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狮传奇
早在1968年随家下放永新县心田村老家时,就常听村里人讲,我家祖上有一对“小金狮”。说是民国二十七年,我爷爷从长沙带回来的,那几年逢年过节,便可见厅堂上席太祖像两边那金光闪亮的“小金狮”,然后全家老少点燃香烛祭拜祖宗。这种做法延续了几年后,由于全家人又离开了心田村,“小金狮”便不见了踪影。
全国解放后,经历土改、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那对“小金狮”被“破四旧”的红卫兵从我家老宅中抄出并差点砸了,还好本家的一个堂叔,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老贫农,硬是从红卫兵手上夺了回来。那时我还小,听过这“小金狮”的事后,曾悄悄地在老房子里找了几次也不见,后来时间久了,也就淡忘了。直到三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家搬进了在县城新建的小楼,老父亲才对我说,心田村老宅里还藏有一对涂过金粉的小石狮,是太爷爷留下来的。太爷爷在解放初就去世了,我对他和那对“小金狮”的了解,还是早先听爷爷聊起往事时才知道。
历史悠久的长沙城,自古以来就是街市繁华,商铺林立,物质富庶之地。“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盛唐时期,栖居长沙的杜甫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而最著名的坡子街,就在长沙市区的中心地段,可考证的历史就有1200多年,清代的坡子街则有“四时恒满金银气,一室常凝珠宝气”。到近代,坡子街内闻名于世的老字号达六七十家,成为长沙商业品牌的集聚地。我的太爷爷就是在清末年间的坡子街上,开了一间叫“永新年”的布庄。作为长沙开埠以来的商业老街,那时在坡子街西端湘江边的小西门码头,是一个药材、布匹等诸多货物的重要集散地,便捷的水路航运,使得这一带人来人往,客源不断。
在心田村老家时,爷爷说我太爷爷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到长沙后便迷上这芙蓉国里的古城老街和岳麓湘江,于是,便落脚此地开了间店铺。按习俗,太爷爷从城郊关帝庙请了关公这尊武财神,还从旧货商店中买了一对小石狮并为它涂上金粉,供奉在店中财神像的两旁,祈盼能给布店带来财运昌盛。
我太爷爷是个能吃苦的人,在开布店初期,经常是独自一人到浏阳周边收购夏布,或到平江一带采买青布,然后雇船运回长沙,那时的浏阳夏布和平江青布很有名气,深受长沙市民的喜爱。由于货源很充足质量有保证价格也公道,“永新年”布庄的生意渐渐地打开了销路,经营上也由零售改为批发为主了,随着人脉的积累,各地前来采购的客户也愈来愈多,几年后,店里的伙计就增至六七人。后来,太爷爷又把布庄旁边的一间客栈收购过来,开起了餐饮兼住宿的饭店,那时候,生意红红火火,诸事顺顺畅畅。太爷爷常说生意兴隆全靠财神爷关照,小石狮护佑,因此,敬奉财神爷的香火就更勤更旺了,由以前的初一、十五烧香,改为每天早上开店门前要先上三柱香,可见财神的魅力有多大。
这样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1937年。那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日寇对华大举侵犯,到1938年,鬼子的铁蹄已踏遍了大半个中国。10月25日,武汉沦陷;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入湖南北部,并轰炸了长沙和衡阳。9日、11日,临湘、岳阳接连失守,长沙的局势十分严峻,蒋介石对长沙守军缺乏信心,釆取消极的“焦土抗战”政策,发出“宁愿烧毁长沙,也不让日冦获得任何物资”的指令,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纵火队伍,在12日的下半夜,日军还未进攻长沙就开始全城放火。大火持续了整整五天五夜,古城长沙2000多年的历史财富几乎被毁灭殆尽,无数市民争相逃命,数千人在大火中丧生,市内的房屋基本被烧毁。郭沫若当时也在长沙亲历了大火,《郭沫若传》中对此作出描述:“只见城中烈焰升腾而起,映红了整个夜空,来不及撤退的长沙百姓,披头散发寻找亲人的,顿足捶胸的,望着大火发呆的,扑向火丛抢救财产的……歇斯底里失望地绝叫,伴随着房倒屋塌的轰隆声……车至城郊关帝庙前,极目远望,根本不见长沙踪影,惟有冲天的火光和翻滚的浓烟,显然火势还在蔓延。”
