天并没有真正垂青春杏。一天管家又来桑园坝收租,无意中看见了春杏,他顿生邪念,命令手下人将春杏强拉回了自己家里。他对春杏说,一日为妓,终身为娼,这辈子要洗白前生怎么可能呢?说完就要强行与春杏发生关系。春杏拼死不从,他便命人把春杏脱得一丝不挂,最后还是把春杏奸污了。春杏以泪洗面,瞅准机会逃出了管家家里,在昏天黑地中失去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念想,一袭纤弱的身影飘进了嘉陵江的漩涡里。
   三娃子难过到了极点,他悄悄回了一趟桑园坝,但四处没找到管家,他打算一把火烧了管家房屋,但火才点着就被人发现了。火迅速被扑灭了,管家派人四处缉拿他,他只得在桑树林里躲避着,过了几天人鬼不分的生活。他回想起在茶馆里听到的华蓥山游击队的传闻,又从桑姑那里得到了证实,只身毅然向华蓥山而去。
  
   十五
   日寇的铁蹄进到了宜昌,大有沿江而上直达重庆之势,桑园坝上空偶尔都能听到敌机的轰鸣声,城里城外人心惶惶。远志的部队接到了上级命令,要求立即开拔到三峡下游一带阻截日寇。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远志兴奋无比,把射击和搏斗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滚滚长江东逝水”,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以饱满的情怀抒发了对母亲河的感慨。在远志心里,长江是母亲河,更是一把利剑,谁要敢野蛮踏入母亲胸膛半步,他就要用这把利剑斩灭他。
   几只挂着太阳旗的军用船停在江面一动不动好几天了,远志和战友们在江边埋伏着等得有些心急。一天他们接到命令,说日本船上装着大量的军火,由于长沙战事吃紧,这批军火将通过陆路转运长沙,上级要求远志所在的部队配合友邻部队行动,牵制岸上日军,由友邻部队派人炸毁日本军舰。
   码头上,一群民工在日军的督促下正在从军舰上把军火物资搬运到岸上的汽车里,几个士兵趾高气扬地大呼小叫着。刘成和几个战友混在民工队伍中,不时地观察着敌情。江面上一条打鱼船朝码头驶来,日军士兵哇哇乱叫,举起枪示威着。渔夫“媚笑”着说自己只是想卖鱼,没有别的企图。日军把渔夫全身及用具查了个遍,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也就允许了,几个士兵还围着大鱼流着口水,像是几只贪婪的野猫。
   远志带着几个战友悄悄靠近码头汽车,隐蔽在密林中的大石后面,远志对准船上的一个日本军官扣动了扳机,军官脑袋开了花,另一个战友也撂倒了一个岸上的日军士兵,几只长枪同时向汽车边上的油桶射击,汽油汩汩流出来,被子弹击中,瞬间引爆了汽车,一声声巨响传得老远。
   刘成还在船上,他从日军死亡军官中拖过一把枪支,对着船上的汽油桶一阵猛烈地扫射,油桶引爆了船上的军火,浓烟腾空而起,火光映红了江面,像是开了一个短暂而热闹的喜庆会,他想起了嘉陵江上焚烧茧壳船那个夜晚。趁着混乱,刘成和战友们跳进了江水里,带着胜利的喜悦消失在江水尽头。
   远志从那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中认出了他,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一声“爸爸”竟然喊出了口……
   刘成随部队到达陕北,立即东渡黄河,直达太行山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太原保卫战中配合友军痛击日寇。随着太原的失守,刘成率部一路南撤阻截敌人,来到了长江边,在一次侦查敌情的活动中,刘成被敌人发现了踪迹,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他跌入了湍急的江水里,幸好被一个老渔民所救,藏在江边一个山洞里。老渔民本与女儿女婿相依为命,日寇进到武汉后,长江被封锁起来,渔民一家只好偷偷打渔为生,一次捕鱼中女婿被敌人的巡逻兵开枪打死了,渔民父女气愤填膺,只恨报仇无门。刘成带队进入这里后,父女俩热忱欢迎,看到了报仇的希望。在渔民父女的照料下刘成很快康复了,他一有时间就帮助老人打渔,渔夫女儿则帮助刘成浆洗缝补,对这位高大、勤劳、勇敢的男人渐生好感。一次在清理刘成衣兜时,女人发现了兜里的红丝帕,嗫喏着要求刘成送给她。刘成告诉了她丝帕的来历,女人对刘成更加敬慕了,一腔爱意只好深深埋藏在心底。
   几场重大战役的失败,日寇只能退守在几个大城市里,像几只被砍断了四肢的乌龟,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胜利的曙光升起在大江南北。桑姑和乡民们都开始盼望着亲人们的平安归来。
  
   十六
   百年屈辱随着一场战争的胜利被洗刷一空,人们奔走相告喜形于色,满心期待着和平日子的到来。
