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征文】卖画

编辑推荐 【小说征文】卖画


作者:白鹤松风 童生,64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1发表时间:2017-09-10 23:25:52
摘要: 腊月的寒风穿刺着娘的心,不高不低的三个孩子给儿媳妇要父亲。儿媳妇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丈夫的坟前怒诉丈夫,在天堂可好,可不要画画给天人惹事非,给娘和我还有孩子惹事非,人间天堂两重天,谁能信乎?


   嵖岈山恒古以来阿护着她的儿女,玲珑奇异透着一种灵气,使她的女儿在这片温润的大地得以生存。数千年来衍生下来的农人,为这片土地呐喊,为这片土地尽瘁。
   自老天爷缔造了嵖岈山之后,历代名人在嵖岈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徒步到这里饱读了嵖岈山世代人的善良,把嵖岈山更视为母亲山发扬光大母爱的胸怀。
   嵖岈山自唐朝以来,有很多名人在嵖岈山留下足迹。千古名著作《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嵖岈山创作留下巨著。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嵖岈山挥毫泼墨留下真迹“别是洞天”。唐李愬在嵖岈山操练兵马平定蔡州(今上蔡)。乾隆三上嵖岈山,因病住在嵖岈山一庄户人张世存家,病愈后赐给善良农家人一匾额“善良为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破四旧论处,后被红卫兵摘下后失传。
   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被四方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的嵖岈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的母亲山她的儿女惨遭苦难。
   嵖岈山自古传承美德和灵气,在古人渲染和熏陶下,这里人才辈出。自古这里就出现过绘画人才,雕塑匠人等。嵖岈山的“石磙”、“石磨”、“石碾盘”和“石狮子”就是嵖岈山匠人的杰作。
   在嵖岈山的边缘这里有一村庄人们都称呼它——北魏楼。这里有一张姓人家,祖辈都是卖画过日子。张氏家人的画可谓一代名品,“古代仕女图”、“梅竹图”、“嵖岈山奇石图”、“上山虎,下山虎”这些佳作就是张氏家人的吃饭活命的本钱。
   张氏家人没有想到是,这一不偷二不抢,世代画风传承几代人的画匠却遭了劫难。
   世界在变,沧海变桑田。文化大革命是戴“高帽子”的时代,画匠张小华也没有躲过这个劫难。“红卫兵”怒骂画匠张小华不务正业,被游街惨遭毒打,继而又抓了起来。张小华受不了非人的折磨,投村子一老井而自杀。
   张小华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窘迫,他的母亲张大娘哭诉道,儿啊!咱画画能犯啥法?那些教书育人的老师被化成右派,还说是什么“臭老九”到处游街,人家不是活的好好的吗?儿啊!咱是画画世家,不让画画,说咱不务正业,画咱不画了,你点的棉花油灯,我都给摔了个稀巴烂,你说该过年了,画点门神老灶爷,给孩子们买点鞭炮热闹热闹。你咋恁想不开,你走了,孩子老婆,还有你这个老娘该咋活啊?张大娘数落着孩子的不是,儿呀……儿呀…….匍匐晕倒在地。
   张大老娘草草把儿子埋于黄土,也就过年了。
   腊月的寒风穿刺着娘的心,不高不低的三个孩子给儿媳妇要父亲。儿媳妇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丈夫的坟前怒诉丈夫,在天堂可好,可不要画画给天人惹事非,给娘和我还有孩子惹事非,人间天堂两重天,谁能信乎?
   张大娘一连几天彻夜未眠,儿子死了,还有儿媳孙子一家人咱不能都去死啊?她想到这里,暗自掂量着她老头子死的早,本想守寡几十载,儿子大了该享福了,偏偏碰上了这世道。
