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十年之约(散文)
大嫂看着孩子们吃得高兴,就让大家别吃得太急,因为房间里还有很多好吃的。
十人一桌坐好,饕餮大宴开始了。不必说大叶芹、广东菜、山糜子、榆黄蘑或爆炒、或炝拌、或蘸酱,浓重的野味如何带着山野的粗犷,也不说小鸡炖蘑菇的香浓悠长,单是家人自创的美食就激发着味蕾,让人不能自抑:锡纸烧鹅蛋是侄女冰冰的独创,她把自己秘制的调料注射到鸡蛋里,包上锡纸,在炭火里烧熟,上色入味,却不见蛋壳有任何破损;更不知鸭蛋烧饭是如何将东北大米装进壳中的,当然最主打的还是柳条大串儿,这可是侄女宇晖的专利:要当场用上好的梅花肉,切成大肉片儿,用只有她自己才会调制的佐料喂上一个时辰;穿肉的柳条儿也要新割的,这样才能保证汁水丰富,柳条的清香才能浸透到肉里,让肉肥而不腻;吃的时候,还要用她调制的蘸料,用生菜叶儿或者苏子叶包着吃。
蔡校长说:真是美味,我吃了三串儿!呀,东北人待客的标准就是要客人多吃才好,而且决对是要有剩余才行,否则就是待客不周。
看到大家这样爱吃,家人又将一大把肉串儿送到了桌上,符嘉豪老师也学起了东北人,将各种或生或熟的菜品,卷到煎饼里,大口吃着,让我们终于见识到了这位温文尔雅的英俊小生,表现出了粗犷豪迈关东大汉的豪迈!
盛宴完毕,开始植被考察。孩子们对这个项目兴趣不大,他们或在吊桥上晃来晃去,或在横在河里的一排石磨盘上跳来跳去,吓得山庄老板飞跑过来告诉我,吊桥只能承载八个成年人的重量……为了迎接我们,老板特意加固了吊桥,还在附近的村落里收集了石磨盘,摆在河里,供孩子们游戏。
孩子们没有植被考察的兴趣,我只能带着老师们去了。吊桥已经被孩子们占据,我们只能跳过石磨排成的水中桥,奔向对岸开满紫红映山红的树林。
山梨花绽放的林间,树下开满了金黄色的花朵,点缀着或白或蓝的山土豆花儿,林间如同铺了一床织锦的花被,让蔡校长、洁美、汤老师兴奋不已,衬着河对面蘸水吐艳的山杏花,她们和这大东北的春天合影留念。
花间的山菜俯拾皆是,怎奈许多都与其他的植物相像,几位老师采集了很多,大都不是山菜,被我无情剔除,蔡校长和洁美感叹道:等着赋闲了,一定来这里住下,采上几天……我说,这山菜种类少说也有百八十种,我也只能认识十几种吧,下次来就多住几天,咱们找个采山能手教教我们。
九国际理解
因为晚上同学们要到影子家庭去体验,所以我们不得不在下午一点钟依依不舍离开了靖宇。
学校这边,老师和家长早就做好迎接的准备,微信群里不时跳跃着生动实况:不是摆满水果的茶几,就是放着各色食材的厨房,孩子们的手机更是频繁互动,通报着一路的行程。
到了学校,没等下车,就被大门口拉着大横幅欢迎队伍的热烈场面感动了,在凤凰卫视和吉林教育电视台记者镜头下,影子同学和家长帮着孩子们拿好行李,如同久别的重逢的亲人,亲亲热热回家去了。
汤老师和游老师也被影子老师庆卓和李洋接走了,剩下几位老师终于可以清净地和我们学校几位老师相聚了。
离开了学生的陈森泉老师有些失落,他是离不开学生的。他在教育局做内地和香港交流工作多年,可是他还是离不开学生,最后还是选择回学校做班主任,这次出行,本来要给孩子们分组,大家分工照顾,可是陈老师就是不用,他的学生,能在自己的视野里,他才放心。蔡校长说他是学生的老爸爸,而陈老师说:学生都叫我老妈妈!
