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专栏作家】人性的软弱

精品 【专栏作家】人性的软弱


作者:月公子 秀才,1597.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12发表时间:2017-09-20 18:07:56

汽车一路颠簸在雪路上,葛琳坐在密不透风的长途车里昏昏欲睡。突然一阵孩子的啼哭吓得她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车里一阵骚动,随着孩子的哭声在大人的安抚下停止后,车厢里又恢复了寂静。
   葛琳向窗外望去,四周一片白茫茫。东北的冬季相比南方来得更早、时间也更漫长。一连几天的大雪改变了田野、房屋、树丛的模样,使原先灰白的色调一下子明亮起来,松软雪白的积雪将一切细细地包裹,随着忽隐忽现的阳光显现出虚幻的景致,将一切真面目掩藏得无影无踪,虚实难辨。
   马路上的积雪已被推到了路的两边,各占据一股车道。道路的宽度缩小了一半,往来的车辆小心地在路中间交汇。纷纷扰扰的小雪不急不缓地飘落下来,在清扫过的马路上留下薄薄的一层,汽车碾过时可以清楚地听见雪发出的破裂声。
   葛琳第一次去这偏远的乡村,作为刚入职的报社记者,她既紧张又兴奋。兴奋的是可以独挑大梁,紧张的是这次报道涉及一起杀人命案。
   就在不久前,这个偏远的乡村发生了一起哥哥杀死自己亲妹妹的案件,但是在这个案件里面临“故意杀人”控罪的有一位与这两兄妹并不相识的女大学生。
   汽车在一段荒凉的旷野边停下,司机扭头对着车里喊道:“王家村到了,穿红衣服的,下车了。”
   葛琳左右看了看,见其它的乘客正在看着自己,这才发现只有自己穿着红衣服,原来司机是在跟自己说话。她连忙拿起双肩包,从堆满各种大小包裹的狭窄过道里挤了出去。
   当车门在她身后关上的一刹那,寒冷的空气迅速将她包围,且急不可待地往衣服里钻,身体的余温瞬间被一扫无余。她不由地打了个哆嗦,连忙将披在肩上的羊毛长围巾在脖子上紧紧地绕了两圈,并打了个结结实实的结。一阵风吹过,空中飘着的雪花突然打了一个急旋,她伸手想接住,可雪像雾一般在她的手边消失了。
   她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记事本,上面是目前为止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也是她手中掌握的仅有的资料。她翻开记事本找到那张简易的地图,地图是同事帮她画的。她将眼前的地理状况与图中的描述对比了一下,确定无误后背起了双肩包。她重重地吐了一口气,又紧了紧包的肩带,沿着眼前这条不太清晰的村路向目的地走去。
   在房舍比较集中的地方,路上的雪有被人铲过的痕迹。不过只是铲出一条很细窄的路,勉强容下一双脚的宽度,而且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雪,应该是铲过后又飘落下来的。不过总得来说这样的路要好走多了,而其它的路段依旧积着约二十多公分的厚雪,她只能沿着别人留下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的缓慢地前行。
   四周是凛冽的寒风,葛琳尽可能地用围巾掩住口鼻。没走多久,艰难的雪地跋涉便使她全身热烘烘的。她松了松围巾,冷热空气瞬间交汇,使她一连打了几个喷嚏。
   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一处较大的房舍。房舍前的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露出灰白色的水泥地面。一些人聚集在那里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她向他们走去,其中一个看见她,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其它的人也在这个表情的引领下停止了交谈,一并齐齐地看过来。葛琳拖着疲惫的身子向他们走去,快走近时,那些人自动地向两边散开,空出一条笔直的“道路”。
   葛琳停在这条“道路”的顶端,向人群问:“请问这是王福田村长家吗?”
   那“道路”两侧的人立即看向其中的一个人,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四方脸,络腮胡子,小眼睛,厚嘴唇,中等个子,很壮实。
   他上前一步:“我就是,你是……”
   “村长好,我是市报的记者,我叫葛琳,前几日跟你打过电话的。”
   “哦,是的,是的。你就是葛记者呀!快请进屋,你怎么自己走来了,不是让你出发前打个电话吗,我好去车站接你。”村长边说边将葛琳向屋里请。
   进了屋,村长老婆热情地招呼她往炕上坐。给她倒了一杯热水,又端来一盘松子请她吃。
   “葛记者,你大老远地跑这趟,究竟为啥?那事不是已经板上钉钉了吗?”王村长问。
   “村长,你说得没错。不过我想多了解一些,毕竟这事不同寻常呀。”
   “唉,是呀。”村长的脸色暗淡。
   “那您能跟我细细说说吗?”