   张大娘一大早收拾好儿子生前画的画卷,还有过年张贴的老灶爷等年画。精致,用月白兰布包裹好斜挂在身上。她思量着万一碰上外人,就说走娘家,就说娘家人病了,或者说娘家死人了,活到这般田地,老娘还能怕什么,儿都死了,老娘怕死不成?她想着这些心酸事儿,酸楚的泪打着旋儿落在了她的前襟,她噙着泪上路了,要把儿子的画卖掉,给儿媳妇和孙子换点过年的钱,她知道腊月的天,不高不低三个孙子还穿着单衣。
   张大娘为掩人耳目,怕卖画惹出是非,她迈着三寸小脚疾步赶路到五十里以外的沙河店街卖画。心想趁年关把画便宜卖掉,换个过年钱,省得放着惹事非。她这样想着,为赶路三寸的小脚磨得生痛,可是自儿子弃她之后,家塌了天,可是,天还要娘顶着,她想着这些便忘了身子骨的劳累和脚的生痛。
   腊月的天气,空气凝聚的是一种寒冷,喜欢在空中阳光下翻飞的鸟儿无助的藏在白草中,偶尔有几句鸣唱,在草丛中缩着脖径,在寻觅它的伙伴。
   张大娘渡过汝河的两道支流,大石河和大沙河都是用木板搭建的独木桥,深看不到水底,她大着胆子,庆幸没有掉进两道汝河。她越过河岸来到沙河店街,把画从身上间解下来,嘴张了张,大了胆子吆喝起来,谁买画……谁买画……谁买……第三声还没喊出来,她看到大街上有几个戴红袖章的人,狰狞的脸儿在斜视着什么?她装作没事人的样子眼睛看向前方。她庆幸年画还没摆放好,还没有引起带红袖章的注意。
   张大娘心想我到村子里去叫卖去,一路向南,来到一大李庄。村中间有一石碾盘,她把画摆放在石碾上,吆喝了两声,这才舒下心来。
   卖画喽……卖画喽……卖画喽……连喊了三声,心里总算透了个气。话声刚落,碾盘对着大门是一户人家,从内屋走出三十多岁一男人。对她发话道,哎、哎……卖画的都卖的啥画!她看来了买画人,心中喜悦连忙笑脸相迎。她说,过年了,买张老灶爷吧,祭祭灶来年更吉祥。
   买画人说,祭啥灶啊?现在新社会了,都破四旧,立四新呢!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自己说的话不符合新社会年轻人的心理。急忙改口说,也有古代美女图,还有“上山虎”、“下山虎”过年了,买个上山虎吧!过个吉祥年。
   买画的男人脸儿这才有了悦色,他接过老太太的画,感觉“上山虎”和“下山虎”不错。问,这两副画多少钱?
   张大娘说六毛钱一张,你买两张的话給我给一块钱吧?
   男人买了画,她慌忙赶路来到小李庄卖画,正在吆喝中,听到身后有人急声喊,卖画的站住,这画俺不要了。
   原来买画的人姓杨,谐音“虎吃杨”。姓杨的男人把画贴好后,叫其二弟来家欣赏,他二弟说,大哥,此画不错,不符合咱杨家张贴,快去给买画的退画,于是杨家二弟兄追上了卖画的张大娘。
   张大娘说,画都有粘贴的痕迹了,这画俺不退。
   杨家二弟兄大怒,说你不退画,就上大队、上公社去论理。杨家老二兄弟说着从兜里掏出红袖章戴在臂膀上。耀武扬威说,看红卫兵咋收拾你!
   卖画的张大娘想起因画画死去的儿子,她一屁股蹲在地上没有了气息。
   嵖岈山,千百年来人们爱戴的母亲山,至这代人有多少罪孽释放给她的儿女。嵖岈山,远山近影渲染的绝伦水墨画,曾经深藏了多少哀怨。
  
  
  

共 24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讲述了嵖岈山边缘北魏楼村一张姓人家,祖辈靠卖画过日子。一场劫难让画匠张小华难以承受,投井自杀。他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窘迫,为了一家人生活、换点过年的钱,悲伤的母亲收拾好儿子生前的画,偷偷外出卖。一姓杨的买画人要求退画,因画有粘贴的痕迹,她不同意退,遭到威胁,见到姓杨的买画人掏出的红袖章,惊吓的她蹲倒在地上没了气息,情景凄凉,使人悲伤。所幸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世界在变,嵖岈山也在变,变得越来越美好。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借双慧眼看世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10 23:31:23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短篇小说栏目,祝您创作愉快。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10 23:40:07
  建议老师投稿前仔细校对文稿,避免出现白字、繁体字。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