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绝不让你再跑(小说)

精品 【流年】绝不让你再跑(小说)


作者:文清丽 秀才,1356.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83发表时间:2017-09-13 18:25:39

【流年】绝不让你再跑(小说)
   一
   晚上是大女儿第一次单独做饭,听着厨房里的丁丁当当,赵清萌心里七上八下,馍千万不要碱放多了,碱放多的馍就叫石头。炭不能加得太多,火万一不旺,馍就熟不透。还有,米汤熬得要稀稠得当,不能太清,也不能太稠。话说了好多遍了,自己也让大女儿实践了好多次,可是这半天人都没有从厨房出来,会不会遇到难题了。这么想着,就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但是在出门的时候,又转过身,重新收拾起自己大衣柜里的东西了。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了,那一叠朝里放的东西都整整齐齐地盯着自己,好像说我已经准备好了,你放心吧。再回头,朝柜子里面放了放,丈夫里面的,外面的换洗的衣服也都平平整整地放着。大女儿的,在另一个门里,大女儿十七岁了,上高二,离学校就几百米,听着上课声,去学校都能来得及。况且现在放暑假,有的是时间照顾家里。至于穿衣,更不用她操心了。十七岁的女孩子,你不说,都会整天把自己收拾得像朵鲜骨骨的花瓣,好像随时都有人给它照像似的。
   鼓风机不响了,她朝窗外望了望,烟囱里飘着的烟丝丝缕缕的,非常均匀,烟是淡青色,她放心地笑了。果然,女儿的脚步声近了,是那种欢快的,充满了自信的。
   妈,饭好了,我爸啥时回来?
   丈夫在林业站工作,单位离家也就几步远,当然都是踩着时间回家的。果然,五点四十,门响了。是丈夫。丈夫瞧瞧坐在沙发上的她,说,没做饭。她呶呶嘴,女儿端着冒着热气的馒头进来了,满脸的得意。
   切得很细的一盘老虎菜,一碟她自己淹的泡菜,还有一个小碟,里面是香肠,切得是要形有形,要态有态。还有一盘炒得很香的尖椒炒肉片,上面是绿绿的几片葱花。
   果然是自己的女儿,学母亲学得像模像样,女孩子嘛,理当如此。
   儿子刚参加地区数学竞赛回来,看样子不错,笑得嘴都合不住。复习了好几月了,让多睡会儿,可儿子早早就爬起来,在读英语。马上要上中学,声音有些变了,胡子也稍稍显露一些。一看到肉片,就手也不洗地拿起了筷子,赵清萌瞧瞧儿子,不说话。儿子就听话地走进了洗手间。
   稀饭是小米粥,里面还放了去了核的红枣。她先轻轻地抿了一口,感觉很不错。女儿递给丈夫一只馒头,又给了她一只,神态很是紧张,她放下稀饭,拿起馒头,小心地咬了一口,慢慢地嚼,像品一杯刚沏的绿茶。直到嘴里的馒头全部化进口腔里,这才开口道:“非常好,咱们的玲玲学会做饭了。”说着,递给一直吃肉的儿子一只馒头。
   丈夫笑了,说,是吗?大口大口地吃着馒头,脸上露出了微笑。说,不过,学习也要抓紧,明年就高三了。
   女儿的学习,当过老师的妈最清楚,虽然现在是全班第一,她仍然每天的作业每次的卷子都要一一过目,又一一签字。
   丈夫给她也倒了一杯酒,给两个孩子倒了饮料,说,“来,为了女儿能考上最好的大学,为儿子数学竞赛拿到好的名次,咱们全家干杯。”说着,示意她拿起杯子,她却端起杯子,一句话也没说,只管喝。
   你这是怎么了?多么优秀的儿女,多么幸福的家庭。还不知足?
