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生云南
曾经我好像去过云南,但说不上那里有什么的特别,所以这样仔细想来那也可能就是在梦里。但是讲真话,我是真的超级喜欢云南那个地方。
最近在看《云南味道》这样的一部记录片,你可能会说,我喜欢那里是因为那里的美食。这个我并不否认,我确实是一个喜欢美食的人,但我也是一个喜欢美景的人。老想着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是感觉那样真的好帅。但是,人总是活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很多时候就是自己都不清楚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我也不将去追寻这样一个无解的故事,就想踏踏实实地走好现在所走的每一条路,哪怕将来没有机会去自己神往的云南。
首先接触到云南这个词是在小学的时候,那会课本可以任意写活每一个好的地方。我从那里知道云南有蓝天、白云、还有花海。这三样的东西大概在我向往自由的世界里应该是最主要的吧,总觉得向往的自由就该是这样的空旷,就觉得只要到那里自己又将会莫名其妙地变成高原上的神鹰,即使飞在云南那样地势并不高的地方也会有矫健的身影。这可能就是一种梦想的力量吧。
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加,我钟情的可能并不是哪里有蓝天、白云还有花海。更钟情的确是那里有什么好玩的甚至是好吃的。具体来说就是特别的关注人文,不好意思,这样说就有点儿太显得高傲了。但是总的来说,我关注的东西的确变了。
在《云南味道》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质朴。那种质朴就是相当的出神入化,就拿他们做饭的炊具来说,就是原生态的,一个貌似茅草屋的房子,四面敞开,正中间有一个火盆,很独特!他们就在那上面烹饪出各种各样的食物,让人显得不可思议。这和城市的现代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那里每个人的脸庞也是质朴的纯粹,没有精致的妆容也没有昂贵的服饰,他们都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打扮。可是当每次笑起来的时候却是那么的好看,这就让人不由得怀疑我们的审美标准,我们是该以无形的美为原则还是以装饰的美为原则。
鸡鸣、犬吠、娃娃叫是农家的典型也是一个历来的标准。这也许说明还是有魅力的吧!云南就是这样的典型,鸡在院子里悠闲的啄着食,狗不时的对着行人叫上几声,还有可爱的小孩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尽管那里的小孩或是大人在面对摄像机的镜头时稍显的有点儿羞涩,可是依旧很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最常见不过的景象了。在《云南味道》中一个又一个的片段,不断地重复这这样的过程,可是一点儿都不显得呆板、厌烦。反而让人觉得很喜欢,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就说来,相比城市的灯火和繁华,云南的夜晚即使是那样一盆不明亮的篝火,也显得更加的舒适。在那里有成千上万的游客,他们都是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现代化的大城市,今天为何他们会去哪里?难道不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舒适的吸引吗?
现在的现在、以后的以后,我可能再也不会像小时候写一个喜欢的地方浓墨重彩用蓝天白云来形容,表现的我有多爱。我可能会更加的关注那里给我的心理愉悦,只要心里愉悦了,哪里都是天堂!
有生之年,我一定要醉生于云南,在那里认真续写我的醉生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