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童话之秋”征文】小河秋日(散文)
每至秋日,我的心是欣喜的。
小院门口一株丹桂给这个秋日送来了一阵幽幽的暗香。我坐在书房里翻看着一本彩绘版的《人间词话》,然而心里却想着昨夜给孩子讲过刘禹锡的《秋词》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多么巧合呢!我对于秋的感触,竟然与诗如出一辙!只是可惜得很,我何有诗人那种“引诗情到碧宵”的才能?
此刻,我想起了年年秋日要去的故乡那条小河。在这样的季节里,小河应该是另一番美景的。
小河在两山谷之间,我曾沿山间蜿蜒的公路行驶着,有时候我会停下车来,看山间长得葱郁的庄稼与竹林。田野的田埂上有杂乱的灌木、交错的野草,地里有快收获的红薯、成熟的花生,这些是蓉城龙泉山脉常种的农作物。
我小时候常常听说“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以为成都平原应该盛产丰富的庄稼及特产。但多年后,我才明白,所谓物产丰富的地方,其实是与平原交界的丘陵,那些丘陵地带一年四季才会有丰富的物产。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平原上阡陌交通的乡村、纵横的河流已经被混凝土的高大建筑占领得几乎绝迹了。
我曾经读过杜诗里“城中十万户口,此地两三家”的诗句,那该是多么美丽的蓉城郊外景色啊!而现在看来,我相信诗人一定找不到他曾经的草堂了,所以还是丘陵比较好,因为它还保留着一些原始与自然的景物。我还能看到“细雨鱼儿出”的美景,也能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变幻的境况。
而丘陵之间的那小河,在秋日的细雨中灰蒙蒙的,远山田野都在细雨中静默着。一座拱桥横在小河上,是山谷与山谷连接的纽带。桥面用混凝土铺成,用于通车与行人;桥梁与桥墩是红色的石头砌成的,远远望去有一种古老的沧桑之美。
沿桥而下便是河面,一排排构树生长得枝繁叶茂,那些枝枝叶叶横卧于小河面上。没有风,小河面一片平静,河面上便倒映着那些树的影子来,还有远处的山丘,那水色便一下子暗了下去。
河沿的岸边三三两两的渔者,或坐或立,或谈论着家长里短、人情世故,偶尔的鱼获,会让河沿边一片沸腾。
我也静静地坐在河沿,把长长的鱼竿支在水面,等待着那水中精灵的出现。听着一只水鸟掠过水面,发出“叽叽”的叫声;或者寻脚下草丛中虫子的鸣处。一丛芦苇伸出长长的苇穗,秋日里有些苇穗已经变得淡紫了,那是成熟的颜色,因为美好的秋天来了。我想像着晚秋时节,那些苇絮纷飞的场景,该是多么一幅诗意的风景画呢!
我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一条白亮的鱼儿从水中翻腾着冒出水面,像一位轻盈的舞者在水面上划着深深浅浅的涟漪。啊!一条小鲤,光滑的身子,淡红的尾巴,美丽极了!我把它轻轻地握在手里,又让它缓缓地滑进水草里,看它一摇身子,消失在水草深处。
及至天色渐渐暗下去时,我感受到了河沿微风的凉意,天色欲晚,秋意更浓。我得返回城里去了,回到那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去了。
这一日农野乡下河沿的秋景,是优美的,是醉心的,即便是有一万种不平的心绪,也会在这样的美景中涤荡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