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收获】翠峰饦饦(散文)

精品 【丁香收获】翠峰饦饦(散文)


作者:纪昀清 举人,3438.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28发表时间:2017-09-18 00:14:20
摘要:来周至赏山水,吃翠峰饦饦,的确是人生一大幸事,笃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不虚此行!

【丁香收获】翠峰饦饦(散文)
   第一次吃翠峰饦饦,还是在九年前。那时我在学校外联处工作,主要负责招生宣传事宜。天气炎热的六月初上,我和外联处的马处长、张副处长一同到周至县翠峰乡官村初级中学招生宣传。各班逐一宣传完毕,没想到已临近午饭时间。该校校长为人热情,硬要挽留我们吃个便饭。我平素爱吃面食,尤以酸汤面为主。生怕人家因好客而蒸米饭。没想到,盛放在我们面前的竟是我从未吃过的翠峰饦饦。校长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他们官村中学一向用来招待宾客的特色面食,平时是很难吃到的。
   面对一大洋瓷碗热气腾腾的油泼辣子臊子酸汤饦饦,饥肠辘辘的我早已迫不及待。只见碗中的饦饦一块块重重叠叠,忽隐忽现。用筷子夹起一块,竟大如手掌,着实令我倍感惊诧,且形状各异,椭圆形,条形均有,咬一口,厚而不硬,筋如擀面,含在口里,沁入心脾,让人欲罢不能,食欲大增。马处长和张副处长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交口称赞说嫽扎了,过瘾得很。校长让再来一碗,他俩却摸摸肚皮说咥饱了。而我向来饭量大,在家面对可口的面食,向来不下两老碗,更何况是味道俱佳的翠峰饦饦。只是那日“身在他乡为异客”,就有点难为情,于是只好违心地说吃饱了。实则,还是蔫饱肚子饥。
   回来后,就对翠峰饦饦念念不忘。一日,还与一女同事段老师交流做饭心得,她竟教给了我做饦饦的方法与技巧。每到午饭时间,我就按照她的独家秘方,经常尝试着做饦饦:将适量面粉倒在盆里,轻轻点水,用手和面,反反复复揉搓、按压成团,直至盆净、手净、面光为宜。给面团盖上拧过水的湿手帕,在盆里停放约莫一刻钟。然后将面团搓成长条,用刀切成小块,再将每一小块浑身蘸满盐水,放在案板上用手按压几下,直至展开成扁状,再用尺把长的擀面杖来回擀成薄厚适宜的条状,再用刀切成一片片,下到沸水锅里,煮两煎即成。最后捞在泼有油泼辣子、伴有韭菜豆腐菠菜的酸汤水碗里,那真是令人胃口大开的美食。只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这套做法并非正宗的翠峰饦饦的技法而已。
   早都巴望着能吃一碗正宗的翠峰饦饦,却总是与之无缘。
   不料想,这一日居然不期而至。
   2017年8月27日,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召开“周至文史▪快板解读《道德经》专辑发行座谈会”,我应邀参加。李瑞琪会长还让接待人员给每位参会会员免费发放了一张印着“翠峰碗饦”字样的饭票——县城城隍庙附近的“翠峰碗饦”饭庄就是我们的午饭集中营。刚一迈进饭庄,就被里面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吃客所震撼。要不是我们提前订票,哪有我们落脚的地方?不一会,我们几桌的翠峰饦饦就都一一摆放在面前。真可谓色香味俱全,只见一个个都吃得满口生香,热汗直流。由于我将别人让到了前头,自己是最后一个吃到的,更能体会那种前所未有、望眼欲穿的食欲。轮到我时,也顾不得像大家那样一边细嚼慢咽、一边天南地北地神侃,只顾默默埋头狼吞虎咽,眨眼工夫,就连汤带饦吃得个干干净净,顿感味道鲜美,让人大快朵颐,与官村中学的饦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这里的饦饦要比官村中学的小巧得多,漂亮得多,形状大小宛如饺子皮,但又比饺子皮厚实筋道,的确非同一般。吃罢,仍是蔫饱肚子饥,又因人多难为情而作罢。趁大家尚未吃完之际,只好起身舒展筋骨,只见西面墙壁西北角挂有一张两米长,一米约宽的木质宣传牌,“乡党请吃咱周至的饦饦面”的大红标题赫然在目,内容字迹为墨色印刷体,并以打油诗的形式予以工整呈现:
   秦川最有名的是裤带面岐山人爱吃的是臊子面
   杨凌人爱吃的是蘸水面户县人爱吃的是擀软面
   乾县人爱吃的是驴蹄面武功人爱吃的是哈水面
   老头子爱吃的是肉炒面小伙子爱吃的是棍棍面
   要娃婆爱吃的是细挂面老婆子爱吃的是滑角面
   众妇女爱吃的是浆水面小孩子爱吃的是麻食面
   兰州人爱吃的是牛肉面新疆人爱吃的是条子面
   青海人爱吃的是片片面周至人爱吃的是饦饦面
   西面墙壁正中央则悬挂有一副与西北角宣传牌同样大小的木质简介牌,写得密密麻麻,皆是对翠峰饦饦的由来、特点等内容的详细介绍。
   仔细看罢,方才明晓其历史渊源。
   原来,翠峰饦饦是富有周至特色的一种面食,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唐贞观年间扶风索村一索姑娘因抗婚逃到翠峰山过着自食其力的隐居生活。唐太宗李世民到翠峰山狩猎,因马惊迷途闯入索姑娘住地,索姑娘便以自己平时的主食饦饦相待。唐太宗食后,赞不绝口,由于深感其恩,便封索姑娘为金贞娘娘,并下旨保护其住地。索姑娘去世后,立庙奉祀,庙会由唐沿袭至今,兴盛不衰。此后,翠峰饦饦传到宫廷作为御宴之品,继而在西北地区广泛流传,遂成为西部的美食佳肴。
   那么,翠峰饦饦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它以“筋、光、薄、辣、香”五字特点享誉三秦。它的两大要素是汤和面。汤的主要作料是由翠峰地产的辣子和醋烹制而成,相当考究。除此而外,还有底菜和漂花菜,一般选用红萝卜、蒜苗、黄花、黑木耳、鲜豆腐为食材,取红、绿、黄、黑、白之五色,给人以五色斑斓之美感。所用面粉是由翠峰地区的优质小麦加工而成,面是起硬较软,搓条盘道,纯属手工制作,自古有“手里撕着薄闪闪,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似银盘,吃到肚里喜洋洋”之说,煮熟盛在碗里只见底菜五色相间,辣子油红光闪闪,菜与饦饦若隐若现,热气四溢,沁人肺腑,视之不由人馋涎欲滴,食之则让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其实,翠峰饦饦种类繁多,除了臊子酸汤饦饦外,还有臊子干拌饦饦、蘸汁饦饦、浆水饦饦、油泼饦饦、二合一干拌饦饦、二合一酸汤饦饦、三合一干拌饦饦、三合一酸汤饦饦,均有大小碗之分,前五种每大碗10元,每小碗9元;二合一每大碗12元,每小碗10元;三合一每大碗13元,每小碗12元。种类不同,品尝的美味自然也不同,但都堪称味美价廉,委实是供普通大众消费的绝美佳肴。
   现在,翠峰饦饦在保持传统风味制作基础上已和现代先进的烹饪技术相结合,使其风味更加独特,享誉西北。毫不夸张地说,只有翠峰辣子、翠峰面、翠峰人才能做出地道的翠峰饦饦,不吃不知道,一吃真的忘不掉。
   翠峰饦饦名不虚传,难怪会成为周至餐饮行业唯一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风味名吃”称号的特色面食。至此,我才恍然大悟:我在“翠峰碗饦”饭庄所吃的才是最最正宗的翠峰饦饦。我自己常年摸索着学做的所谓饦饦是多么的难登大雅之堂。前不久,我还专意带妻子到县城“翠峰碗饦”饭庄品尝了翠峰饦饦。向来对食味极其挑剔的她吃罢竟也不由自主地点头说与一般的饦饦与众不同,令人口留余香。
   虽然我无法做出正宗的翠峰饦饦,但对它的喜爱之情,却有增无减。相信吃过翠峰饦饦的外地游客,也定会赞不绝口、久经难忘,吃了还想吃的。
   来周至赏山水,吃翠峰饦饦,的确是人生一大幸事,笃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不虚此行!
  
