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编辑推荐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作者:易知龙 秀才,2155.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36发表时间:2017-09-08 14:01:55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我们要耐心恭敬地聆听,去领受。作为父母,即便是没有社会上所承认的学历,但不代表他们的教育不具有智慧。因为,生活是一所厚重的大学,一所学不完的大学,父母在生活中学到了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是我们少有的。
   长辈们常说,老人吃的盐比我们走的路要多。以告诫那些只会学书本知识,而无生活阅历的年轻人。的确,现代社会里我们脑子里装下了太多的知识,而有些知识,若在生活中无用武之地,这些知识不能经世致用,那就有同于无,只能说占用了我们过多的宝贵时间,浪费了青春。而恰恰在生活中,我们凭借更多的是经验。
   当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技术层面,有些经验未必能在生活中聆听,还需要专攻,但那不等于我们对生活所有事情是洞透的。好些生活阅历,也不单单能从书本中学来,更需要传承和实践。曹雪芹在他的巨著《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学思与实践是体用关系,是不能绕开的。我们求学学到的知识,大多来自书本,而书本又好比一张色彩斑斓的地图,上面画满了所要去的地方,目标和路线已经给我们了,而要到达目的地,不去行走,那是万难到达的,俗话说“画饼难充饥”“说食不能饱”。
   历史上有名的一句成语“纸上谈兵”给我们很多启发,赵括领兵打仗,没有他父亲的灵活与变通,只从书本上照本宣科,不失败才怪。所以说,我们恭敬聆听父母的教诲,实则是父母对我们的那份爱心,即便我们真的比父母懂得多,在经验上也更懂得完善自己,那父母的话也要认真听取,这样,父母看到我们虚心的态度,会很欣慰,我们也可以培养自己那份恭敬心。因为,一个人成功,靠知识本身是微乎其微的,关键是学会怎样做人,只有懂得怎样做人,才能懂得怎样做事,懂得做事的人,才知道学问的大用在哪里。
   我的老师常常告诫我们:“道在性命,悟在日用。”只有懂得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用,才是真的懂做学问。在西方社会,善用数据说事,把人的成功用很多字母缩写来表达,什么EQ是智商,IQ是情商,AQ是逆商,FQ是财商等。把成功按照某种比例划分,我觉得这些,在我们老祖宗那里更深刻,更系统。中国文化里,甚至把这些整合得更合理,更贴切,更恰到好处。
   比如,古代历史上被誉为财富的鼻祖——范蠡仙翁,套用西方科学的看法就是他FQ极高,很短时间就能集聚天下之富。而他能与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泛舟湖上,又能与君主坐而论道,和谐共处,说明IQ、EQ和AQ是极高的;而他能散财于百姓,游化人间,万缘放下,又不是什么Q能一概而论的。我们老祖宗认为的成功,和西方社会认为的成功有不同之处。老祖宗的文化中有“立德”“立功”“立言”,把德的教化放在首位,在德的培养方面,又细分成了“孝、仁、忠、恕、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等。而在这些细化的学问中,又以孝为本,以事亲为先,以恭听父母教化为契机,《道德经》中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我们想成就大业,离不开生活中的细事、小事,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何以干大事?何以一屋之尘不扫,扫天下之垢?
   简单的“父母教,须敬听”包含了做人做事的学问,延展开来,可以看做身边很多人事,比如:“老师教,须敬听”“长辈教,须敬听”“领导教、须敬听”等等。这一句“父母教,须敬听”其实是一种基础态度,若能把它做到极致,就会发现,我们无处不能受教,无处不能受益!
   父母责,须顺承,体现在前面敬听的基础上,父母因为我们做错事,行为上有偏差,教育我们,我们应该恭敬的领受,不能顶撞,这里体现了教养一体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即便父母说的话语并不符合实际,甚至是责备,也应认真听取。因为“爱之深,责之切”,父母的训斥的本意是出于爱心,做子女的应该接受。我们若把父母的责备积怨太深,就是大不孝了。要知道,从某个意义上来说,父母的责备,也是成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增加福分。在我们这一代人,过去的父母,因为这个运动,那个运动,路都很坎坷。所以多不懂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多理解父母在教育理念上的认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们在某种程度也是受害者。我的老师曾说,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些大成就者通过修心化解生命负面能量外,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心理上的阴影或创伤,因为外在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继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性格。我们除非心能转境,不然,外在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必然的。我们要借境修心,就如这句“父母责,须顺承”,把它作为增加我们福气的源泉。
   《三字经》里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一个责备孩子、聆听教化的故事。相传,孟子少年求学时期很贪玩,不愿意用心学习,孟子母亲看了很心痛,就当着孟子的面,把用来生活的织布机给摔断了。孟子很有善根,当即看到母亲莫名生气摔东西,就跪在母亲面前问为什么要摔织布机。母亲看到小孟子很虚心,就语重心长的告诉儿子,说我这织布机,经纬纵横,要想织好布,那是千针万线,一点点交叉织成的,没有一蹴而就的,你学习也一样,要想学好知识,怎么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呢?既然你这么不争气,我织布赚钱培养你还有什么意义?孟子听了母亲一席话,感到非常惭愧,所以发奋苦读,最后成了影响世界的亚圣!

共 20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标题引用《弟子规》的语言,点明了该文阐述的观点。文章从“听”和“承”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从我们的知识获得规律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了我们对父母“听”“承”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怎样“听”和“承”。语言流畅,论述清楚具体,观点和解读语言都深含道理,值得我们品味。【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9-08 23:10:13
  孝敬父母,怎样做,这篇文章提出的观点,新颖,很有思考和实践意义。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