   “说啥呢?我不知道怎么说呀,葛记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那杀人的王木原有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葛琳开门见山地问。
   “这孩子我是看着长大的,小的时候也就比其它的孩子皮了点,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的呀。”
   “那他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没什么人,他,他妹妹,他爸妈,不过他爸早就死了。”
   “他家的生活怎么样?”
   “一般般。”
   “主要做什么?”
   “干些农活,不忙时他妈替人做衣裳。”
   “大多是做一些老爷们的衣服。”村长老婆插话。
   村长瞥了她一眼,让她住口。
   “本来就是。”村长老婆又冒出一句。
   “她也不过就是针脚细些,样式工整些。”村长补充道。
   “他妹妹呢?”葛琳小心地问。
   “哎哟,那个姑娘真是作孽哦。”村长老婆直咂嘴。
   村长不耐烦地将坐在灶沿边上的老婆推了下去:“做饭去,这里没你什么事,女人家家的别瞎掺乎。”
   村长老婆怏怏不乐地走出屋子。
   “不好意思,让你见笑。”村长憨笑道。
   “婶子是热心人。”葛琳笑答。
   “是个热心人,就是有时太热心了,招人烦。”
   “王木原的妹妹是个什么样的人?”葛琳继续问
   “他妹妹叫王云巧,是个乖孩子。比王木原小几岁,不太爱说话。刚说了一个婆家,谁知就出了这事。”
   “村长,能带我去他家看看吗?”
   “他家没有人了,去看什么呢?”
   “我只是想看一看。如果不方便也没关系。”
   “哪有什么不方便,这会就去吗?”
   “嗯。”
   村长立即披起一个长皮袄子,领着葛琳向屋外去。经过院子时朝西头一间屋子喊道:“老婆子,我带葛记者去云巧家看看。一会我们就回来吃饭。”
   那屋里没人应他,村长老婆大概没听见,不然就是生气不愿答他。不过村长似乎并不在意,笑呵呵地走在葛琳的前面。
   村长领着葛琳在雪地和几处不成格局的房屋之间拐了几个弯,葛琳很快便失去了方向。她紧紧跟在村长的身后,生怕落下几步后将村长跟丢了,自己迷了路。
   他们在一处三间平房前停住,这间房舍离村上的其它人家相距一段距离,显得孤零零的。厚厚的积雪压在房顶上,使房子看上去特别的低矮。村长用脚将门前的雪往外踢了踢,露出脚下的台阶。然后在门上方少了一块砖的凹陷处用手摸了摸,取下了一个用塑料袋裹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一把钥匙。村长用它打开了房门,一股比外面更阴冷的空气迎面扑了过来。
   屋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放着一些很平常的简单家什,当然还有家家不能少的大炕。葛琳的视线长时间地停在那炕上,现在上面积了一层灰。而在发生杀人案之前,它上面原本是躺着一个鲜活的生命。
   葛琳似乎闻到血的腥味,虽然她知道人并不是在这间屋里被杀的,但是这里却聚集着死亡的气息和味道。好似有一股浓黑的雾团始终飘在这间屋里无法散去。
   村长见葛琳脸色苍白呆望着大炕,以为她是受惊吓,忙说:“不怕的,这人不是死在这里的。”
   葛琳回过神,浅笑点头。
   “我们回去吧,家里的饭估计也做好了。今晚你就住我家,睡我孩子那屋,他们现在都进城了。”
   葛琳跟着村长走了出来,刚才停了一小会的雪又下了起来。村长锁上门,又将钥匙原样地包好,放回原处。
   村长指着屋子东头的一个小坡,那里同时是一片白茫茫:“云巧是在那被杀的。”
   “那女大学生不是你们村子的吧,怎么会来这的?”葛琳问。
   村长指着远处一个大坡上的挖掘机说:“那边是白梁坡,女大学生是那边村上的。有一条省道将从那里穿过,所以好些路都不好走了,估计她是想从我们这边绕回到自己村上。”