   2017年9月11日

共 27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个翠峰饦饦,它以“筋、光、薄、辣、香”五字特点享誉三秦。它的两大要素是汤和面。汤的主要作料是由翠峰地产的辣子和醋烹制而成,相当考究。除此而外,还有底菜和漂花菜,一般选用红萝卜、蒜苗、黄花、黑木耳、鲜豆腐为食材,取红、绿、黄、黑、白之五色,给人以五色斑斓之美感。所用面粉是由翠峰地区的优质小麦加工而成,面是起硬较软,搓条盘道,纯属手工制作,自古有“手里撕着薄闪闪,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似银盘,吃到肚里喜洋洋”之说,煮熟盛在碗里只见底菜五色相间,辣子油红光闪闪,菜与饦饦若隐若现,热气四溢,沁人肺腑,视之不由人馋涎欲滴,食之则让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西北一种地方小吃翠峰饦饦,描写的有声有色。从外形到滋味,从用料到做法,从历史传说到如今的大名,描写的面面俱到,让人口延欲滴,恨不得马上品尝。作者文笔纯熟,节奏把握稳健,娓娓道来,步步深入。好文,力推共赏。谢谢赐稿丁香!【丁香编辑:玉叶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923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樱雪        2017-09-18 09:22:55
  原来,翠峰饦饦是富有周至特色的一种面食,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唐贞观年间扶风索村一索姑娘因抗婚逃到翠峰山过着自食其力的隐居生活。唐太宗李世民到翠峰山狩猎,因马惊迷途闯入索姑娘住地,索姑娘便以自己平时的主食饦饦相待。唐太宗食后,赞不绝口,由于深感其恩,便封索姑娘为金贞娘娘,并下旨保护其住地。索姑娘去世后,立庙奉祀,庙会由唐沿袭至今,兴盛不衰。
   陕西这地方人杰地灵,如果深挖的话,此类现象很多,学习长见识了,问好老师。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22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09-18 09:28:18
  乡间美食,承载着悠悠历史、民俗文化,还有醇厚的乡情。很棒
回复22 楼        文友:纪昀清        2017-09-18 09:45:39
  谢谢阅赏,用心品评文字,是对作者最大的尊重和激励。祝好文友!
23 楼        文友:星夜观天        2017-09-18 13:23:11
  翠峰饦饦,这一周至美食我没见过,也没吃过,甚至第一次才听说,作者纪老师对它细仔入微地描写使人垂涎欲滴。是一篇好文章,值得学习!
回复23 楼        文友:纪昀清        2017-09-18 14:54:11
  欢迎有空来周至做客,品尝翠峰饦饦,只有亲尝一回,个中滋味,才会体悟深刻!
24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09-18 15:45:20
  好美味的传统美味佳肴,看后让我好想去品尝一下!好文共赏!问候作者!愿作者创作更多愉快!
峥嵘岁月
回复24 楼        文友:纪昀清        2017-09-20 21:05:54
  感谢谬赞!欢迎来周至品尝翠峰饦饦,个中滋味,只有亲尝一回,方可体悟深刻!
25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09-18 15:46:01
  感谢作者投稿支持丁香收获征文活动!期待佳作再次展现在丁香社团!!!
峥嵘岁月
26 楼        文友:庄稼        2017-09-20 08:31:34
  欣赏作者老师佳作!得识一种美食!我的家乡民间也有人家日常食用,但是没有文中介绍的那么加工精致,味道十足。感谢老师美文!问好
回复26 楼        文友:纪昀清        2017-09-20 21:07:14
  感谢阅赏留言,祝好文友!
27 楼        文友:樱雪        2017-09-23 12:23:38
  祝贺老师作品加精,真棒,美食象征着家乡的传统文化,还有淳朴的民风民情。好文章,就是耐读。再读一遍,还是有滋有味。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秋安。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27 楼        文友:纪昀清        2017-09-23 21:28:24
  谢谢您的祝福,愿与君携手共勉!
28 楼        文友:娇娇        2017-09-23 14:39:05
  祝贺作品加精!真棒!感谢支持丁香征文,期待更多精彩!问好韵清!
娇娇
回复28 楼        文友:纪昀清        2017-09-23 21:31:57
  谢谢社长,感谢丁香社团对此文的加精推荐!愿与君携手共进!
29 楼        文友:忆荒        2017-09-24 13:44:24
  祝贺作者获精,期待更多精彩!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共 29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