文化的碰撞在我们的交谈中时不时会跳跃出思想的火花。谈到一些重要的考试出题和批卷儿,蔡校长告诉我们,老师参与命题可以照常上下班,批卷儿更是可以把试卷儿背回家开夜车,大家十分惊奇,香港老师却是一脸坦然:事前都是签过承诺书的,保密是理所当然的!
谈到补课,陈老师更是十分坚定,补是一定要补的,因为高中的课程很多,完不成就要补课……补课收不收费?……陈老师愕然了:为什么要收费呀!
种种不同,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可能就是区教育局倡导“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所在吧!
五月八日“宽城区国际理解教育行动”启动大会在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隆重召开了了,在启动球按下之后,三校校长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正式缔约姊妹校之好,同步分会场孩子们也在热烈讨论着两地文化差异,参加探讨的庆卓老师还给孩子们带去了紫菜包饭和水果沙拉……
主会场和分会场在在签约仪式结束之后汇合了,一场盛大的学生汇演开始了!内地孩子们在流光溢彩的背景下,十分专业地演绎着《少年中国说》等气势恢宏的节目,香港同学则相对随意,他们用自己的学校和课室做背景,用具体的人物情节再现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大都是孩子们社团活动和自主探究的场景。
看来,陈老师的担心是多余的,他总担心孩子们的演出太随意,而孩子们的坚持也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让在场的长春师生和家长耳目一新,看到了多元教育背景下,孩子们还原本真的快乐身影!不过蔡校长说:内地孩子表演很专业整齐,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最后是中港教育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研讨,蔡若莲博士的分享是压轴戏,一上台,她那温婉的笑意和通体的书卷气就令全场大为折服,不愠不火的语调诠释着她对香港教育的独到理解和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独特见解,让大家耳目一新!
十拾趣
(一)
请问影子同学:你觉得本次招待香港同学,父母最重视的是什么?
答曰:吃!为了能让香港同学品尝到地道的东北美味,爸爸妈妈反复做了多种方案。
请问香港同学:你觉得本次访问你们最怕的是什么?
答曰:吃!吃到吃不下,桌子上还有!
影子同学爸爸妈妈笑曰:“太好了,香港小朋友吃得‘狼吞虎咽’,我们尽到了待客的礼数!”
请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校长蔡若莲博士做做总结:
时间:2017年5月8日晚九时,月朗星稀,柔风习习……
地点:因白日冗务,蔡校长不得观览校园文化,颇为遗憾。是夜,欣然与余于东门入东园,赏明月、品松韵、悟花语,拾级至四楼住宿班与诸生畅谈留影,至二班,与诸位住宿班教师交流。
蔡博士:回香港要减肥了,那大肉串我强吃三只,可是后面还有,后来实在吃不下了!我们的学生们吃不了怎么那么多的东西,最后只好打包,言说饮食太满,总是困倦。
众位恍然大悟:原来香港的餐饮礼节是:要把客人摆在桌子上的东西都吃光才是对主人的最大的尊重!
(二)
回到香港,洁美发来照片,让我欣赏她做的东北菜:共三道菜,一盘儿整齐码着生的胡萝卜条和黄瓜条,一盘儿是香肠,还有一碗是辣白菜,主食是一袋枣味儿东北煎饼,当然还少不了酒,而且是泡着枸杞和东北人参的养生酒!
作为地道的东北人,我不知道洁美一家怎样用这顿东北餐,也许是用煎饼卷着吃吧,就像当年我们在山里采山菜时,在煎饼里卷大葱一样,不过我们是要抹上黄豆酱的,如果煎饼太硬,还要蘸着山泉水吃,能吃出一股清甜味儿。
……
香港访学团乘兴而归,我们也在做着回访的筹备,七年部就有一百多名同学报名;香港师生回去也对长春之行念念不忘,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言。
洁美老师感言:《谁说情难在,我说情常在》
蔡若莲校长感言:《世界因和谐而美丽》
2017年5月10日于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