   葛琳心想:“只是绕一下路便将自己‘绕’成了杀人犯,这实在是……”
   在村长家吃过晚饭,没过一会儿,村长领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村长介绍说,他叫胡鸣秀,是村里的大秀才,上过大学,现在回来当老师。那事发生后,他一直协助警方调查来着。
   胡老师主动与葛琳握了握手:“您好,葛记者。我刚从学校回来,村长就把我叫来了,说市里来了一位大记者。”
   “胡老师太辛苦您了。”葛琳笑着说。
   “大兄弟,你还没吃饭吧,我给你弄碗面来。”村长老婆说罢便下炕出去煮面。
   “胡老师,你能具体说说整件事的经过吗?”葛琳说。
   胡鸣秀叹了一口气:“这事真不应该发生呀,经过是这样的。
   那女大学生叫吴明,是十里外白梁坡的人。那天她是学校放寒假,正要回家去。只是因为那边正在建国道,路不通。于是便从我们这地绕回去。那天雪下得大,她下了长途车后走到我们这村附近时天已黑了。据她本人说,当时她非常害怕,可偏偏这时从小树林里跳出一个男的手持凶器勒住了她的脖子。并将她拖进林子,准备施暴。她当时觉得硬拼不行,便对那男人说,简单粗暴换不来感情,咱们先坐下谈谈。那男人虽然仍手持凶器,但松开了勒住她脖子的手,并半信半疑地坐在了她的旁边。吴明趁黑在雪地摸到一块大石头,趁其不备猛地往男人头上砸去,那男人晃了一下,便倒在了雪地里。见男人倒下,吴明立即沿着山路疯跑,跑一会儿实在跑不动了,又生怕那男人醒后再追来,一时间不知往哪里去好。正巧前面有一农家亮着灯,吴明便跑了过去。
   村长老婆端来一大碗热腾腾的面条放在胡老师面前。胡老师谢过,便急急地大口吃起来。
   “胡老师慢点吃,小心烫。葛记者今晚又不走,别急,吃完了再说。”村长老婆掩口笑着说。
   他还是三两口便将一碗面吃了个精光。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又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接过村长递来的一支烟,点着后,一边抽一边继续向下说。
   吴明敲了半天的门,终于有一个中年妇人将门打开。吴明连忙拉着她,请求让自己进屋躲一躲。她跟那妇人说,自己住在白梁坡,从学校回来要回家去。刚才在路上遇到一个歹徒,好不容易才逃脱掉。现在天已黑,自己实在不敢独自再走这夜路了。
   那妇人听了很是同情,便让她进了屋,“这外面黑灯瞎火的,哪能一个人在外面走,别说遇到坏人这么可怕。就是跌到哪,摔了哪也不成呀。你跟我来吧。”妇人说完就领着她穿过灶户,进了里面一间房间。只见炕头的位置有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正睡得很熟。妇人指着那女孩说:“这是我闺女,你今晚就和她睡这屋吧。我跟我的另一个孩子睡那间。”
   妇人走后,惊魂未定的吴明怎么也睡不着,她躺在炕上也不敢乱动,生怕吵醒这家的闺女。不知多久,吴明听见有人敲房舍的大门。她的双眼在一片漆黑中寻找可见的光亮,一盏油灯的微光从门缝处闪过。
   随着门的开启声,传来妇人惊恐的声音,可她只说了一个字:“血……”便没了声音。吴明觉得蹊跷,蹑手蹑脚爬下炕,从门缝往外看。
   一个男人正用手捂住那妇人的嘴,压低声音问:“是不是有个女的来咱们家了?”妇人摇了摇头。
   “别想骗我,我都看见雪地上的脚印了。”男人狠狠地说。那妇人只好点了点头。
   “她在哪?”男人小声喝道。
   “儿子,你这是想干什么呀?”妇人颤巍巍的小声地说。
   “你看不到吗?我头上的血,那女的是想我死呢!没那么便宜,我非宰了她不可。”
   “别呀,儿子。杀人是犯法的呀。”
   “少费话,她非死不可。”男人说完准备进里屋。
   妇人拉住了他:“不行呀,不能呀。”
   男人突然将手中的长刀架在妇人的脖子上:“你再拦我,我先杀了你。快说!她在哪?”说着他将手中的刀又用力推了推,妇人疼得连连摆手。
   “她和你妹妹在那屋炕上睡觉呢!”妇人指着吴明睡的房间。
   “她睡哪边?”
