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变迁】返乡或者离去(散文)

精品 【流年·变迁】返乡或者离去(散文)


作者:江西朝颜 童生,56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93发表时间:2017-09-19 14:18:54


   在记忆里,那明亮的乐园如今已隐约难辨,但我知道它存在,并且持久,尽管不是为了我。
   ——博尔赫斯
  
   一、在车轮上滚动的归途
   年的味道,大致是随着车轮的滚动而渐浓渐深的。
   大年二十七,天气清冷。时间是早晨七点半,从瑞金市区开往瑞林镇的早班车已经塞满了人和物。
   那个卷发染成金黄色的女售票员乡音浓郁,调门高扬:“挤一挤,再往里挤一挤。”一些人拖着手中的物品又下意识地挪动了自己的身子。在年关里乘车下村,不啻于上一次战场。要在夹缝里保住一个相对稳固舒适的空间,实非易事。唯一可资安慰的事实是,没有被挤成一张饼,知足吧。
   打量了一下车厢里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风尘仆仆打工归家的人。他们携带大包小包的物品,也许刚刚坐了夜车再转乘返乡班车,大多面露疲惫之色。离家已久,一朝得返,隐隐又含着几丝不易察觉的不安和激动。
   一类是到市区办事或走亲戚返程的人。他们在头天里将自己家中的土鸡土鸭鸡蛋茶油米果等乡间物资运往市区,送给自己的亲朋,或者是一些重要的人。现在,他们大多两手空空,却是一脸满足的神情。
   就在前几天,我的堂姐建华便是这样肩挑手提地来到市区看望我父母。鸡是她自己养的,鸡蛋是她自己攒下的……最后,她空着手从父母家走出,不肯带走母亲硬塞给她的一袋苹果。她说:“农村家里什么都有,只要满叔和满婶身体健康,比拿什么给我都强。”
   如今,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乡村里愿意用最原始缓慢的方法种养土物者也已经不多,人们愈来愈稀罕乡间纯粹之物。事实上,我更加稀罕的是这份弥足珍贵的情义。你没有大富大贵,没有权力可供别人利用,除了那份血脉里的亲情,你甚至什么都给不了别人。但是还有人在大年大节里惦记着你,还有人愿意不顾形象提着蛇皮袋走进你的家门,那么你是有福的。
   还有一类是载着货物返乡的生意人。他们将大件大件的啤酒、饮料、糖果、瓜子等物品搬到车厢里,堆满了过道,还有车身的每一个缝隙。他们是人群中精力最充沛,精神最饱满的一群,时刻警惕着货物是否滚落或被踩踏。过年这几天,乡村的消费力是惊人的。我注意到一些饮料外包装上的名字,“哈哈娃”“王者吉”……这些“李鬼”,它们大多颜色鲜艳,有着以假乱真的形态,又有着比“李逵”便宜得多的身价。很快,它们将进入千家万户,摆在餐桌上,或捧在孩子们的手心里。
   早班车是热闹的。一些相熟的人很快在拥挤的空间里开始了大声谈笑,他们谈论一年的收成,谈论这几天从外地务工回家的人,谈论哪些人又盖了新屋,哪些人全家都搬到城里去了,哪些人买了小汽车……
   是的,坐在班车里返乡的人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都是开着小汽车回家的。
   过年了,总有一大群人奔赴在回家的路上。那个曾经冷清寂寞的村庄,又将暂时地热闹起来。
  
   二、交织着亏欠和弥补的年
   拐过一个弯,再下一个坡,一条河依稀进入视线。河流所环抱的村庄,但是元田村了。
   码得整齐的柴垛、摇首摆尾的土狗、怀抱孩子的妇人,构成了一个村庄安详宁静的一部分。河边上的小学校是这一年新建的,孩子们刚刚在今年冬搬进来上学。校园前临水,后依山,视线极其开阔。霸气的大铁门,阔大的操场,光是看着就舒适敞亮。在这个深山小村里,它显得鹤立鸡群。如果我没有猜错,这应该是元田村有史以来最宏伟的建筑了。
   而原来那所狭窄陈旧的小学校,则简单修了修,成为了村委会的办公场所。现在,我们每到一个村庄,都会发现最好的建筑往往是学校,此言的确不虚。为了争取这个项目,驻村挂点单位可谓费了不少力气。有时候,一些村民会嘟囔着说:“扶贫扶贫,我们什么利益也没得到。”干部们指着这座学校对他讲:“看看吧,这学校不是利了全村的每家每户吗?孩子上学可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呀。”村民也就勾了头,心服口服了。
   是的,虽然说“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在今天仍有部分育人的价值,但我们和所有的村民一样,盼望着孩子们拥有更好的上学条件,尤其是拥有更好的未来。
   已放寒假,学校里空旷安静。过年,孩子们都欢闹着回家等待新衣、玩具、美食和压岁钱了。当然,大多数孩子的父母,也将回来与他们团聚,运气好的,或许可以得到一大笔零花钱。对于长年在外打工的父母而言,缺失的亲情和陪伴,唯有在春节见面时用物质来弥补。他们亏欠,然后弥补,这似乎成了一个乡村留守循环链。至于这样的弥补究竟对孩子有多大意义,谁知道呢?
   事实是,经济和物质的高投入,常常并不能收获人们想要的结果。
   寡居的石秀奶奶领着四五个孙辈一起生活,从年头到年尾。唯独到了春节,儿子媳妇们才会回来。上初中的少女雯雯迷上了玩手机,欠下了高额的流量费。她的母亲不愿意在仅有的几天相处时光里让孩子不开心,于是豪气地说:“大过年的,就让她玩吧,欠多少钱交上就是。”上小学的少年圣圣和涛涛则对玩具枪走火入魔,母亲领着他们到圩镇上挑了最贵的买,人手一杆仿真枪。刚回来,他们就把枪口对准了家里的鸡鸭猫狗,闹得鸡飞狗跳。母亲没有责备他们,而是陪着咯咯地笑。只有那个每天起早贪黑养鸡喂狗的奶奶,气得浑身发颤。
   孩子们的成绩单大多只写着ABC字样,评语也是以鼓励为主。毕竟,这是教育部门的规定。难得回家的父母约略看个大概,并不深究。至于寒假作业,倒也大声吆喝孩子们要去做,但谁也不会真把这些话放心上。长期的分别,孩子本来不怎么与他们亲近,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尽量修复感情。
   我注意到,在这个家庭里,大家都忽略了石秀奶奶的劳碌和艰辛。一个留守老人,为着这几个孩子,她遭了多少罪,生了多少气?她被亏欠的,又将由谁来弥补呢?没有人考虑奶奶羸弱的身子还能支撑多久,没有人想过要留下来,接过她超负荷的重担。
   按照行程安排,大年初五,雯雯们的父母又将踏上南下的汽车。没有人会为这样的离别洒下泪水,多少年来,他们早已习惯了。
  
