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警】重读《阿甘正传》(散文)
重读《阿甘正传》(散文)
作者:兵心
三十年后重读《阿甘正传》,是受一个不知姓名的七八岁男孩的惊人之举所至。每当想起这个话题,心里总觉得沉甸甸的。
那是一个夏日的上午。在通往火车站的公交车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幕过目难忘的场景。
车上人往拥挤不堪,有两个乡土气息很浓的一老一少。男的四十多岁,个头不高,蓬乱的头发下,黑瘦的脸庞上往下淌着汗水,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透着难言的哀伤。隔着那件汗渍斑斑的破旧衬衫散发出的酸臭味,可见,大热的天可能几天没有洗过澡,换过衣服了。他周围的人,都以异样的目光和他保持着距离,有的还说些不咸不淡的话。男人十分伤自尊的低着头,手扶着座位的靠背边沿尴尬地站着。近贴他身边的小男孩,看上去有七八岁的样子。在他脏兮兮的身上,除了那张稚嫩的娃娃脸上,一汪忽闪有神的大眼睛特招人喜爱外,他用双手紧紧抱着的一个破旧的沉甸甸地帆布袋,引起了我的注视。我心自暗想,为啥大人不提包非要让孩子抱着呢?
公交车停靠站台,座在孩子身边的一名中年妇女,捂着鼻子匆忙下车了。“孩子,你快坐一回吧。” 乡下男人十分痛惜的跟孩子说。孩子可能是太累了的原因吧,没有推辞,顺势抱着包座到了座椅上。
“阿姨,你过来座吧?” 孩子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热情的招呼着一位挺胸凸肚刚上车的年轻孕妇。当年轻孕妇随声看到满身污秽脏兮兮的孩子时,她的第一反映,不是对孩子主动让座说声谢谢,而是本能的向后退了一步,只是诧异的看了一眼孩子,既无语,也没坐。
站在孩子旁边的男人拉了一把孩子的衣服,也没说话。孩子不以为然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十分认真的用右手的衣袖反复擦拭了几遍座椅。又回身对孕妇说:“阿姨,你快坐吧。不脏,我用衣服擦过了------” 孕妇在众目睽睽之下,红着脸安然的座下了。
“这孩子真懂事。” 我不由自主地对面露喜色的孩子说。孩子对我憨厚地笑了笑,很自豪地接着我的话题说道:“我做的不好,妈妈经常批评我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我要像阿甘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真是语出惊人。我以惊奇的眼光看着孩子的脸,他稚嫩而天真的目光里透着自信的坦然和镇定。我好奇的问孩子:“你看过《阿甘正传》?”“我看过。”“你能给我讲讲《阿甘正传》里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
我的问话好像提起了孩子的精神,他用力往自己瘦弱的胸前抱了下手里的包,俨然像个小演讲者,滔滔不绝地打开了他那带着稚嫩童音的话匣子。他说,阿甘是美国人,从小是个弱智的孩子。可是,他单纯善良,勤奋好学。不论干什么事都有顽强的决心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上过大学,还成为大学的足球明星、世界级乒乓球运动员、摔跤选手、国际象棋大师和商业大亨。他还当过兵,成为了战斗英雄。美国的总统还接见过他给他授过勋章呢------
他略为停顿了一下,稍加思索后接着说:写阿甘故事的书我已看了好几遍了,我最喜欢书中“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走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就像各种巧克力……”
孩子正在兴致勃勃的时候,一声急刹车的声音,让一车人措手不及,孩子也差点儿摔倒。可是,既是在如此的惊慌失措中,孩子怀里还是紧紧的抱着那个沉甸甸的包不放。
公交车已平稳行驶,缓过神来的我,急不可待地问孩子:“你才这么小,是谁教你看这些书的?”“是妈妈。”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着我的问话。此时的我,对这位有远见卓识,育才有方的妈妈,心中的敬佩之意悠然而生。“孩子,你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五天前是我们村学校的老师。” 孩子的话,让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急忙向孩子追问一句:“现在呢?”只见孩子瞬息间脸上失去了天真的笑容,眼窝里的泪珠儿,顺着那张黑瘦的小脸蛋儿,吧嗒吧嗒地滴落在他双手抱紧的帆布袋上。“妈妈在这个袋子里……” 孩子用悲凄的哽咽声回答我。
