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难忘泥土香(外一篇) 

编辑推荐 难忘泥土香(外一篇) 


作者:若清尘 布衣,375.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00发表时间:2017-09-18 07:19:58
摘要:难舍故人情,难忘故土香,纠缠着泥土的酸酸甜甜、沉沉浮浮,步入凡尘,堕入俗念,不怕纷纷扬扬的挫折悲欢,只愿明天阳光依然!

身为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女,对土地有种割舍不掉的爱恋,无论走到哪里,总能闻到来自泥土的湿润气息,依稀又回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故地,依稀如昨的熟稔亲切。
   家乡的泥土,除了后山的黄色,大多是黑的。松松的黄泥适合种些红薯马铃薯之类的农作物,山上土地肥沃,也便于排水,美中不足是上山下山挑担施肥累了点。该是阳光充足的缘故吧,种出来的东西特别甘甜爽口,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天然山泉的功劳。
   那时,我们这些正当长个的少年们,仿佛得了天时地利的好处,身手特别敏捷。男孩子擅长上树掏鸟窝,双臂一抱,双脚一勾,刷刷地就上得老高,调皮的他们还不忘回头跟树下的伙伴扮鬼脸。女孩们显得秀气些,偏爱跳绳翻石子踢毽子之类的游戏,“身轻如燕”比喻那时的我们真不为过。
   每到放学,我们最喜欢抄远路到山上寻找好东西。春天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红的灿烂,紫的浪漫,白的纯洁,装点着美好的童年。秋天随处可见的累累野果,熟透的,半熟的,酸酸甜甜的,吃得满嘴黢黑也不觉得脏,定睛相对,噗嗤一笑,差点笑落树枝上的野柿子。那时的我们,随便谁都能从一人或两人高的地方跳下去,只要下面是平地,跳下瞬间腾飞的感觉,风穿耳边过的轻盈,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在童年的记忆里,山上的泥土充满着诱人的香味,湿湿的,清清的,有着绿树青草的陪衬,更多了一份幽幽如幻的仙气。山谷里悠长的回音,深涧里未知的神秘,无不令这份仙气越加浓厚而使人迷恋。
   人生很短,记忆很长,活在今天,却老是喜欢回想往日时光。不因曾经有多么轰轰烈烈的往事,不因现实有多少可以渲染的伤痛,只因为人都喜欢念旧,失去的都是好的,不无道理。
   记忆中的泥土带着些许忧伤,又充满暖暖的温度。那是儿时的童年,父母起早摸黑地辛苦,也刚够一家老小需要的温饱,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甚至有点贫寒。那是清苦的岁月,是大多数肩扛日月头顶寒霜的农人拥有的生活,他们安于命运的牢笼,而在小天地里细磨着时光却不踟蹰。父辈们艰辛劳作无怨悔,只为孩子撑开一片晴空,为童心悄悄涂上一轮美丽的彩虹。即使过了今天不知明天会怎样,即使寒冬腊月里盼望不到御寒的棉衣棉鞋,即使花花绿绿的零食与我们无缘,童年的天空依然清澈透明。
   最记得新麦新谷出来时的喜悦。难得闲时母亲在家灶上灶下的忙碌,做几个新鲜面粉烙成的麦饼,或是用新米炒一锅爆米花,当火苗红艳艳的腾飞,不等袅袅炊烟来预报,你总能迅速闻到那种令人兴奋并欢喜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是泥巴裹着青草的味道,是噼噼啪啪跳跃着的希望!想起父亲赤脚在水田里插秧拔草的画面,想起他任裤子湿漉漉地沾满泥土在湿地里收割粮食的样子,想到父母拉起沉重的割稻机艰难前进的场景……此时,感觉吃进去的根本不是只会填饱肚子或偶尔换换口味的美食,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意和浓浓的深情!
   土地里长大的孩子,依恋着夏日冰凉的井水,依恋着暮春甜润的桑葚,依恋着那一地清脆的荸荠,更依恋那条迂回曲折的悠长小溪,都说难以忘记,不过是不想失去罢了。甜甜的味儿,来自地下奔涌的甘泉,来自地上丰厚的土壤,来自清风里旺盛的野草……这甜蜜的味呵,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再添了一份淡淡的乡情,而变得历久弥新。缠绕在心头的思恋,紧随天涯的牵挂,因了这份闭眼就能闻到的香味而愈加浓烈。
   难舍故人情,难忘故土香,纠缠着泥土的酸酸甜甜、沉沉浮浮,步入凡尘,堕入俗念,不怕纷纷扬扬的挫折悲欢,只愿明天阳光依然!
   2017年5月19日
  
