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作者:易知龙 秀才,2155.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87发表时间:2017-09-18 14:30:48


   这四句话说的还是尊敬师长方面的内容。字面解释是:在路上,如果遇到了长辈,我们应快速向前行礼。而长辈在讲完话没有话说时,出于恭敬心和礼貌,我们应该站在一旁恭敬的等候,看是否还有其他交代的内容或训示。
   现代社会,儒家建立的这种规矩,已经不易在生活中得以体现了。但这种传承并没有完全断绝,少数群体中还能见到。比如在威仪庄严、行持戒律的佛门中,对于老师的尊重,还会如法的行持。如今社会环境变了,若在生活中还像古人延续的那样,会让人感到一些奇怪。古人对行礼、还礼是非常讲究的,而今没有这种礼教如规的土壤,可以说礼节性的表示,除了特定场合,特定时间可以全面展现之外,生硬的模仿,似乎变得有失中道了。现代人与人以“同志”相称,有志同道合之意。新中国成立后,以“握手、微笑”为基本礼节。即便是在长者面前,也基本是用“握手、微笑”等形式表达平等心,表达友好的方式。在生活中,我们就要懂得活用文字,而不能照本宣科。要懂得“适时求变,去芜存菁”,把真正的恭敬心体现出来,就非常值得我们提倡。在面对领导和长辈时,我们应该心生尊敬,即便不以行礼的方式,同样能通过我们其他的形式,如言语、动作的合乎规矩而能被长辈或领导心领神会。以前,读老师的一篇文章,谈到一位朋友带孩子去拜访老师,那位朋友要孩子给老师跪下“顶礼”,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磕头。而老师看到如此情景,也忙磕头还礼。老师这种做法很少人能理解,在我看来老师是不愿“师心自用”,他把自己看的很普通。《道德经》中云:“……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老师一直不以“老师”自居,他的谦德之人品是我一生学习的对象,他不愿誉如美玉,而甘心做普通的石头,他愿做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悟真篇》中云:“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显晦逆从人莫测,叫人争得见行藏。”这是老师的和光同尘,也是老师的愿力。老师把“礼”的认识融化到对生活深刻理解之中,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礼”的教义,值得我们借鉴。
   古代,人们普遍把礼节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让我们看到它的活力和魅力,现代人应该从中汲取它的营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健康,更有价值。

共 9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国是礼仪之邦,不管在哪种场合,讲究礼仪德行,不可造次,否则,便是目无尊长,视作没有教养。文中,作者以儒家之言,解述尊敬师长这种规矩的必要性,理例结合,言之在理,值得传承发扬,欣赏! 【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9-18 14:46:48
  文字蕴理深刻,读来受益,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