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潘金莲的前世,今生,来世

编辑推荐 潘金莲的前世,今生,来世


作者:在外飘泊的浪子 童生,616.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486发表时间:2017-09-23 08:48:39
摘要:潘金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名了,无论是历史真实当中的她,还是文学名著中的她,她早已超越了自身,成为了中国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了解潘金莲这个人物,不管她是历史当中的,还是文学名著中的,对于时下的我们仍有警示意义!

潘金莲的前世,今生,来世
   这两段文字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武松比潘金莲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手段更加毒辣血腥,过程更加触目惊心。老实说,武大的死只是死相恐怖,过程其实很简单;潘金莲之死不但死相恐怖,过程极其残忍!况且,作为以义为重的武松来讲,杀了潘金莲,杀了西门庆,却独独没有杀作为始作俑者的王婆,着实让人不解!更加离谱的是,同样是杀人。几百年来,从来没有人说过武松半句坏话,都是溢美之词;几百年来,潘金莲都遭到口诛笔伐,一致声讨。饶是如此,直到今天,人们谈起来,依然难消心头之恨。原因很简单,武松为兄报仇,实乃天经地义,站在了传统文化道义的制高点上,所以人人不觉得武松过分,为其呐喊:潘金莲谋杀亲夫,其罪当诛,站在了封建礼法的最对立面上,人人得而诛之!换个角度看,如果是武大在外寻花问柳,小妾以同样的方式谋杀了贤妻潘金莲。那么,义气为重的武松,会不会以同样的方式为嫂报仇呢,很值得怀疑!
   潘金莲之所以名扬天下,成为永不可饶恕的对象,除了《水浒传》的作者将她成功塑造为一个毒妇与淫妇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通过《水浒传》中潘金莲这一文学形象经过艺术深加工,经过吴月娘,李瓶儿,春梅,陈敬济等人的烘托,使得潘金莲毒上加毒,淫上更淫,成为败坏封建礼法的第一千古罪人,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无出头之日!
   其实,就单以《金瓶梅》来看,兰陵笑笑生的确是个大善人。他写出了以潘金莲为代表的一大群女人的冤屈与无奈,控诉了那个封建时代的暗无天日与罪大恶极,为后来《红楼梦》的横空出世提供了宝贵经验。不管潘金莲如何毒辣与淫荡,处在那样一个以西门庆为恶的大家庭里,所有的女人都是玩物。她们别无所求,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活下去,不要死在别人头里。面对西门庆这样的浪荡公子,要想活下去,活得比别人好,无论是作为潘金莲还是别的什么女人。你唯一的资本就是身体,把身体当作唯一的利器,投其所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尽可能地伤害别人。换言之,兰陵笑笑生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潘金莲,较之《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而言:《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是活的,她有各种欲望,像是个“人”,《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就像是个死尸,完全没有生命力,像个“鬼”。几百年来,我们之所以对潘金莲始终耿耿于怀,就在于她始终徘徊在“人”与“鬼”之间,不人不鬼地活着。她不好过,我们也不好过,一直念念不忘,万般纠结!
   综上所述,可以实是求事的说,潘金莲的悲剧完全是不由自主的。她自己没有半点把握,不管她情愿与否,怎么挣扎,她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这是那个时代固有的封建礼法所导致的悲剧。天下间的女人,除非你认命,否则,反抗的结果就只有死路一条!潘金莲不认命,她选择了反抗。无论是在《水浒传》中,还是在《金瓶梅》中,潘金莲都在拼尽全力的反抗,不管她是取悦武松也罢,还是和西门庆勾搭,她只是想要一个女人最起码的幸福。哪怕这幸福只有瞬间,她豁出去了。仅从这点上来看,潘金莲无愧于封建时代社会下,最勇敢的一名斗士,不惜身败名裂,尸首异处。可惜,她的美貌葬送了她,她的勇气害死了她!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她没有要的权利,只有付出的义务。这是封建礼法给她上的一道无形的枷锁,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都被牢牢地套上了那道锁,没有人能挣脱得开!
