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东流去》赏析
《黄河东流去》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为防止日本鬼子南下而扒开黄河,致使黄河水改道向南流向几十个县,最终导致1千多万人受灾,上百万人遇难的历史事件。
这也许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难民事件,上千万的难民从东向西迁移。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哀鸿遍野,令人触目惊心,让人很难相信这只是几十年前发生的真实故事。人灾,涝灾,旱灾,蝗灾,当这些灾难接踵而来时,到处可见死在路上的难民,到处可见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们。
他们失去了土地,他们的家乡被黄河水淹没。为了生存,迫使半辈子只懂得和黄土打交道的他们学会了营生,迫使他们放下自尊去讨饭,迫使孩子在饭店后面去抢那些人家不要的食物垃圾,迫使他们挖光了可以吃的所有野菜、树皮,甚至“观音土”,迫使他们为了不让自己全家人都饿死而卖掉自己的孩子,只为那几十斤的小麦,只为能坚持多活哪怕一天。那时,人的生命,像根柴火棍般不值钱。
在这些灾难面前,既看到了人心的丑陋,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虽有愚味狭隘,虽有世俗封建,但这些完全遮挡不住那绚烂的光辉,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同时它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智慧结晶,可歌可泣,悲壮而宏大。
《黄河东流去》深刻地描写了七个家庭的命运变化,通过这七个家庭的变迁过程,深刻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以及古老中国的顽强生命力。
蓝五和雪梅悲壮的爱情;富有儒家智慧的徐秋斋;生活能力极强、优先考虑村民并为之担当的李麦;被人贩子卖到地主家做小妾最后小产身亡的玉兰;13岁便懂得分担生活压力并为了身边人生存而舍身忘我的嫦娥;不向生活屈服、坚守道德底线和美好品质的梁晴;有一门手艺并将自己饭馆经营得有声有色的陈柱子;最纯正朴实的庄稼人海老清;实诚,认为自己只有种地的命而不愿“卖笑”的春义;十分有营生头脑的春义媳妇风英;在自己爱情和无奈现实中迷失自我并让家庭陷入危机的爱爱;当然,还有那些发国难财的民族资本家和汉奸。
一个个人,组成了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家庭组成了社会,组成了这个国家。国家的品质,国家的精神最终当然也就由个人的品质决定。在灾难面前,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质和它的生命力。而在我们这个安居乐业的时代,又以什么来展现属于我们的品质呢?
我想,几千年前的先人早已给到了我们答案。这就是令全世界人们羡慕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儒释道为代表的文化思想。
儒: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梯。
释:因果终有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清净,慈悲,看破,放下,随缘,自在,修持。
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智若愚,无为而无不为,福祸相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善用人者为下。
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化有这般全面和深入。在我们过去迷失的历史中,在那些灾难频频的考验中,正是这些思想理念,让中华文化没有被世界的任何一个民族文化淹没,甚至同化了那些”入侵“者而使他们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正是这些思想理念的传承,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前面不需要加“古”字的文明古国。它传承至今,也一定能传承至未来,最终必将能使中国成为令世界人们瞩目的国度。
是的,这些民族精神和文化,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炎黄子孙共同并平等享有的巨大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远流长。
201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