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藏,我前世今生梦幽居的地方(外一篇)

编辑推荐 西藏,我前世今生梦幽居的地方(外一篇)


作者:雨袂独舞者 白丁,3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5发表时间:2017-09-17 11:29:28

西藏,我前世今生梦幽居的地方(外一篇) 于寻梦者而言,西藏始终是一个久远的梦境,是梦想中的天空之城。或许,不到西藏,就不会真正知道什么是天之高远,就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心之虔诚,就不会真正懂得什么谓神秘神圣。今生,无论我去或不去,西藏,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异域,那个远离尘嚣的美丽净土,将永远是我心魂神往的皈依所在。
   西藏,其实离我很远,远隔千山万水,可望而不可及;西藏,其实离我很近,梦里,我已无数次靠近、抵达。我知道,古往今来,在西藏,一直有无数转山转水转佛塔的朝圣者,怀着虔诚和敬畏之心,默念着“嗡嘛呢唄咪吽”六字大明咒,沿着历代达赖喇嘛的足迹,执着地匍匐、流连、前进在通往神灵的地方。
   每次听到郑钧的歌《回到拉萨》,我心里便会有一种冲动,想带着心中的三寸天堂,踩着月光出发,去一睹西藏的风采、风情。有人说:西藏,有多少雪峰、经幡、玛尼堆,就有多少虔诚、谦卑和执著,有多少寺院、喇嘛、转经筒,就有多少传说、梦想和神迹。我想,此生,我一定会和我的爱人一起走进西藏,走进拉萨,亲眼去看一看布达拉宫的千年风骨,亲耳去听一听雅鲁藏布江的千古绝唱。
   只要说起布达拉宫,我心底潜藏已久的梦就会被唤醒。我相信,前世我一定也是一个佛的信徒,那布达拉宫的佛堂与灵塔之间一定有我虔诚焚香、顶礼膜拜的身影。今生我爱西藏,不仅是因为那里最接近天堂,更多的是因为布达拉宫可以引领灵魂转世。
   布达拉宫,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如今,布达拉宫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有一天,我走进布达拉宫,我想,我一定会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在稀薄的空气中,在红山之巅布达拉宫那法号低沉的鸣响中,我一定会受到神的指引,找寻到自己的前生和来世。
   若将来,我洗去一身俗世铅华,沐着布达拉宫晨钟暮鼓的禅声梵音,以一个朝圣者的姿态跪在袅袅檀香的烟雾中时,那时的我便可真正找到心的归属。我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人把梦寄存在布达拉宫,但我知道自己的梦一直幽居在那里,从不曾离去。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每每念及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这段诗句,臆想里,我总会看见自己正摇转经筒,三步一磕,五步一叩,一心直往西藏圣地。
   梦,因了呼唤而灵动;情,因了挚爱而纯洁。执一把桃木篦梳,我知道,此生,我放得下天地,却从未放下过心中的一个他。千万里路云和月,怎能阻断我渴望与他相见?他人摇转经筒许是为了消除今生业障,让自己功德圆满,脱离轮回之苦,而我摇转经筒一定是为了祈求佛和神灵成全我今生来世的红尘情缘。如果有一天,我的指尖触摸到西藏的转经筒,我一定会心存如来,心存卿,虔诚地诵经,一遍,又一遍……
   这世上有种浪漫叫纳木错,西藏的纳木错被人称为“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很多人都知道有关纳木错的美丽传说。纳木错又称圣湖,蒙语叫腾格里海。听说,纳木错几乎是一尘不染的,美得不容亵渎,那里,天和水完美地融合,一眼望去,让人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也许只有来到纳木错,才会真正领悟到什么叫秋水共长天一色。
   醉也罢,醒也罢,若有机会,我真的好想去西藏看一看俊朗的念青唐古拉山,看一看绝美的纳木错。如果可以,我愿化作念青唐古拉山上的一缕风,变成纳木错天空的一朵云,轻轻靠近这相互依偎着的神山圣湖,我渴望着在某个寂静夜里,静心聆听这一对生死相依恋人的窃窃私语。
   提及西藏,仓央嘉措这个名字便会自然而然地跃动我眼前。那个身披佛家长袍的六世达赖,伴着青灯孤影的痴情男子,他是佛光中滋生出来的情圣,一生写尽俗世最浪漫的情愫。我不知道仓央嘉措究竟是何模样,但,在半梦半醒间,我一直能看见雪域高原上仓央嘉措孤独苍凉的背影,我一直能听见仓央嘉措穿越于布达拉宫和西藏民间的轻盈步履,一直能听见仓央嘉措低声吟诵“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声音……
   无数个夜里,我都期待着有一缕来自西藏雪域的清风来抚慰我的心灵,让我随着风中喇嘛的经声,去找寻前世我失落在纳木错边上的跫音。倘若生命有轮回,我真的希望仓央嘉措可以不再背负活佛的使命,不再错过爱情的花期,不用孤独地在忧伤中打坐,一生可以自由地和他的有情人做快乐事,一切不问是劫是缘。
   花开花落,烟火情长,生命是一场修行,爱情亦然。我不求在最美年华里与惊鸿相遇,只求在温情与苍凉岁月里能与懂得和慈悲同行,让尘世所有的幽怨都随风而去。
   红尘往来,不语最是情深,始终相信,前世我一定去过西藏,去过拉萨。那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里一定有我虔诚膜拜的身影,那西藏一个个转经筒上一定有我指尖触摸过的痕迹,今生,无论去或不去,我的梦将幽居在那里,不再颠沛流离。
  