   因此,我们可以说,围绕着潘金莲身边的五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害了她,却又不是出于自己最真心的目的要害她。张员外因为一己之私不得满足,强行将她送给武大郎;武大郎因为一己之善,任由邻里欺负,最终举家搬迁;武松因为一己之义,对于潘金莲之举怒从心起,最终杀嫂报仇;西门庆因为一己之势,不择手段巧取豪夺,强占潘金莲;王婆因为一己之利,巧设毒局助纣为虐,诱骗潘金莲。这其中,潘金莲当属最无辜,这五个人,除了武大,她谁都得罪不起,谁都可以置她于死地。可是,偏偏武大最没用,天下人都欺负得起。他简直就是个橡皮玩偶,任人摆布。
   这里要着重强调一点:我只对潘金莲的悲剧性作一个挖掘性拓展。并不是说张员外,西门庆,王婆这些人有多么好,他们作的恶,不是这里重点讨论的对象。在《水浒传》与《金瓶梅》两部小说里,作者已经对他们的恶行作出了判决,不再重复。
   可以说,潘金莲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有悲剧性。这种悲剧就好像《红楼梦》中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所有苦命女子一样,都是屈死于封建礼法,冤死于传统道德,跟中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这要归罪于封建制度下的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它们就像孙猴子头上戴的那金箍咒一样,不听话就惩罚你。却从来不站在孙猴子的立场上看问题,凭什么猴子就不能有自由,有自己独立的想过的生活。干吗非得听命于人类,顺从于他们的意志?退一步说,中华文化当中的仁义礼智信都是精髓,都是做人之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以传承延续的根本性保证。话说回来,从社会生活层面的角度来看,善良何尝不是做人之根本;信义何尝不是立身之基础;权势何尝不是安命之所在;私心何尝不是人所共有之;利益何尝不是人所追求之;礼教何尝不是人所向往之;潘金莲只是一个小小的弱女子,就算她有通天彻地之能,要想同时兼顾善良、信义、权势、私欲、利益、礼教,别说是人,就算是神,恐怕他也不能同时兼顾而游刃有余地处置得当。从单纯的人性方面来看,似乎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饶恕,都没有到罪无可恕的地步!现实却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站在了善良、信义、礼教一面,义正严辞的批判腐朽的权势、利益、私心;背地里却心安理得的追求着权势、利益、私欲,而若无其事地背叛了当初的善良、信义、礼教!
   话说回来,潘金莲又是极其幸运的,在她那短暂的一生中,至少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人:武松!不管最后结局如何,她的生命曾经因为武松的出现而精彩过。虽是瞬间的精彩,毕竟激起过潘金莲内心深处的莫大喜悦。潘金莲无疑是有超高眼光的,她选对了武松;潘金莲又是极其鲁莽的,她错看了武松。这就好比《红楼梦》中的贾瑞,他也是极具眼光眼力的,偏偏喜欢上了那个王熙凤;可是他又是极其愚蠢的,毒设相思局,悄无声息的死在王熙凤手里。所不同者,曹雪芹是个大善人,慈悲心极重,他给了贾瑞重生的机会;而无论是作为施耐庵还是兰陵笑笑生来讲,他们没有给潘金莲这样的机会。甚至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留给她的只有死路一条!让她惨死在封建礼法的屠刀下,万劫不复,让后人引以为戒!
   遗憾的是,无论《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还是《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似乎都忘了一点。潘金莲这个女人无论是淫荡也好,还是毒辣也罢,无论她是“人”也好,还是“鬼”也罢,潘金莲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形象是极其成功的。成功的同时两位大作者也忽略了一点。其实,就书中潘金莲来看,她远远不止是一个淫妇,毒妇这么简单。依我理解,潘金莲更像是一个怨妇。书中写的并不明显,两位作者并没有对潘金莲有过多的心理描写,未免遗憾的紧。我宁愿相信,潘金莲的心里一定是有怨的,而且怨气极重。她的怨妇形象明显大于她作为一个淫妇与毒妇的文学形象!只是她的怨不明显,从未被提及。我们几乎不知道她还有怨,使得后人往往记住了她的淫荡与毒辣,从未想过她内心的怨!话说回来,潘金莲的怨也无从谈起,怨谁呢?怨张员外心狠,还是怨武大窝囊,或者怨武松绝情,还是怨西门庆混蛋,怨王婆毒辣?归根结底,要怨也只能是怨自己,谁让自己命运不济,谁让老天爷不公平?谁让自己偏偏的是个女儿身,不是个男儿汉!怨来怨去,怨没有任何意义。怨也好,不怨也罢,自己这一生就是这样了,彻底完蛋了!
