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骊山古迹浓浓
西安千年古都,骊山也就处处古迹,浓浓的古迹召唤着我,让我寻觅桩桩古迹,联想着段段历史,于是我于2016年2月9日,乘车从西安来到临潼,好好地逛一逛骊山。
当走到骊山脚下的时候,就有招揽乘车上山的人,让我坐车上山,我一定要徒步上山。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每一簇景物,每一条山路,都浸透着浓浓的古迹。
当我走到兵谏亭的时候,就把我思绪拉回到了震惊中外张学良与杨虎城领导的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当时住在西安骊山脚下,五间厅的蒋介石,凌晨4时左右听到西安事变的枪声,从窗口跳出去,逃到骊山的一个山洞里躲起来。这里就是现在的兵谏亭。
华清池就在骊山的脚下,我是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知道华清池是杨贵妃洗澡的地方的。看看着那大大的,宽宽的池塘,似乎看见当时的画面,细细地找一找,细细地看一看,看能否找到,当年杨贵妃的足迹;侧耳静静的倾听,细细的倾听,是否还能听到当年的《霓裳羽衣曲》,心潮澎湃,浮想联翩,那一幅幅历史画面在眼前徐徐的展现……
“汉皇重色思倾国”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死了,心情郁闷,后宫佳丽三千人,都没有使他动心的,当他过生日的时候,都来拜寿,一批接一批。在拜寿的人之中,他看见了一名女子,心为之砰然一动,真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她竟是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她就是杨玉环。唐玄宗非常喜欢,还是决心纳为自己的妃子。于是,唐玄宗就让高力士去办,高力士用计,逼迫杨玉环自己说“出家”。因而,杨玉环的道号叫“太真”。在骊山上也了个华清池,也就是华清宫的离宫:“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直接把杨玉环送骊山的离宫去了。唐玄宗在那里等着呢!那年杨玉环二十二岁,江山美人,李隆基可算都得到了,杨玉环要什么都满足,杨玉环最喜欢吃荔枝,广东产的荔枝,由驿站换人换快马,送到长安还是新鲜的。真是劳民,伤财,累死马,只为博得妃子笑。正如杜牧写的“回望长安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走在长生殿的遗址,想起白居易的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边想边仔细地寻找着当年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足迹。
当我走到骊山最高处,那里有高高的烽火台,在古代的时候,通讯不方便,朝中有事在烽火台上燃烽火。在远处的诸侯们就看见了,在最短时间里赶到朝廷。我看着那古迹斑斑的烽火台,想起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幽王昏庸无道花天酒地,荒淫无度,一连几个月不理朝政。诸侯国,褒国的国君褒珦,就来规劝他。可是他还很生气,把褒珦打到监狱里了。褒珦的儿子与褒珦妻子特别着急,于是就花重金买了一个美女,给她取了个名叫“褒姒”就托人献给了周幽王,周幽王一看就喜欢,一高兴把褒珦就放了。
褒姒很美,周幽王为了讨褒姒欢心,把皇后废了,将褒姒立为皇后。褒姒就是总也不笑,周幽王想,笑会更美,便在国人中悬赏千金,求美人一笑。于是,国人纷纷献策,有一个大臣献策,在烽火台燃起烽火,各路诸侯火速来到宫廷,皇后一看是假的,一定好笑。果然,诸侯们知道了,原来是烽火戏诸侯,诸侯们怒气冲冲地走了。这回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周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们如此容易上当。
后来,戎人打来了,兵临城下,周幽王命人燃放烽火,诸侯们也不来了。他与褒姒只好逃到骊山上躲起来,被戎人发现后,杀了周幽王,抢走了褒姒。从此西周画上了句号。
漫步在骊山上,早春二月的风,轻轻的,柔柔的,吹面不寒,并且感觉温温的,暖暖的。
游骊山不只是看风景,更主要的是寻古迹,温历史。感受那千年云雾缭绕,百年风烟缠绕。从云雾中穿越古国,从风烟中透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