   桑姑默默祈祷“马头仙”一定要保护丈夫平安归来,她知道,丈夫生活在丝绸之乡,这辈子却还没真正享用过一次丝绸制品,为此她特意备下了一些蚕丝,抽空绣制着一件锦袄。她要在丈夫回来时亲自为他穿上这件锦袄,让他切身体会一次丝绸制品的舒适和美丽,不负“生在丝绸之乡”的名声。
   培新和叶姑所在的部队一直驻扎在宁夏一带,整个抗战期间他们在西边守护着革命圣地延安。解放战争爆发后,部队向西进发攻取兰州城,在消灭马家军的战斗中培新又负了伤,但他们没有停下脚步,一直追击敌人进入新疆,后来部队在新疆转变成为建设兵团,叶姑和培新就地安置下来,万水千山,她对姐姐的思念只好全部寄托在丝绵一样的白云里。
   抗战期间,刘成的部队本来已经到达长江南岸,但按照重庆谈判的要求,他们被迫撤到了江北,退守到桐柏山区,等待上级的再一次命令。但是,重庆和谈协定很快被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全面内战爆发了。
   为了粉碎敌人对桐柏山区的疯狂进攻,刘成随部队连续几次急行军跳出了包围圈,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周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辽沈战役的捷报传到了桐柏山根据地,大家还沉浸在欢欣鼓舞中,部队又接到了上级新的命令,被编入了华中野战军,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在这些激烈的战斗中刘成受了几次轻伤,但很快就康复了。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军队狼狈逃窜进入四川,企图依靠周围的大山负隅顽抗。
   部队从湘西入川,一部分西进直插成都,另一部分北上攻取南充,地利加人和,刘成接到命令带领伍实北上,一进入华蓥山就与三娃子碰了面,与游击队的联系建立了起来,他们打算先期秘密进入南充城区,设法保护文物古迹,特别是要想法把史教授的著作《锦绣》完整无缺地保护下来。大军和游击队两路出击,南充眼看唾手可得,久别的故乡和亲人就在眼前,黑暗即将被完全驱散,刘成兴奋得彻夜难眠,行走在曾经游击作战过的老路上,他感慨万千,一次次加快了步伐。
   但是,令人痛心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战友一边走路一边检查自己的枪支,不曾想触动了扳机,一颗子弹从后面射入了刘成的胸膛。战斗的脚步不得已停了下来,多少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他对这片山水的爱胜过了自己的生命,这里的一草一木他还没来得及细看一下啊,生命就这样结束,刘成不甘心呐!他的心飞到了桑姑那里,桑姑还是那个美丽温柔的年轻女子吗?或是添了皱纹有了白发的中年模样呢?他记起了那次游泳桑姑对他的担心,他记起了桑姑要他活着的再三嘱咐,他记起了从华蓥山夜袭南充那晚桑姑的热情相迎,他记起了临别时桑姑纳的鞋底,他记起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只觉得自己奔忙一生,却实实在在没有为桑姑做过什么,这一辈子亏欠桑姑太多太多了!他多么渴望再看一眼那双美丽、温婉、多情的眼神!他多想再亲一次她美丽的脸颊,他多想让她再看一次自己畅游嘉陵江,他多想再陪她采摘一次桑叶,他多想和她牵手在桑园坝看日出日落永不分离啊!还有儿子,他还不知道儿子现在长成了什么样子,是那个虎头虎脑的毛头小子?还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呢?
   两滴眼泪从眼眶里滑落出来,带着痛苦,带着遗憾,带着思念,带着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看着泪如雨下的战友们,刘成的嘴角又浮现出一丝笑容,强撑着一口气安慰他们:“同志们,胜利就在眼前,我们应该为我们的选择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的付出而欣慰。新中国需要你们,桑园坝需要你们!”
   他吃力地从怀中摸出那条小小的红色丝帕,拜托三娃子交给桑姑,恋恋不舍地闭上了双眼,霎时间,那一块红色丝帕变作了万千玫瑰,变作了一面面红旗,变作了一幅幅锦绣,向着桑姑,向着桑园坝,向着广袤的嘉陵山水飞去,满世界都被染红了。
   天空阴沉,大地肃穆,群山默哀,树叶心碎,嘉陵山水用最庄重的形式拥抱了自己的优秀儿子。
   三娃子想到桑姑和刘成对自己的爱护帮助,简直就绝望了。他抓住失手战士的身体,在他的胸膛上一顿猛擂,战友们费力把他们分开,三娃子仰天呼喊,泪水犹如倾盆大雨哗哗而下。失手战士木然地站着,那一刻他就希望三娃子使劲些,再使劲些,要是能让自己陪伴刘成而去,那才是最好的结局。
   战友们的脚步更急促了,迅速投身到解放南充的战斗中。
   伍实乔装提前进入了学校,四处寻找他所需要的《锦绣》一书,但学校里哪有书籍的半点影子?