   她望了望门口鞋柜上的一双洗得干干净净的拖鞋,再香的菜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了。
   晚上,她把家里仔细地收拾了一遍,发现实在没有什么收拾了,就又检查了米,面,都满当当的。丈夫说你都忙什么呢,坐下来看电视吧,她这才坐下来,电视里演的电视剧,叫《我的泪珠儿》,看得她想哭,最近一直在演,今天她却是一点儿都不想看了。于是说自己不看了,走到女儿的房间。
   你以后要学着做饭,万一我不在了,你就可以做饭了。还有洗衣服,这你都会的。
   妈,你说什么呢?能到哪儿去,好了,走吧,走吧,我作业不少。
   她转了一会儿,好像没事儿干了似的,想想,又开了热水器,开完,她不由地脸红了。望望丈夫,丈夫仍在看球赛,她就到卧室里打开自己的小包,里面有电话本。她把电话本里的几个号码存到手机后,想了想,又存了几个,才小心地把手机关了。
   然后洗澡,换上了一件粉色的睡衣。这是一件丈夫出差时买的,她一直没有舍得穿,因为有些露。今天想了半天,终于决定穿上。
   要是女儿看见多不好?她在出卫生间时,紧张地望外望了一眼,女儿屋子里的门关得严严的,她快步走进里室,拿起一本书来。
   丈夫看完电视,一进来,她说去洗澡吧。丈夫愣了一下,说,不是星期天才洗吗?
   她脸红了,没有再说话。
   你穿这衣服真漂亮,丈夫说着笑了,自己打开柜子拿起了自己的睡衣。
   洗完澡的丈夫一进来就有些等不急了,她示意隔壁的女儿。丈夫就走出去,让女儿快些睡。
   女儿却说作业很多的,不能睡。
   丈夫进来,想了想,把音响打开了,又关上了门。
   两人亲热完,丈夫很满足地说你表现得很好,好久没有这样了。说着,亲了她一下,就倒下去,不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
   她却一夜没有睡着。
   第二天早饭,还是女儿做的,当然比昨天的还好。等屋里只留下她一个人后,赵清萌把写好的信放在了茶几上,把大衣柜里靠里面放的那叠衣服放在一个旅行箱里。一切收拾停当,她回头望了望家,又进到厨房里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煤气的开头,虽然她知道家里很少用它,又把所有的开头的电源都关了,这才提着包出了门。
   二
   赵清萌这次要到省城去找小女儿乐乐,她在省城的卫生专科学校上学。
   坐在车上的赵清萌一想起小女儿,就哭了,当然是心里哭,眼角只能是湿湿的,反正眼睛湿了,人也不会太注意,再说车是从另外一个县开来的,车上都是她不认识的人。
   乐乐的名字不在她家的户口本上,户口是在老家,是赵清萌的母亲一直带着长大的。赵清萌生了第二个女儿后,丈夫和公婆都不高兴。婆婆说快扔进尿盆里淹死,一定要生个儿子,我们家可是独门呀!公爹蹴在炕上不说话,其实不说话等于就是说了话。丈夫走出门来,来到病床前,说,还是送人吧,要是把孩子放在家里,就不能再生了,再生我就得开除公职了。
   赵清萌就哭了。
   赵清萌是农村户口,虽然比丈夫学习好,但是因为没有赶上好时候,当了十年民办小学教师,虽然教的班级成绩总是年级第一,但因学校精减,就回到家为丈夫孩子做饭洗衣服。
   送人吧。
   丈夫又说。
   赵清萌知道再说什么都没用了,就说:“告诉我妈你们的决定。”
   于是乐乐刚满月就送到姥姥家,这一送,就一直到初中毕业。
   这十几年的功夫,赵清萌对乐乐可以说大闺女和儿子还亲,送米送面,送衣送吃,只要县上市面流行什么衣服,一定先要尽着小女儿。小女儿乐乐也很喜欢她,老叫她姑长姑短的,叫得她心里既高兴又伤心。很想告诉她自己就是亲妈,却又怕影响丈夫的前程,这可是她们家惟一的的城里人,有了她,她们才能到县城生活,因而话到嘴边就又咽下了。
   她想好了,等乐乐初中毕业,就把一切告诉女儿,然后接到县城里,上高中。可乐乐初中还没毕业,有一天,忽然踢开了她家的大门。人不坐不喝不说话。
   她想乐乐一定是知道了详情,立即打电话让丈夫回来。接着又是给吃的先让其坐下。
   乐乐并不理她,一进门就踢了一脚放在客厅一边的的儿子的足球,儿子气得要跟她理论,她劝了半天,才进自己的屋了。
   可能是踢了球,乐乐出了口气,也可能是丈夫的回来,让女儿暂时消了气,反正乐乐坐在了沙发上,不阴不阳地说:“你们每天过得好舒服呀,在城里,要啥有啥!你们知道这十几年我在农村怎么过的?”
   她陪着笑脸说:“我们想着等你初中一毕业就接回来呢。”
   丈夫也陪着笑脸说:“你无论在哪,都是我们的女儿,我们喝干的,就不会让你喝稀的,这么多年,你应该清楚。”
   乐乐这才把脸转向丈夫,说:“我高中肯定考不上,你们准备五万元吧。我要到省城上大学。”
   “你高中都没上,就想上大学?”