   这里我郑重强调一点:女人的解放不代表性的解放,性的解放也不代表女人的解放!潘金莲的解放也不代表潘金莲的性可以解放,性的解放也不代表潘金这个女人可以解放。应当较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说:在潘金莲所处的那个封建时代,无论是性解放还是潘金莲解放,潘金莲作为天下所有女性代表的一个缩影,永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尤其是在性方面,她没有任何平等对话的权利,只有被男人奴役的无止境的义务!
   当然了,我们品读潘金莲这个人物的同时,也应当客观的,理性的,实是求事的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历史上真实的潘金莲的确是大家闺秀,是封建时代所谓的标准好女子,可谓是潘金莲的前世;作为文学艺术形象上的潘金莲,毒也好,淫也好,这个艺术形象是相当成功的,没有冤与不冤之说,这是潘金莲的今生;作为潘金莲的来世,我可以极其负责的说:将来如果我们可以理性的,公平的,客观的看待与评价潘金莲这个真实人物与文学人物的时候。潘金莲的来世就一定是光明的,是大有希望的,是具有里程碑式的启示意义的。

共 1962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潘金莲,出自《水浒传》中的人物。北宋年间有一户潘姓人家。潘员外为人开明慷慨,生有一女起名金莲,本也是一户小康之家。不想一场大火把潘家烧得干干净净,潘氏夫妇当场遇难。小金莲那日外出踏青正好躲过此劫。可怜金莲那年才十四岁,家中惨遭不幸,她哭得死去活来,不得已为了葬父埋母,卖身于邻县王财主家为俾。金莲天生丽质,卒被主人所污,嫁于武大为妻。武大貌丑家贫;其弟武松却天生神勇,醉打白额虎,更被委为都头之职。金莲私心仰慕,竟对松百般挑逗,松怒而远走东京。时西门庆看上莲之美色,买通淫媒王婆与金莲相好。为绝后患,庆毒杀武大。松回家得知武大死讯,大悲,后查出武大是被庆毒杀,愤而为兄报仇,于狮子楼击杀西门庆;更在武大灵前手刃金莲。潘金莲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潘金莲的成名,当然是缘于施耐庵先生在他的《水浒传》的描写。后来又成为《金瓶梅》一书的女主角,乃《水浒传》故事的延伸,潘金莲成为不折不扣的荡妇,“欲火烧身,淫心荡漾”,西门庆被潘金莲多灌了春药,最后精尽气绝。《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个有罪的人。但她的罪在于她杀死了人,而并不是她个人品格上的堕落。她不应该承受数百年中国人一直的“淫妇”等道德意义上的唾骂。尤其当我们再深一步追究她为什么会杀人,怎么走上杀人之路,以及其中的道德内容,我们就会发现,潘金莲的生命,实在是一种巨大的不幸,一个巨大的悲剧。文章分析了潘金莲之所成为万夫所指的淫妇毒妇,除了她所遭遇的张大户、西门庆、王婆等不良之人外,封建礼教才是真正的万恶之源。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3 09:11:23
  无论潘金莲是淫荡或是毒辣,都文学艺术上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她的死其实是与封建礼教有着很大关系的。《潘金莲的前世、今生、来世》揭秘了这层关系。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3 09:12:06
  感谢赐稿江山作品赏析,欢迎继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晚茶清香        2017-09-29 15:21:11
  分析有层次!
好人一生活平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