   远志所在的部队抗战胜利后又退守到陕南开展生产运动,为前线供应着军需物品,由于在部队的卓越表现,远志已经升任到了副团长。随着
   解放战争形势的转化,他们转变成了作战部队,翻越秦岭,以猛虎下山之势扑向大西南。两支部队像一把铁钳从东边和北边紧紧夹住了大西南,敌人没了反抗的余地。
   远志正为再一次的作战机会而兴奋,带领队伍昼夜兼程寻找敌踪,沿着曾经走过的山路,他的心也飞到了母亲身边,期待与母亲拥抱的那一刻。但部队才过了旺苍就接到命令转道成都,远志只好把一份思母之情埋藏在心底,决心早日结束战争,满脑子都是杀敌的念头。
   桑园坝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桑姑那份喜悦已经无法用任何语言来描述。过去的苦难岁月浮现在眼前,她悲喜交加,几次三番到江边用纸钱告慰死去的爹娘,然后效仿当年的秦伯伯,为解放军纳鞋筹粮,忙得不亦乐乎。
   儿子半途转道西去,桑姑难掩失望之情。更叫她无法接受的是,眼看胜利在望,令她望眼欲穿的丈夫却这样永远告别了她,她心爱的男人,她此生的精神支柱就这样突然没有了,她一下子陷入了迷茫之中,她抱着丈夫的遗体,亲着这伟岸的身躯,健壮的胳膊,宽阔的胸膛,她不相信丈夫就这样离开她了,她更愿相信丈夫是累了,睡着了,她替他擦去皱纹里的尘土,她替他理顺鬓角上的几根白发,她替他整理有些凌乱的衣角,她替他穿上那件已经完工的锦袄,她轻轻地抱着,生怕弄醒了他。她变成了一个呆傻的泥塑!
   但是她又清醒了过来,骤然感到心里如有无数把小刀在搅动,在切割,在撕裂,她正打算,等他回来,她要为他做做饭,她要为他洗洗衣,她要为他伸伸被,她还没怎么尽到做妻子的责任呐!她哭喊着丈夫的名字,声音都嘶哑了,眼泪一滴一滴落在那一块小小的红色丝帕上,像一团鲜血。她心里痛啊,痛啊!
   杜妈妈也跟着流干了眼泪,为了让桑姑尽快走出痛苦,她发动大家在桑园坝里找了一块最好的土地掩埋了刘成的遗体,桑姑又守在坟头,每天用手抓一些新土添在上面,指甲抓破了,鲜血染红了泥土。
   失手的战友心情也无比沉痛,他要当着桑姑的面要以死谢罪,在战士们的阻挠下未能如愿。桑姑强忍住悲伤对他说,刘成最大的愿望一定是希望战友们能帮他完成未竟的事业,而不愿看到战友陪他殉难。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以一个又一个捷报告慰刘成的在天之灵。
   儿子获胜的消息传来,桑姑才逐渐走出了丧夫的阴影,但她立下了一个心志,死后一定要与丈夫合葬一处,把没能陪他的时光补回来。
  
  
   十七
   新中国建立以后,桑园坝的桑树被全部收归集体所有,蚕农们的养殖激情高涨,生产队里一叠叠养蚕的簸箕堆得和墙一样高,杜妈妈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火热的建设之中,桑园坝里呈现出一副崭新的面貌。
   史教授的同事把《锦绣》一书捐了出来,作为重要的丝绸文化遗产,《锦绣》一书得到了妥善保存和运用,桑园坝的蚕丝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伍实回校继续从事蚕丝科研,新的著作不断问世,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锦绣前程这才真的到来。
   随着岁月的增长,一些桑树出现了老化,桑姑和社员们一起挖掉那些老旧桑树,重新栽上新的树苗,坝子里的桑树枝叶嫩绿,更是喜人,社员们养殖的蚕儿数量翻了倍,昔日地主的仓库被改建成集体的库房,社员们一部分栽桑养蚕,一部分打捆整理茧丝,一部分搬运茧丝到顺庆码头,运往上海等大城市,在那里生产出丝绸,销往全国各地,桑园坝名闻遐迩。

共 35988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8
转到
【编者按】【锦绣】作为源远流长的“国粹”,丝绸编织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经络,也承载了我们民族灾难深重的发展历程,映射着铭刻在民族骨子里的不畏艰难、不惧强权,勇于抗争的精神。本篇小说以养蚕女桑姑一生的爱恨情仇为主线,穿联出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如桑姑的刚烈不屈、刘成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爱情的忠贞;秦伯、杜伯等革命先烈奋不顾身的精神,还有叶姑夫妇对于真理的探寻……描画出了一幅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再现了近一个世纪的民族发展历史。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激荡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强音。借着桑园坝人赖以生存的蚕茧,讲述了我们的先辈与蚕丝的情感纠葛,展望了新“丝绸之路”带给中国人民的崭新愿景。佳作共赏,倾情推荐,祝创作愉快!【山水编辑:朔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朔风        2017-09-01 19:31:38
  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感谢心静赐予读者的文学盛宴,祝您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17-09-03 21:57:10
  朔风辛苦。谢谢编辑
2 楼        文友:老翁        2017-09-05 02:46:53
  潇潇洒洒的三万多字,描绘出一副桑园坝的历史画卷,非常好的文字,老翁赞一个,握手问好心静朋友。
一个喜爱文字的糟老头,总想用文字留着过往的时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