   仓央嘉措——世间最美的情郎
   三百多年前,西藏的布达拉宫里,拉萨的街头,曾有这样一个神奇男子的身影,他,就是裹着风影,自带佛光,眼含星露,足踏莲花,一路穿尘而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身世是神秘的,更是离奇的。他是一个睿智多情的活佛,是一个重情痴情的情圣,是一个惊世脱俗的诗人。住进布达拉宫他就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拉萨街头他便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是佛界的传奇,是情界的神话。尽管这人间再也无从找寻到他的踪迹,但他已犹如一束耀眼的光,照亮着整个西藏,照亮着天上人间每一个爱他、读他、膜拜他的人的心。
   纵然仓央嘉措的身躯已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可他依然如一根隐形之线,牵引着无数世人的脚步和心魂。任时光荏苒,风云来去,那西藏的佛灯古塔之下,雅鲁藏布江之上,雪域之巅,纳木错之畔,依旧有仓央嘉措不绝如缕的低诵浅吟。那些转山,转水,转佛塔的人只要心怀虔诚,朝着仓央嘉措离去的方向求佛,相信一定能感应到仓央嘉措的存在。
   谁若一心求佛,谁若心有灵犀,谁若精诚所至,如此,其实不必去天空之城,一定也能在依稀之中看到仓央嘉措衣袂飘飘的身影。人世间,多少烟云变幻,多少花落花开,仓央嘉措的不凡之身和他的别样爱情,在经筒的摇转中已化作漫山遍野的纯洁格桑花,永远盛开在世人的心里。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当仓央嘉措来到凡间,他就注定是与众不同的。他虽贵为活佛,身披僧袍,但他离经叛道,凡心未改。布达拉宫,能锁得住他的人,却无法锁住他的心。佛主,能牵绊住他的身影,却无法牵绊住他的爱情。
   佛门之内,谁为情困?佛门之外,空了谁的等待?按常情,卓越俊逸满腹才情的仓央嘉措本应可以与自己心爱的女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活佛的称号让他无从选择自由随性随心,于是,他只能面朝佛门,念诵经纶,怀着琉璃心事,守着寂寞青灯,在不断追问世间安得双全法,如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臆想中默默游走、踟蹰、徘徊……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仓央嘉措,即使被冠予活佛头衔,穿上了僧袍,住进了佛门,点燃了佛灯,拿起了佛珠,转起了转经筒,他依然难以在圣洁清宁的佛堂中静心供佛,无法在青烟缭绕中安然禅坐,这位身怀凡尘心的年轻多情活佛终是人在佛门,心在尘世间,为了爱情,他的佛缘、佛情、佛念终不能圆满。
   或许,仓央嘉措的情和泪,欢与忧,苦与痛,只有西藏风中曳动的经幡,红山之巅布达拉宫上空的风云,念青唐古拉山边纳木错的湖水才能真正见证和懂得。佛说:“有缘,无缘,只在一念之间。”情缘在左,佛缘在右,在左右为难间,仓央嘉措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两全,最后,他不得已还是负了如来负了卿。
   千年轮回,布达拉宫门前的转经筒,转过了一世又一世,然,俗世多情人里,谁能真正剪得断那一份缥缈的尘缘,谁能真正理得清那一份缠绵的情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佛光的普照里,仓央嘉措修成的不是金身正果,而是他的爱情圣典。仓央嘉措虽皈依佛门,然,风起尘扬,缘来缘去,他从未走出过自己的初心。
   他虽贵为宗教领袖,可他有着不羁的灵魂,有着浪漫的幻想,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有着死了都要爱的信念,试问,天地间这样一个奇特的情种、情痴、情圣,造就的怎能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爱情神话和佛界传奇?
   纵然转山转水转佛塔,但爱始终幽居在他胸口。世事的无常和无奈,终究注定这个在佛缘与情缘中矛盾、挣扎的世间独一无二的男子选择走不寻常之路。
   “如果不相见,便可不相恋。如果不相知,便可不相思。如果不相伴,便可不相欠。如果不相惜,便可不相忆……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依,便可不相偎。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聚……”在布达拉宫的红墙内,在袅袅梵音的缭绕中,仓央嘉措写就这样的诗,怎能不叫人为之动容?为之感叹?为之唏嘘?
   三百多年过去了,不知红尘之外的异域里,谁能许他不再于寂寞里打坐?谁能许他不再于黑夜里彳亍?谁能许他不再于幽清里伤怀?
   仓央嘉措,一个把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痴情情种,一个游走于世间的最美情郎,一个在佛门里被佛光滋养出的多情情圣,他留给世间的何止是一个大大的惊叹?
   他,是一个超脱尘世的另类活佛,是世人心中永远的仓央嘉措。
   谁说,仓央嘉措已经走远?遇见,别问是劫是缘。或许,今夜的梦外,我心若虔诚,循着仓央嘉措前世今生的印记和音迹入梦,也许就能梦见他的情还在西藏红山之巅那里不来、不去,或许就能梦见他的人还在拉萨布达拉宫那里不悲、不喜……

共 38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篇文章,都紧扣西藏行文,第一篇,是整体写西藏。文章先写西藏的佛教氛围,从整体上写出了这种氛围对人精神和心灵的影响力;然后,文章从自然景观的角度写西藏,写出了西藏的美丽迷人;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作者对西藏的向往。第二篇,写西藏的仓嘉央措,这是一个集佛与情于一体的活佛,文章从情感和思想角度对他进行解读,写出了作者心目中的仓嘉央措。【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9-17 22:03:31
  读这两篇文章,我都像在读西藏,读到了这里浓郁的佛教氛围。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