   “我是考不上的,你们掏钱吧。”乐乐说完,就要走,赵清萌急着拉女儿坐下,说,吃了饭再走。
   “不用了,毕业典礼一结束,你们就来接我。一直到上学走,我就住到你们家里了。”
   两个人拦也拦不住,无论赵清萌怎么想,也没想到女儿就这么快地把她和丈夫一直不知如何说出口的难题解决了。
   急忙给母亲打电话,母亲一听这席话,就哭着说:“不知是哪个长舌妇给说的,也不知又是谁给出的馊点子。”
   赵清萌怕母亲难受,干脆说没事儿了,反正迟早是要说的,现在已经知道了,也好。等一毕业,就接回来,自己一定要好好待她。
   人真的接回来了,闹心的事却接踵而来。
   乐乐一进门,鞋也不脱,衣服也不换,脏脚脏衣服地就往沙发上一坐,一把从小弟弟手里抢过遥控器,就啪啪啪地换起台来。
   儿子当然不愿意了,说你干什么呀,这又不是你家的。
   乐乐头也不抬地说:“问你爸问你妈这是不是我的家?”
   赵清萌立即拉过儿子,儿子却不依不饶,妈,乐乐姐姐不是舅舅家的娃吗,怎么就住到咱家了?
   赵清萌不知如何给儿子说,好在,这时丈夫接话了,丈夫说:“欢欢,乐乐是你的姐姐,你的亲姐,从今以后就跟咱们一起生活了。”
   儿子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赵清萌给儿子掏出十块钱说别问这么多了,去,买瓶醋去。
   儿子拿着钱,想了想说那余下的钱就归我了?我要买报纸。
   当老师出身的赵清萌当然不会不同意儿子买报纸的。
   儿子走了,赵清萌语气平和地说:“乐乐,你把鞋子换了吧,还有外衣脱了,屋子热。”
   乐乐望了望门口的拖鞋,说,我不穿她们的,我要穿自己的。还有,我的毛衣开线了,我不想让她们笑话。
   这句话一下子让赵清萌想哭,她说:“姑给你买,姑给你买!”
   说着,从鞋柜里拿出一双丈夫给自己买的鞋子,放到乐乐脚前,乐乐这才把脏鞋脱了。
   下午,赵清萌又带着乐乐买了新的羊毛衫,还买了两套新衣服。乐乐挑的衣服真贵,赵清萌一看到价钱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自己没工作,就丈夫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三个孩子,说什么也要省着花。乐乐没听完她的解释,就对营业员说开票。赵清萌只好咬了咬牙,买下来了。
   衣服买了,她以为乐乐会高兴,没想到她脸仍然吊着,除了看电视,跟谁也不说话。
   慢慢来,慢慢来,丈夫看她着急,就劝她。
   晚上睡觉,她想让两个女儿一起睡。乐乐却说不行,她要一个人睡。房间就三间,总不能让乐乐一个人睡客厅。
   赵清萌劝乐乐半天,乐乐仍然不答应,说要不,就到奶奶家去了。
   赵清萌犯愁了,儿子上初中了,大女儿上高中了,怎么才能给乐乐空出一间房子来。
   丈夫难过的说我们生了个讨债的。
   她无论怎么说,十五年了,跟咱们没有生活在一起,心里有气,慢慢来。
   到晚上十一点了,房子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赵清萌最后说服大女儿跟自己一起睡,儿子跟丈夫睡,乐乐住儿子的房间。
   儿子气得大哭不止,乐乐却高兴地唱着歌走进了自己的小屋,呯的关上了门。
   这一住,就再很难让搬出来了。时间短了还好说,时间长了,总是不方便。丈夫想跟她在一起亲热,都不方便。有时候就利用上班的时间,跑回来跟她亲热一番。好像做贼似的,搞得一点儿也不尽兴。丈夫说我感觉好像在偷别人的老婆,你必须想办法,否则我会得病的。
   这还罢了,大人嘛,什么困难能克服不了。娃娃就不行了,一会儿大闺女告状,说乐乐自己的衣服也不洗,洗了澡卫生间也不收拾,太脏。一会儿是儿子来告状,说,乐乐偷她的钱,还动不动就打她,说没有她她肯定就在家里呆着。
   这些婆婆妈妈的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赵清萌烦得人也瘦了,饭也吃得不香了。说给丈夫,丈夫发愁地说眼看着要上学了,怎么办,五万元从哪来?