坡子街也没有幸免,整条街被全部烧毁。由于人们是在下半夜突然被大火惊醒,来不及带上更多的财物,许多人还是空手逃出,我太爷爷也是如此。望着整个布店、客栈被烧成一堆瓦砾,一辈子的血汗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他心痛得曾晕死过好几回。为了全家的生计,我爷爷只得在自家店铺那断壁残垣的废墟中搜寻劫后残存的财物,最后在钱柜的位置下面挖出了一些烧得变形和快要融成一坨的银圆钱币,还在灰烬中扒出了那对被烟火熏烤成褐灰色的小石狮。
这场大火,史称“文夕大火”,是长沙历史上毁坏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城人为性质的火灾,它使无数老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使许多无辜民众缺吃少穿断了生路。长沙市民怨声载道,怒火冲天,强烈要求国民政府严惩肇事失职人员。蒋介石为了安抚失去家园的数万市民,下令枪毙了长沙城防司令、警察局长等人,还革去了湖南省主席的职务,以平息市民的愤怒。
面对一片废墟的长沙,太爷爷觉得短时间内无法把店铺重建经营,便带着家人先回永新老家,留下我爷爷看看形势发展再作决定。没过几天,只见逃离长沙的人群一拨接着一拨,眼看这里快变成一座空城了,我爷爷只得随着人们离开长沙,把还能值点钱的东西装入一只柳条箱,搭上开往株洲方向的小火轮。当船快到湘潭时,正遇上日军飞机空袭,飞机的轰鸣声和巨大的爆炸声不断传来,小火轮为躲避轰炸急速靠岸航行,不料几架沿江低飞过来的轰炸机,朝着小火轮扔下几颗炸弹,掀起的巨浪使小火轮侧翻过来。霎时,船上的人惊恐万分,不少人纷纷落水,也有从船仓爬出的,也有跳船逃生的。那时候,我爷爷正是身强力壮精神旺的年纪,手足灵活反应快,在沉船的瞬间,一手提着柳条箱,一手抓紧船栏杆,一跃便翻出船,好在离岸边不远,便奋力游到河边爬上了岸。这次翻船,死了好些人,我爷爷事后也感到可怕,这浸了水的柳条箱里沉甸甸的,除了一些钱物外,还有那对重新涂上金粉的小石狮,真是要钱不要命呀!这生死关头的惊险一幕,爷爷在几十年后曾讲过多次,我的记忆特别深刻。
回到永新后,我太爷爷在家没过几年安安稳稳的农家生活,就耐不住寂寞,又到湖南湘潭开了间客栈,做起了不用东走西跑等客上门的店老板,我爷爷则在浬田老街开了间织洋祙、织毛巾之类的小工坊。那对小石狮也就放在心田村老家的阁楼上了,也许是嫌它多灾多难带在身边不够吉利吧,一直到解放以后,家里人似乎真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村里的造反派想起过去一些老人说我家有对金狮子,便鼓动几个回乡的红卫兵借“破四旧”为名,强行撬开了我家老宅进行抄家,结果搜出来的是一对斑驳灰黄的石狮子,不由得大失所望,其中一人心有不甘地把一只小石狮朝地下一摔,结果把石狮的一只耳朵砸坏了。刚好我本家的一位堂叔听到消息后急忙赶来了,不由分说从这些人手中夺回石狮子,并愤怒地斥责他们,这小石狮也是“四旧”,那你们怎不去县城或省里的烈士纪念堂,把门口的石狮抬走?这些红卫兵被我堂叔打雷般的吼声吓得还真有点懞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事后,他为保险起见,干脆把那对小石狮藏到他家灶屋楼上,过后,堂叔又专程到县城我父亲那里告诉了事情的经过。就这样,那对小石狮又在灶屋里默默地经受柴草年复一年地熏烤,到我老父亲特意回老家把小石狮抱回县城新家的时候,己过了34年之久,当我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小石狮上满是漆黑发亮的油烟……
这对小石狮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它经历了长沙大火的焚烧,湘江河水的浸染,文革红卫兵的“破四旧”和灶屋的烟熏火烤。经过一个多世纪岁月的洗礼,如今重返我家,终于结束了它灾难不断的历程,相信未来的日子将永远不再有侵略者的炮火,不再有动乱年代的折腾。但愿那对威武雄起的小石狮,明天写下的将是新时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