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间百态】四姑娘山仙境(游记)
22日上午,我们离开长坪沟村去往约二十公里外的双桥沟。双桥沟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成熟的景区,乘坐景区巴士到海拔3800米的最高处,中途不停车,游客由高处往下行,中途有五个停车点,每个停车点都可以自由乘车。坐在车内,我们边听司机兼导游讲角没路景色,边向窗外张望找寻导游所介绍的景致。周遭是莽莽苍苍的树林、高山草甸、高山野花、清澈小河、重山峻岭峰峦叠嶂,岭上白云起伏霏霏,雾汽蒸腾,雨中的山色,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雾开合,在若有若无之间游弋,“奇采与幽姿,缥缈皆自然。”一片朦胧幽美。
景区大巴行至两座隔河对望的雪峰(四姑娘山有20多座终年积雪的山峰)脚下,司机提醒大家终点到了,下车自由游览。车外雨势减弱了,大家下车缓行慢动,在停车场微微喘息着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环境。待大伙儿解决完人生三急,环境也适应的差不多时,雪山原本被黑压压的云层遮盖着,此时却纷纷冲破云天,一点一点的显露出来,宛如事前安排好的节目表演,帷幕徐徐拉开,演员华丽上场,霎时没有人还记得自己有高反,都将双手举机齐眉,除了人们嘴里不断发出的各种赞美声,最多的是紧锣密鼓的“咔嚓,咔嚓”声,都想紧紧抓住这美丽的一幕,生怕它退场。这就是一场为我们安排的演出专场,十几分钟后,云幕再次落下,雪山又消失在雨雾中。我又感觉到高反的存在,此时身边七八名年龄当在六十五以上的小团队有说有笑的经过,还不是的摆出各种“PS”摄影,我不禁好奇的问一位大姐“你们没有高反吗?”,大姐说“没有,我们前些日子刚从西藏回来,去西藏我们也没有高原反应。可能我们年龄大了,需要的氧气少了,所以都没出现高原反应。”这让我感到很新鲜,原来一直认为体质好的人才敢去西藏这类危险大的地方,年龄越大体质越弱,越不敢去那些地方,这群大哥大姐却给了我个耳目一新颠覆三观的说法,对梦里都想去而又畏惧身体吃不消的西藏又燃起了希望之火。在双桥沟颠覆我三观的还不只这个。“夏天穿棉袄——不是时候”这个歇后语一定不是来过四姑娘山地区的人所创造。一年里分四季,四季里“夏”这个季节总是与“热”相关联,这些常识在这里会让你全部成为错误答案。四姑娘山一日里便可有四季,在双桥沟我完全一副冬天的装束:秋衣+羽绒衣+加厚冲锋衣,外套雨衣,那冰冷的寒气还是能将它们穿透。
双桥沟的山美,水也美。一条宽阔的河流从景区上游来,到景区门外出,实则双桥沟景区就是这条河流的一段与它两岸的山,山是景区的骨架,这条河就是景区的灵魂。河水时而静默轻流清明如镜,山峰倒影碧波盈盈,时而咆哮奔腾白浪翻卷,飞流激荡。它滋润着周边的土地,肥沃的土地孕育出遍野鲜花,满山青翠。雾在林间飘渺,烟树重重,云盖满了峡谷山峦,如大海波涛不停涌动,水在脚边欢歌。我等漫步在婆娑细雨中,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双桥沟里,既有低山地带常见的成片桦木林、耗杨林、青枫林,也有高山地带的云杉、冷杉、红杉,河岸边还有成片的沙棘、灌木、落叶松。四川红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游客问司机“怎么就认得是云彬还是冷彬?”司机说“看叶子,枝叶长丝丝状的就是冷彬”,因此我认识了冷彬,它的枝条类似于垂柳,是向下垂的,而云彬枝条是高昂着头直向天空的。我们亲近的最多是沙棘树,双桥沟满河滩的沙棘林,山西一带的沙棘树是灌木,叶片长披针形,双桥沟的沙棘是树,是大树,叶片椭圆形,比山西沙棘叶要大一些。每一棵沙棘树都形态优美别致,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盆景。有一棵早已枯死的千年沙棘树,直径近一米粗,在它的树皮上又支生出新的树干也有碗口粗,长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在一处宽阔的水域,里面有很多高大的沙棘树,死而不倒,死而不朽,不知是要证明什么,还是要抗争什么,还是“恨郎情似水,妾心如石,此恨难休。”在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红肥绿瘦里,它们就那么特立独行的挺立于水中,送给游客一幅别样的风景。
中午快两点,游兴正浓时,家中传来老父新突然仙逝的噩耗,我们匆忙出景区,到景区外吃完饭已是下午三点多,不能自私的让同学与我一同返程,我问饭店老板是否可以租到车坐,饭店老板要一千多元租车费才肯往双流机场送,同学们考虑到可能还得走夜路,我一人回去,司机把我扔到那人烟稀少的山沟也没人找得到;再者,我当夜去了机场,也坐不上飞机,得第二天才有班机,况且我还得买全额机票,身上带的钱也不足,没让店家去送。最后决定,同学们把我送到一个可以坐到车的镇上,镇子的名字不记得了。路边有一家供来往大车司机食宿的客栈,安排我住到那里,并跟店主约好黑出租第二天送我到机场(是被店家转卖到一个更大一点镇子的送货车上到机场的,差一点被甩在机场货场。),帮我订好了第二天的飞机票,他们才继续剩余的行程。我则于第二天独踏上归程。衷心感谢同学们在我六神无主阵脚全乱时,给予我热情的帮助和周到的照顾!
四姑娘山是一个人间仙境,是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