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收获】半斤菜籽油(散文)
摘要:一天放学后,我想吃点油馍,把馍拿上,揭开辣子盒,蘸了一下,没想到辣子盒盒空空的,我这一举动,被细心的妈妈发现了,她看到后心痛地对我说:“娃,你给咱好好念书,等你今年考上个好成绩,妈妈给我娃做油馍吃。”
【编者按】八十年代初还没包产到户,人们上工一窝蜂,干活磨洋工,物质很匮乏。本文作者所在的队上每人一年只分半斤油,分油时大人们高兴的神态让文中幼小的我记忆犹新,分油时的场面让我终身难忘。那个年代生活很清贫,家里整天吃的是玉米糁子、高粱面、玉米面馍等,我想吃油馍得考了好成绩才有机会吃,但家里没有一滴油,得等分了油才能实现奖励。那时爸爸给队上榨油,我去油坊给爸爸送饭,想给玉米粑粑馍在油瓮边擦点油解解馋,哪知粑粑馍掉到了油缸,我吓得大哭起来……作品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动静结合,描绘了那个年代分油、去油坊擦油等情景,让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一人一年半斤菜籽油的时光,想起了面上只漂了几个油花花的生活。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都不能想象那是怎样的生活,但那样的生活给那个年代的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现在回味起来不只是清贫,还有温馨、忘不了的情愫。好文,推荐阅读。【丁香编辑:柳絮依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9130005】
12 楼 文友:娇娇 2017-09-05 11:19:24
一日大清早,村中间那棵上百年的大土槐上的铃响了,一阵铃声过后,只听队长在树下大声喊道“快拿上家俱,去保管室分油,每人半斤”。
时代的烙印,给读者展示出那个年代朴实的记忆。
时代的烙印,给读者展示出那个年代朴实的记忆。

13 楼 文友:娇娇 2017-09-05 11:20:08
不一会儿,等候分油的人们,手提上油壶、瓷罐罐、挂完吊瓶用的瓶瓶、小瓦盆等排成了一长行队,妇女们、老人们还有小孩三五成群地站在一块,有谈论今年收成的、有说谁家娃学习好坏的、有讨论今年能分多少粮食的,也有议论谁家媳妇又生了个儿子娃的等等。有时一家分油,来了三四个人乘兴的,也有的人夸队长会弄事,忙前分点油,让社员好好干活,把成熟的麦子及时抢收回来。
朴实的故事,透着生活的艰辛。
朴实的故事,透着生活的艰辛。

14 楼 文友:娇娇 2017-09-05 11:22:56
记得有一年过端午节,我外婆和我舅给我送兜兜,上午吃辣子面,妈妈做的面上面只漂了几个油花花。妈妈看着我,我看着妈妈那慈祥的面孔,怎能再想着吃油馍呢。
这一人一年半斤菜籽油啊,放到现在想都不敢想。
新旧对比,真是不堪回首。感谢老师分享您朴实的故事,期待而更多精彩!敬茶!祝秋安!
这一人一年半斤菜籽油啊,放到现在想都不敢想。
新旧对比,真是不堪回首。感谢老师分享您朴实的故事,期待而更多精彩!敬茶!祝秋安!

15 楼 文友:樱雪 2017-09-05 11:40:23
文章再现昔日的辛酸。半斤菜籽油,在曾经的艰苦年代里,是必须要吃一年的。半斤菜籽油,勾起了一段难忘的记忆。细细品味,感动不已。虽然那时很苦,但却充满了乐趣。正所谓“苦中有乐”,无数的老前辈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为后辈创作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对于当代人,是值得学习的。问好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16 楼 文友:樱雪 2017-09-05 11:41:28
农历五月的天,热浪滚滚,不亏是熟麦的天气,虽然是早晨,但已热得人们透不过气来,几只“算黄、算割”鸟儿叫着从头顶飞过,还有几只叫不上名的小鸟,站在树杈上,喳喳喳地叫着,给“三夏”大忙带来欢乐。
文章写意淳朴,忆苦思甜,这是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问好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文章写意淳朴,忆苦思甜,这是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问好老师。
17 楼 文友:樱雪 2017-09-05 11:49:40
一天放学后,我想吃点油馍,把馍拿上,揭开辣子盒,蘸了一下,没想到辣子盒盒空空的,我这一举动,被细心的妈妈发现了,她看到后心痛地对我说:“娃,你给咱好好念书,等你今年考上个好成绩,妈妈给我娃做油馍吃。”
母爱洋溢于字里行间,爱意中透漏着贫苦的无奈,然而又有对未来美好的期盼。问好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母爱洋溢于字里行间,爱意中透漏着贫苦的无奈,然而又有对未来美好的期盼。问好老师。
18 楼 文友:樱雪 2017-09-05 11:59:49
那年考试,我清楚地记得,算术考了95分,语文考了97分,可惜家里没一滴油,妈妈的话实现不了,但她告诉我,等队上分了油,回来不停给我做油馍吃,以鼓励我考出的好成绩。
老师早年学业如此的优秀,只可惜,年景不好啊。好在如今好了,也算是补偿吧。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老师早年学业如此的优秀,只可惜,年景不好啊。好在如今好了,也算是补偿吧。问好
19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09-05 12:02:51
艰苦的岁月,淳朴的民情,有无奈,有感动,也有难忘的甜蜜。拜读学习
20 楼 文友:庄稼 2017-09-05 12:52:05
拜读老师佳作!回味那段艰苦的岁月,悠悠的记忆里仍然迸发出人们艰苦奋斗不畏贫困,为了美好的生活努力工作的精神,俗话说过哪河脱哪鞋,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在老师字里行间依然流淌着浓浓的乡情亲情,令人感受到苦中有甜,恬淡客观的生活观念,不乏积极向上的民俗家风。很好的怀旧作品!问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