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行青岚湖畔的记忆
青岚湖在江西进贤,是鄱阳湖的卫星湖之一。我在去年游览过青岚湖后,每逢闲暇静坐之时,脑子里总会浮现出当时出行青岚湖戏耍,游泳,参观的情景。因而觉得非为此写点什么不可。
一
丙申年六月十四(公历2016年7月17日),我们一行十几人应泳友水凤的邀请,来到了她的老家青岚湖畔前坊镇的西湖李家。盛夏正是蝉鸣不绝于耳的季节,车过弋阳,我想起了宋代诗人王安石,他在弋阳葛溪时写了一首七律《葛溪驿》。这首七律中有这样的诗句: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王安石老先生官至宰相,力主变法,却因保守派的反对而被罢相。他的这首七律写得很凄凉,甚至听到蝉鸣都觉得“乱耳”。原因就是诗人在葛溪驿站看到眼前的自然景物,引起乡思和岁时已晚的伤感,进而抒发了对国事的感怀。
变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进程,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就像现在的改革开放,一段动荡的时代过后,促进了改革开放的实现。王老先生当时已非当政者了。大可去除烦恼,调整一下自己当政时过度操劳之心,愉快地听听蝉鸣之声。想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是在以今人之心,去揣测古人之意似的。不过我们今天的出行倒是一次假日的户外活动,大家紧张工作了一个星期,乘着假日出行以放松心情。听着这野外树梢的蝉鸣,当然不可能像王安石老先生那样觉得“乱耳”,在一片蝉鸣声中,我们的感受是清新愉悦。
一路行驶中,道路两旁绿色的莲荷不时闪现。在南方,莲荷与水稻几乎同时映绿。碧绿成片的田野展现的是江南水乡清新柔美的景色。宋代诗人杨万里就借此美景深情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他的七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得非常动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望着车外,道路两旁不断闪过一片翠绿的禾株莲荷,心想蝉鸣一定很是欢快的。望着车内,水凤正在对车上的泳友们讲青岚湖的故事。心想友人之情真的会给人“别样红”的感觉啊。这时自己写的一首七绝《小暑》也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了。
阴阳初伏日常开,却晒禾株欲出梅。
浓夏微风潜过夜,蝉鸣娃噪藕香来。
一路的观赏,一路的遐思,心情无比爽快。即将见到的青岚湖,肯定会让我们疲惫的心绪得到放松。
二
来到青岚湖畔,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我们情不自禁的换上泳装跳入水中畅游了起来。在水中,大家四散游去。我边游着,边浮望着湖面。水光的波浪中除了散落着几个漂游球外,几乎什么都看不见。顿时我的脑海里竟有“偌大青岚湖,着我弄水儿一漂”的感觉。
宋代诗人张孝祥的诗词善于写景抒情。我非常喜欢他的念奴娇《过洞庭湖》。
洞庭青青,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想着张孝祥老先生的这首词,心里竟然开朗起来。王安石老先生的诗忧心忡忡,给人以凄凉。而同样是受到排挤而不得志的张孝祥老先生却心情坦荡,胸无芥蒂。诗词给人以高旷浪漫。“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处变不惊,旁若无人。我浮游在水中,澄明壮丽的湖面让我忘却了一切日常生活带来的纠结与压力。这心境,这思绪,真的就是“妙处难与君说”了。
游着游着,发现四散的泳友们都聚拢回游了。这时隐隐约约听得有人说,岸上青岚农夫在看我们游泳。说起青岚农夫,我知道是这青岚湖畔土生土长的,在省城当过市长的一个名人。于是我也就随着大家往回游了。游到岸边水浅处,我们都站在了水中。这位青岚农夫赶忙与我们打招呼,说你们尽情游吧,我尽地主之谊,来和大家打个招呼。说完向我们招招手就回村里去了。
青岚农夫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用40年的时间从一个农民变成了市长,而只用了4个小时就从市人大主任变成了农夫。退休后回到青岚湖畔的农村老家,与乡亲们一起开发建设新农村。
与青岚农夫打过招呼,我们就去参观西湖李家的新农村了。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时会听着有关青岚农夫往事的传说。在位时,有人告他的状。他含义颇深地说,告状人不是告我这个人,是对权力有意见。退位后,对于官场之事,他说脑子不想,耳朵不听,眼睛不看,嘴巴不说。
听着这些传说,我竟然把这位现代亦官亦民的奇人与古代的张孝祥老先生比对了起来。张孝祥老先生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老先生不得志后,问心无愧,坦荡自然的心态溢于言表。而这位青岚农夫亦“不想,不听,不看,不说”,虚怀若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心胸尽展眼前。张老先生“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而青岚农夫则只记得“系得住乡愁的村庄”,毅然回归田园生活。古今中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惟有清者方能如张孝祥老先生所说,“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进而达到“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境界。
三
西湖李家的村景,正像宋代诗人秦观的诗词行香子《树绕村庄》所描写的那样: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边想着秦观的诗,边看着西湖李家的村景,我竟觉得自己像出水芙蓉般的爽美,悠闲地与泳友们嬉笑风生的轻盈移步看景。
在村庄绕了一圈,我们来到了水凤的家。水凤的家里现在只住着她的父母,水凤和她的兄弟姐妹们都离家在外创业。水凤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离开家在外打拼了多年,终于自己开起了一家生意兴旺的面包坊。作为一个女子,这一辈子能创下自己的一份事业,业成之前所经历岁月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时水凤的父母从老家的屋子里走出来迎接我们。二位老人体态清瘦,精神矍铄,微笑中透露出饱经风霜的自豪。当过市长的称之为青岚农夫,那么至今仍在继续农耕的二位老人,当可称得上是青岚老人,而水风也真可以称得上是青岚女儿了。
在青岚湖畔的见闻,不觉又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像范成大老先生诗中所言,青岚湖的儿女们自小就“也傍桑阴学种瓜”,所以他们能成就自己的事业。想着当过市长的青岚农夫,想着至今还在故乡农耕的青岚老人,又想着在外打拼的青岚女儿。我始觉只有青岚湖的水土肥沃,才能养育出这样一批出众的儿女,人们对青岚湖刮目相看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