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作家* 小说征文】 张三脱贫记
【编者按】这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小说。上面又一次派来了扶贫工作组,可老百姓却不激动,也无话可说,更对他们的扶贫效果不抱希望。最后还是特困户张三一语道破了个中的原因:扶贫年年搞,年年不脱贫,关键在于方式方法不对。小说主题鲜明,情节真实可信,故事引人思考,结局令人欣喜。扶贫是个系统工程,需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做到精准扶贫,而决不可搞形式主义,玩数字游戏。很具现实主义的小说,力荐共赏。【编辑:醉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3003】
1 楼 文友:醉童 2017-09-29 17:12:06
作者你好,小说贴近现实,予人启迪。欢迎继续赐稿短篇栏目。
回复1 楼 文友:常海云 2017-09-30 09:07:06
谢谢醉童老师的点评!
回复2 楼 文友:常海云 2017-09-30 09:08:00
谢谢老土老师的鼓励!
4 楼 文友:春笺素心 2017-09-30 13:29:44
方向对了,才能走上正路,扶贫也是一个道理。欣赏。
5 楼 文友:春笺素心 2017-09-30 13:32:12
但是只是有一点,题目是张 三脱贫记。可文中这张三还只有想法,并没有实现脱贫。是不是请作者再斟酌?
回复5 楼 文友:常海云 2017-10-01 10:06:10
谢谢春笺素心文友的提示。小说原来的题目是‘老槐树下’,因为受了铁鹰老师关于留白的启发,才改了现在的题目,文中有两处留白;一是扶贫领导的盲目指挥,官僚扶贫。二是题目留白。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不知是否妥当?希望文友们讨论。
6 楼 文友:醉童 2017-09-30 17:33:08
恭喜作者获评精品,祝你佳作不断!
8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10-06 21:06:09
又看了一次这篇作品,有几个问题想提出来,与老师探讨一下:
一、关于主题
从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写的是有关扶贫的问题。而落笔却是关于张三脱贫的问题。至于怎么脱贫,老实说,文中没有反映出来。这,未免是个缺憾。
二、关于张三这个人
从文中,没有看出张三的表现。而只看到了张三的懒散,等待。而最终把自己不能脱贫归结在别人瞎扶贫上。和自己家人口多上。其实,类似张三这样的家境,现实中有很多。我姑父就有四个小孩,可他却不等不靠,全凭自己一双手,和我姑妈的从旁协助,日子照样过得滋润;我有个同学,和张三是本家,也是五个小孩,日子过得一样滋润。那么,我认为,把张三不能过好日子归结在扶贫上,有点欠考虑。或叫草率。
三、关于留白
我查了一下搜狗,对留白是这%E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间,揽经史子集,只为敷衍成一则小文。
一、关于主题
从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写的是有关扶贫的问题。而落笔却是关于张三脱贫的问题。至于怎么脱贫,老实说,文中没有反映出来。这,未免是个缺憾。
二、关于张三这个人
从文中,没有看出张三的表现。而只看到了张三的懒散,等待。而最终把自己不能脱贫归结在别人瞎扶贫上。和自己家人口多上。其实,类似张三这样的家境,现实中有很多。我姑父就有四个小孩,可他却不等不靠,全凭自己一双手,和我姑妈的从旁协助,日子照样过得滋润;我有个同学,和张三是本家,也是五个小孩,日子过得一样滋润。那么,我认为,把张三不能过好日子归结在扶贫上,有点欠考虑。或叫草率。
三、关于留白
我查了一下搜狗,对留白是这%E
9 楼 文友:常海云 2017-10-08 10:13:10
谢谢游湖老师的点评。这篇征文小说在构思的时候,立意是反映现在普遍存在的官僚扶贫,盲目扶贫,再就是揭示扶贫对象的自身原因。怎样解决这个矛盾?这才是小说要表达的主题。醉童老师在编辑的时候,已经清楚地指明了这一点。游湖老师和醉童老师慧眼如炬,异曲同工,我深表感谢。
关于小说的题目,原来的题目是‘老槐树下’,后来为了尝试题目留白,没想到适得其反,遗憾。
关于张三这个人物,我是以转变型人物来塑造的,(就像获奖小说‘乡场上’冯幺爸的形象)并不是草率。小说本来写的就是扶贫,只因为题目的变更,才引起文友们的误解,请原谅。再次感谢文友们的讨论,谢谢游湖老师和春笺老师的讨论,谢谢!
关于小说的题目,原来的题目是‘老槐树下’,后来为了尝试题目留白,没想到适得其反,遗憾。
关于张三这个人物,我是以转变型人物来塑造的,(就像获奖小说‘乡场上’冯幺爸的形象)并不是草率。小说本来写的就是扶贫,只因为题目的变更,才引起文友们的误解,请原谅。再次感谢文友们的讨论,谢谢游湖老师和春笺老师的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