   这一句一下子提醒了赵清萌,不是她忘记了,她想的是小孩子说着玩的,没想到乐乐在八月中旬再次告诉她们,她的同学已经学校联系好学校了,月底就到学校报到了。
   丈夫说不能让她蹬鼻子上脸,要什么就给什么。
   赵清萌却说她一直没有在我们身边长大,我们对不起她。你说她上不了学,将来怎么办?无论怎么样,上了大学,当个护士,混碗饭吃就算对得住她了。
   这一说,丈夫就不说话了。
   接下来她们就开始找亲戚找朋友,东借西凑,总算够了。到乐乐上学走的时候,赵清萌发现家里只有五十元钱了。
   她心里却很高兴,长长地出了口气,对母亲说乐乐你不要管了,我算对得住她了,上四年大学,我供她四年。你就等着她将来孝敬你吧。
   母亲说好好好,十六年呀我操碎了心,总算熬出头了。
   三
   乐乐一上学,赵清萌就每周都要给女儿打电话,好在宿舍有个公用电话。当然是学习呀,注意身体什么的,乐乐刚开始还听,时间长了,就不等赵清萌说完,立即说:“我知道了,知道了,每句话都能背下来了。”虽然如此,赵清萌仍然打,即使乐乐不耐烦,她还是要打。只要一周听不到乐乐的声音,她就坐不宁,睡不安。

共 23806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血与泪的文章。小说以倒叙的形式首先介绍了女主人公赵清萌指导大女儿做饭,并接二连三的查看为丈夫准备的换洗衣物,仔细检查了一遍厨房煤气的开关……给人的感觉她是要出远门。的确,赵清萌是独自离家寻找她的小女儿?她的小女儿乐乐,因为当年特别的原因,因为重男轻女,自幼被送到了赵清萌母亲那里。后来,乐乐无意间知道了自己与赵清萌的真实关系,赵清萌一下子从乐乐亲昵的“姑姑”变成了近乎“仇人”的母亲。刚开始包括赵清萌丈夫在内,出于愧疚补偿的心理,将乐乐接到家中,并且尽可能好的安排她的食宿。夫妻四处借钱,帮助乐乐上了省城大学。但不到一个月,独自在外地上学的乐乐就开始逃学上网吧;然后春节的时候,乐乐又带上压岁钱离家出走;再后来丈夫竟遇到乐乐在和一个年龄近四十岁的男人抱在一起亲吻……面对乐乐一而再的叛逆和挑衅,丈夫开始逐渐失去耐性,甚至扬言不再管她。但作为母亲的赵清萌还是不忍心抛弃女儿,她开始独自寻找女儿。刚开始赵清萌便在学校遇到了乐乐的同学——一些借钱给乐乐的同学,并都打了欠条,替女儿还清了借款;在给人做保姆的时候,赵清萌差点被男主人猥亵;即使后来张贴女儿的“寻人启事”,寻女心切的赵清萌也还遇到了一个骗子,骗去一顿丰盛的饭菜……但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清萌最终找到了已然怀孕六七个月的女儿。虽然生气,但赵清萌还是在丈夫朋友的帮助下,帮乐乐做了引产,被接回家中。为此,赵清萌第一次与丈夫吵了架,并且动了手。为了使乐乐早日走出过去的阴霾,赵清萌特意安排小儿子和大女儿给乐乐过生日;请家教教她弹琴;央求朋友带乐乐一起出游。乐乐也保证,“我再跑,就打断我的腿。”但事与愿违,最后她还是跑了,跟那个广东男人跑了。赵清萌从床头拒拿出一瓶药,碾碎以后倒进了女儿喝水的杯子。是毒药?还是什么不知道。但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母亲的赵清萌伤透了心,这也是她对女儿最后的爱了,“哪怕是死,女儿也要死在她这个做母亲的家里。”这篇文章,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小说饱含深情地描绘了一位伟大坚强的母亲对孩子包容甚至卑躬屈膝的真情挚爱,让人感动,让人敬佩,更让人心疼。遍览全文,小说感情细腻饱满,人物刻画鲜活生动,尤其是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基调,让人身临其境,随着主人公境遇的变化起起伏伏,或悲或喜,很成功的一篇文章,欣赏了。倾情推荐【编辑:上官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919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风        2017-09-13 18:27:25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些孩子?也许就是父母的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