   若水沉香的老屋
   光阴如水总无言,流水沉香定永远!生如浮云,逝如烟火,时而炫丽得惹人注目,时而虚幻得惹你感慨,可总会有些事物深深嵌入心底不愿离去。
   每次回乡小住,总喜欢拍些野花野草山水原景留念,望望蓝天白云,走走田埂曲径,聆听着田园清新的风。双手可触摸不可触摸的事物,全于无意中抵达内心,带走带不走的东西,都装进小小的心海,可温暖离开后好长好长的望乡路。
   而最爱去的老地方,莫过于掩映在竹林下的残破老屋——那个留有童年欢乐与忧伤的小小处所。
   清晨,携一份阳光的明媚,无惧花蚊子的侵袭,我蹬着拖鞋便独自走向后山,走进了荗密如初的青竹林。刚过立秋,不见露水友,只有蝉鸣声。多年不见,上山的土径已修成水泥路,还算顺畅,到得一层高过一层的坡地,往右,朝着我想要去的地方而行。身旁尽是笔直高耸的毛竹水竹,地面篷松地铺排着厚厚的枯叶,一脚下去便发出窸窣的声响,“咦,不会有蛇出没吧?小时候可是常见哦。”心里一惊,不由得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往深处而去。
   不一会,我停在一处寂静的角落,四周静得出奇,只有偶尔响过鸡飞的扑腾声,抬头而望,阳光柔和地从繁盛的竹叶间射下来,朦朦胧胧地仿佛穿越了时光。两层地以上还安着几座谁家的祖坟,虽如此,并无恐怖之意。眼前矗立着高大的梧桐树,好似一家之主护卫着身边大小不一的竹孩子们,透过青翠的树木,隐约看见我家老屋的青瓦,竹叶婆娑,娑婆岁月!
   老屋之老,是相对长大的我们而言吧。二十多年前的记忆,那些鸡鸭争欢猪圈拥挤的过去,那些人口众多农事繁忙的过去,那些溪水潺潺鱼儿悠闲的过去,都珍藏在年少的美好时光里。
   其实老屋已不知多少年无人居住了,且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只有父亲把那当做烧酒放酒缸的储藏室,还养着几只为生蛋的土鸡,才有了些生活的气息在。前些年还有几只兔子在那凑热闹,听说稍大的兔子们很会吃食,也因为它们的存在带来很大难闻的气味,后来都拿去送了人,不再养了。
   走近老屋,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那棵长势旺盛的仙人掌,高度已远超低矮的房顶,以四季常青的姿容年轻着老屋的生命,紧挨着它的是株不论浇灌与否依然花开花落的月季。即使房子的主人们都已搬迁,它们仿佛还停留在过去的光阴里,照常向上生长向阳绽放。
   心中的老屋,如今瓦片稀落漏雨常有,青苔大方地爬满壁墙房檐,斑驳的墙面,斑驳的回忆。
   以前孩子们老围着玩游戏的大柱子,木头已暗淡得近乎苍白,下面垫底的圆形柱墩也找不到光亮的蓝,黑乎乎的,冰凉不改。靠柱而依的不再是冬天晒太阳的老人,而是大堆随意叠放的柴禾。
   前后左右住着四个家庭二十多口人的拥挤,那些不隔音的木质墙壁一碰就能整个院子响的尴尬,谁家拌个嘴都能听到的无趣,谁家炒什么菜都能闻到的亲近,那些噼里啪啦锅碗瓢盆尽相奏乐的遥远记忆,仿佛穿透时光隧道展现在眼前。
   单薄的木壁上残留着未掉落的纸痕,在素色又沉闷的木梁木柱木墙的木房子里,那点点浅浅的红显得尤为突出。以前可装饰的物品便是些彩色年画或红纸黑字的语录,记得家里有过梁山108好汉的贴纸,墙纸,也是除了小人书外唯一接触课外知识的来源吧,我小时候特别好奇并喜欢。
   纯朴年代,我捉蜻蜓,你捕蝴蝶,孩子们乐,大人们笑,甜美的日子,久违的无邪时光。
   我近近地站在曾经小小的厨房外思絮难平。木窗栏断的断烂的烂,窗下我曾栽种的薄荷、指甲花、葱茏白(土话)都不知所踪,灶台已毁屋顶已无,只有那棵杉树与几根竹子还在遮挡着风雨。失落之余,一阵惊喜:房梁却在!是否表示老屋还在呢?不久的将来,连这残垣断壁都见不到了吧。
   透过树影与老屋小小的空隙,头顶一片小小的天空,灰色?白色?浊或者清?脑海里小小的世界装着满满的过去,眼前小小的世界却让人难以看清,心中不免生出些许忧伤。
   恍惚中好似姐在喊着小名叫我吃麦饼,柔柔的,暖暖的。
   唉……走失的光阴,走失的一些人和事,让留在走失的时间段吧。强求的不诚,强留的不欢,何必自寻烦恼苦作舟?
   老屋不老,老屋装载着童年洁净的日夜,重叠着亲人柔软的深情,流淌着故土浓郁的乡音,那就任由这淡淡的情怀经久不息滋养心灵,陪伴长长远远的远行吧!
   岁月可弥香,流水能沉香,无需执拗不放,顺其自然宜成香。
   2017.8.13

共 31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难忘泥土香》是一篇深情回忆的叙事散文,文章的开始就点明主旨,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介绍家乡的泥土,主要是为了写出少年时代的生活,爬树掏鸟窝,看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突出了少年时代新麦新谷出来时喜悦的生活,写出了山里的孩子们清纯的依恋,最后点明中心,难舍故人情,难忘故土香。后一篇《若水沉香的老屋》也是一篇深情回忆的叙事散文,主要通过对故乡老屋的回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生活以及温暖的亲情、熟悉的亲人,流露出依依回忆的深情。文章语言优美清新,感情真挚细腻。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9-18 07:20:53
  故乡的泥土,故乡的老屋,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历久弥香。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1 楼        文友:若清尘        2017-09-18 22:26:52
  谢谢老师精彩到位的点评!遥祝文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