孩子的话让我瞬息间打了个寒颤。座位上的孕妇开始焦躁不安起来,周围人也都以惊异的目光盯着孩子怀抱里的袋子。这时,站在孩子身边一直没说话的男人,对在场的人说了这样一断悲凄的往事。他是孩子的大爷,他的亲弟弟,也就是这个孩子的爸爸,几年前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弟媳妇,也就是孩子的妈妈没有再婚。她是他们村里小学校的一名老师,一人带着孩子边教学边种地。尽管家里的日子过的很艰辛,可她很热爱那个学校和那些孩子们,全村人也都很尊敬她。为了能让家里的日子过的好一点,她利用学校放署假的空,带着孩子到城里的建筑工地打工。谁也没想到,就在开学前准备离开工地回家的前一天,被工地上掉下的砖块砸中了头……孩子抱着的袋子里,就是他妈妈的骨灰盒。
瘦骨伶仃的孩子在轻声的抽泣,我和车上周围的人陪同孩子也在一起流泪。人死不能复生,那么懂事的孩子也太可怜了!车上也不乏有良知的好心人。有几位上了岁数的妇女,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掏出钱来给孩子,孩子摇摇头。我起身轻轻拉过孩子,让他坐在了我坐过的略带微温的座位上,用手抚摸着孩子微微颤抖的头,附身轻声问孩子:“孩子不哭!你还想继续读书吗?” 孩子果断的回答“想!”“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住那里吗?我想资助你上学读书好吗?” 孩子以天真无邪的目光看了我一眼,他没有说话,还是对我摇了摇头。
我带着怜悯之心失望的下车了,可孩子那张天真的脸庞和充满“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走自己的路。” 的坚韧眼神,却已深深地置根于我的脑海深处,也让我浮想联翩。
想起来,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曾记得我在部队当连队指导员的时候,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去市里的书店。在翻阅各类图书的过程中,在书架不起眼的位置,无意间看到了《阿甘正传》。正是在书的扉页处的“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 的极具哲理的话吸引了我。对于《阿甘正传》这本书,利用训练的间隙和休息时间,已记不清楚看过多少遍。在漫长的苦与乐交融的军营里,在励志与拼博的激情岁月中,我能从一个贫困且位卑的农民的苦孩子,向阿甘那样,靠忠诚,信念和执着,在直线加方块平淡枯燥的军旅生活中,把自己做到最棒。为了做最好的自己,从未停止过追梦的脚步。
岁月沧桑,兵心不老。在脱下戎装后的时光里,说实话,也曾迷惘过,懊悔过。一时间,就像迷失航向的小船儿找不着北一样,对什么都引不起兴趣。是书本的力量,像万有引力般,又修正了我的人生归迹。特别是自退休以来,除了全力尽孝,以弥补因二十年当兵在外对父老欠下的良心债以外,看书写字充溢着我的精神生活,就当是老有所乐,装扮成文化人吧!
尽管年逾花甲,可农民孩子诚实厚道,土里土气,节俭朴素的秉性难移,实难脱胎换骨。吃穿从不讲究。只为粗茶淡饭果腹,不求玉食美味佳肴。因为,有生以来本就粗糙的胃,也经不起那般山珍海味的折腾。至于穿衣吗,不是买不起,而是在部队穿肥肥大大的衣服习惯了,高档品牌的衣服穿在身上总觉得浑身都不自在。只要穿着舒服,朴素大方,不埋汰就好。省下的钱我宁愿多买几本喜欢的书。闲暇之余,沏一杯不算太劣质的茶,逗趣儿给老爷子开开心,再胡乱涂鸦几笔心声之作。每天的小日子,可谓悠哉的神仙一般,又何乐而不为呢!
说实话,读书是我从小的向往。只是该读书的年龄生不逢时,受文革停课闹革命的影响没有多少书可读。让我庆幸的是从军二十年军营大学校的熏陶。尽管没有进过一天军队的正规院校,可有机遇博览群书的梦寐萦怀,让两本大红的大专自学文凭为我积淀了蓄势待发的动力源泉。军营是我的大学,知识是改变我人生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命运之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这笑看夕阳无限好的花甲之年,得以静下心来,再认真地细细品读几本像《阿甘正传》这样的励志好书,虽说再也读不出黄金屋,颜如玉。但它却能让自己慢慢读懂生活的真谛,读出心中的那份坦然与淡定。将老来容易颓废的心魔,得以化解,让生命的余辉再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其不快哉!乐哉!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一个事关民族复兴长治久安的命题。我辈有传承引导和用睿智培养子孙后代好读书,读好书的义不容辞的担当。那个浑身脏兮兮,手抱妈妈骨灰盒的孩子做到了。那个孩子伟大的妈妈,通过言之成理的亲力亲为,也至少做到了让孩子没有因为贫穷寒酸而觉得低人一等,让孩子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包容了别人的歧视。我们应向这位勤劳而睿智的妈妈致敬!应遥祝这个刚踏上人生之路的花季少年,无论未来贫穷与否,向阿甘那样勇敢地做自己,并且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