   三、被削减的欢乐和意义
   这些年,我回自己老家麦菜岭的次数屈指可数。在元田驻村日久,潜意识里我已将这个村子当成了第二个家乡。
   而村庄里的人,很多已经熟稔到可以直呼其名,随意谈笑了。比如在村庄丁字路口开副食店的光钿一家。我的人影儿刚晃到他的那爿小店门口,坐在柜台里的光钿眼尖,即大声喊着招呼我了。我钻进店去,人声嘈杂,几个男人围着那台麻将桌战得正酐,边上还站着几个观战的。过年了,更多的人闲了下来,于是光钿家的麻将桌又恢复了热闹景象。我记得他曾经向我唉声叹气地抱怨过,某某家开了几张麻将桌,人都给吸引到那边去了。现在好了,整个春节,这张桌几乎日夜不会断人。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春节是陪父母陪孩子走亲戚的美好时光。但是我们发现,那些春节返乡的人,真正用来陪家人的时间并不多。他们除了吃饭,大部分光阴都耗在了麻将桌上,似乎唯有如此,方可打发这突然闲下来的手脚。即使不打麻将,也是各自捧着手机,发祝福、抢红包。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与别人聊得欢畅,唯独忘了听一听老人的唠叨,问一问孩子的内心。
   小店的热闹并没让光钿快乐起来,他还在唉声叹气。我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驻村的领导和镇里的干部会安排一次春节走访慰问。此前,光钿连续两年都得到了慰问。两瓶油,一个红包,即使金额不是太多,但他心满意足。可是今年,他盼望的事情没有来到。他向我诉说,但也明白这些并不是我能决定的。四百多户人家的一个大村子,需要帮助的困难户并不单是他一家,慰问的名额总是有限。
   他还有更不快乐的事情要向我说。就在昨天晚上,他家养的几十只鸡全部被人偷走了。鸡舍门半掩着,已是一副鸡去舍空的凄清景象,只残留一股鸡粪的骚臭向外弥散。残疾、年迈、体弱、多病,以他们夫妻的能力,种不了田,这养了大半年的鸡当属一笔不小的家庭财产了。平时都是不上锁的,过年了,贼也疯狂了。据说,一同被偷的,还不止他一家。主妇诅咒了天,诅咒了地,诅咒了该死的小偷,嗓子哑了,眼泪也流干了,一切都于事无补。今年过年,他们连自己养的鸡都吃不上。
   离开小店,我想去看望一下我的联系户龙秀和雪冬。这一年,我几乎每次下村都见不上她们的面,过年了,按理应该回家了吧。但是那两扇门紧紧闭合着,旧年的红色对联已经发白,灰尘毫不留情地蒙上了她们的家门,她们的窗台。“没有,都没有回来,估计在外面过年了。”邻居们这样对我说。丈夫离世多年,这个村庄于她们的意义似乎早已削减。
   事实上,像她们这样不回家过年的人,已经渐渐增多。有的在县城或其他大城市买了房,干脆全家接出去过年了。有的家庭人丁日单,于是投靠了亲戚。一些曾经弥漫着温暖气息的房子正在日渐衰朽,一些生锈的铁锁关上了掩藏在光阴里的故事。
   这似乎不是我想要看到的年味,这似乎不是我理想中的村庄。
   但是,万物存在于此刻。年,来了。
  

共 35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返乡,或者离去,是不同方向的行程,却都是同一种心情下的抉择。无论是返乡还是离去都是有纠结存在于内心的,都是经过内心深处的挣扎之后做出的选择。这是时代发展中必然存在的一个群体。经济浪潮席卷全国,很多人开始从农村涌向城市,跻身于时代脉搏的跳跃中。他们远离故土和亲人,走出贫穷闭塞的小村庄,舍弃了与父母孩子的陪伴,换得物质上的满足,大大改善了经济现状,但同时心灵的创伤却是无法愈合的。故乡的淡漠,孩子的疏于教育,老人的孤苦无依都将是这个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开篇描写在一辆拥挤的返乡公交车上,很全面地将一个社会现实呈现出来,各色人等拥挤在一起,在不同的站口奔向同一个地方——家。这是作者情感的归宿,真情盼望的回归,向我们映射生活的真谛,各自在缤纷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很有导向意义的一篇好文。佳作,流年推荐阅读!【编辑:清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92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17-09-19 14:20:04
  欣赏好文,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分享!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