   “炕头是你妹妹,她在另一头。”
   吴明听见,明白自己这会真的是在劫难逃了。可是她不甘心,决定再赌一次。于是她迅速将妇人熟睡的闺女连同被褥一起拖到自己的位置。再抱着自己的被褥在炕头蒙头躺下。
   没过几分钟,房门被推开,黑暗中男人与妇人直奔“吴明”而去,男人卡住了“吴明”的脖子,妇人抬着“吴明”的脚,两人一起将“吴明”拖了出去。
   见他们向东头的坡上去了,吴明立即朝着相反的方向拼命狂奔。
   “啊……”村长老婆张着嘴,久久合不上。
   “就这样云巧被她哥哥一刀毙命了?!”葛琳紧锁眉头。
   “是的,一刀切过颈动脉。”胡老师神情凝重。
   村长一边抽着烟一边摇着头:“可怜呀,一个好好的女孩子就没了。”
   “据说第二天警察就带走了已到家的吴明。”葛记者说。
   胡老师没有答话,低着头,看着脚前的一块地,似乎还沉浸在那个“疯狂”的雪夜里。他猛吸了两口烟,将烟头丢在地上,用脚碾了一下,继续说着。

共 65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具有普法教育意义的好文章。整个故事从报社记者葛琳的采访、胡老师的回忆中徐徐展开:有个女大学生吴明,因学校放寒假便回家,途经一小树林时,跳出一男手持凶器勒住她脖子,欲行施暴。吴明机智地与凶手周旋,并趁其不备用石块将其砸晕。吴明一路狂奔,逃至一户亮着灯的农家,向女主人讲明了情况,女人便让她躲在自己家中,并与其女儿同睡一床。不知过了多久,又有人敲门,吴明发现进门之人正是那暴徒,而且竟是女主人的儿子。那男人不顾母亲的苦苦劝说,非要杀了吴明不可。无奈,吴明急忙将熟睡的女主人的女儿与自己换了一头。结果,暴徒杀死了自己的妹妹。第二天,警察带走了吴明,说是涉嫌故意杀人罪。此事一时激起了广泛争论,最后法院判吴明故意杀人罪成立,但同时认定其系“超法规出罪事由”,免于刑责。所谓“出罪”,通俗讲就是不认定犯罪,分为法定出罪和超法定出罪,本文所及就是超法规出罪,也即法律未明文罗列的免罪情节。由于我国“运动”多,“严打”多,以及受“文革”影响,“重入罪轻出罪”现象严重,法官怠于适用刑法第十三条但书中的出罪规定,无罪判决异常艰难,这是违背正常的司法规律的,因而制造出了不少冤假错案。近些年,我国的司法改革快步推进,“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等原则得到普遍执行,一批冤假错案得以平反纠正,既充分保障了人权,也体现了司法的公正,一个法治中国正在形成。一篇很有意义的小说,力荐共赏。【编辑:醉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21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童        2017-09-20 18:09:48
  作者你好,小说视角独特,很有意义。欢迎继续赐稿短篇栏目。
回复1 楼        文友:月公子        2017-09-20 18:45:46
  醉童老师,辛苦您了。
2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7-09-20 22:50:31
  欣赏,学习。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回复2 楼        文友:月公子        2017-09-21 16:28:53
  谢谢好文友。
3 楼        文友:阳媚        2017-09-21 08:36:41
  祝贺友友小说精品!具有警世意义!期待更多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月公子        2017-09-21 16:16:20
  谢谢阳媚老师关注,我会继续努力。
4 楼        文友:雅润        2017-09-21 09:19:19
  恭喜公子,小说越来越精彩。祝贺!
雅润
回复4 楼        文友:月公子        2017-09-21 16:20:00
  谢谢雅润老师。
5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9-21 10:20:19
  祝贺月公子,再获精品!
寻找姚黄
回复5 楼        文友:月公子        2017-09-21 16:20:49
  谢谢!姚黄老师,我也很喜欢你的文章。
6 楼        文友:老土        2017-09-21 12:13:25
  总想编辑月公子的美文,却又错过了。恭喜加精,企盼新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月公子        2017-09-21 16:24:01
  可以点名编辑吗?下一篇请老土老师指正。
7 楼        文友:醉童        2017-09-21 14:27:47
  能写如此专业的文章不易,我做了多年律师一直想写些此类文章,却总开不了头,向你学习,祝贺获精!
回复7 楼        文友:月公子        2017-09-21 16:28:13
  原来醉童老师是专业人士,早知向您请教了。
8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23 10:49:20
  恭贺老师佳作获精品,问好学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9 楼        文友:大山无影        2018-01-11 18:34:24
  读后感受颇多,吴明既然也犯罪,我深感震撼。
10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01-11 19:50:27
  很喜欢这篇文章,故事中彰显法理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