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间百态】永不消逝的泥土路(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人间百态】永不消逝的泥土路(征文.散文)


作者:大路白杨 进士,11906.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42发表时间:2017-09-30 20:24:06
摘要:路是我们与世界的桥,更是我们与岁月的联系。所有的路,都是一条绵长有限的木桥,把你的过去、今天和未来联在一起,把你和更多的人联在一起,让我们拥有一个大广袤的世界。然后,它自己渐渐地荒凉了。

【晓荷*人间百态】永不消逝的泥土路(征文.散文)
   题记:每有一条新开辟出来的泥土道路出现时,我都会以主人公的态度去主动探望它们,和它成为心灵上默契的朋友,起码我们不是对手。我能肯定它终会带着我相伴一起结识着另外一个有距离的世界。那里,肯定会出现很多可爱生趣、没有见过我们的人和事。这让我对每一条路都始终心存感激。
    
   一、想起来的路
   通往城市的方向,新铺的公路越修越好、越修越宽,精致、巧妙,充满着艺术文学的情调。不意间,我想起曾经住过的连队里,那些寂寞到即将消失的泥土路。
   直到上完初一,我父母最后一次搬完一生中需要搬的家,才算把一个新连队从新住到老。未及进到连队,远远一看,显现着通常都有的低矮、平阔和淡然的模样,房子颜色与大地几乎一致,本来,房子就来于泥土,它们就是我要搬去的新家。新连队不大也不算太小,共有六幢新盖的泥抹墙、芦苇盖顶、蓝色门窗,一式的土块垒起的新平房,干净、规矩而且安静,像一个班训练有素的士兵,简单整齐规律地排列在春天扬起的大风中,耐心盼着新主人的到来。我数了数,共有六幢房子,分成前后二排三间一排,呈左中右的结构并列,两排房子之间留有三、五十米空地,足够人们堆放柴禾、盖小房子以及做其它用场。除第一排中间大房子是连部,不准住小家户之外,其它的五排全是职工住房,当然每户人家都要按着事前编制好的号码,统一搬进去才行。正前方对着准噶尔盆地方向,和其它的老连队一样,铺着一条我们来的泥土路。这条路以直线方式,通向团部、拐到其它连队和地方政府、进入邻近公社的村庄,从而不必再去费力气绕路或穿过无人的荒野。
   基本类似于其它老连队,这是规矩。不同的是它的坐标,最靠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那是一片近乎无人居住的荒凉区域;所以,新连队总是以哨兵的警觉姿态,大胆地、孤零零地、没有遮挡地伫立在盆地边缘的戈壁上。它的姿态虽显普通,却会让人愿意去想象广袤田野里一棵站立的大树,像一只在黑夜都会睁开的明亮眼睛,独脚站立在黑色里警惕守夜的一只孤雁,更像一位弓着腰背站在深无边际的千亩条田里,戴着一顶破草帽弯腰的浇水人。
   通向外出的所有地点,似乎都有一段在我们看来着实不短的路距。这种感觉是小孩子才有的,也是我用了几年跑校生涯,轻步蹑足跑出来的感觉。有时,也是我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趟雪,一个人穿过下着大雨大雪的土地,细步碎跑出来的距离;当然,也是我一个人冒着刺骨刮脸的寒风,感受前半夜才有的凛冽,进入或淹没在黎明和夜暮的漆黑,用大步流星、或是浅一脚深一脚的快步跑出的感觉。
   我想,对于路和走路的概念,那些从未吃过走路之苦者,绝对没有第一个发言的权力,也没有能和我较真、讨论和抬杠的资格。他们对路的感觉,永远处在城市里、工业化和文明社会的通途平坦状态,那种从未有在泥泞路上一步一滑一跟头、一走一坐一跌跤,满身满脸泥巴汤水却无人能够帮助的窘迫。所以,我喜欢看公路,喜欢看一条平整、坚实、不会沾脚,有黄砂铺面的好路。每搬进一个新连队,我总会在记好家的位置后,扔下一堆乱七八糟摆在地面上不值什么钱的家,跑出热闹非凡又喧哗地连成一片的连队,去用一个孩子世故的新鲜感和充满着经验的目光,从心里无数次掂量的路。站在连队唯一的大路高坡,遥望着起伏不定的远方,猜测着前方或是平坦、或是坑洼不平、或是笔直、或是崎岖的土路,这是我对外面世界的第一印象。
   我喜欢那种用沥青铺出来的在月光下都能闪着光亮的大路。
   这里有我人生的第一次经验。那一年,跟着五叔回山东老家,一路上坐着扎上帐篷的解放牌汽车。我们管这种只遮风不保暖的车叫“大篷车”。“大篷车”像和土路故意呕气似的,白天、黑夜,又是白天、黑夜,连续三天都走不完这条颠簸不平的破路。颠来晃去、上下颤抖、打摆子般的晕车,晕成天晕地晕,像进入地狱不知东西南北。直到第三天晚上,等我把胃里的东西彻底吐光、已经习惯蹦跳的颠簸时,车子突然间奇怪地安静起来,像一个做出错事害怕挨揍的男孩,突然恢复好孩子的样子。霎时间,匀速平稳的行驶,不再颠动的舒服感,温柔起来的汽车引擎声,立刻间让身体舒服起来,像回到天堂。为探明原因我急忙爬到车尾处伸出头去。妈呀,我从没见过车后面滑过的大路,这是一条黑色、平整、稳定、闪亮而且沉默的公路。跳够颠足的汽车匀速地跑着,就像它也跑在自己的梦里、跑进天堂一样,公路又像一卷厚厚的、平平的、被展开的、不会轧得吱吱作响的铁板。我一声“铁板路”的尖叫,顷刻间,让全车人都从舒服的浅睡里醒来,又都像参加轰轰烈烈召开批斗会那样,冷不防哈哈地大笑起来。
   我五叔既一脸铁青又一声不吭,只是怔怔地斜着眼珠子瞪着我看。完蛋了,我低下头来,这一次洋相算是彻底出尽他的丑,丢了连队的人。原来,这就是天天在广播里听到的柏油马路,共产主义社会才有的东西。我心怀愧疚的同时,不由地泛起热热的窃喜,我从连队跑出这么远,总算进入了共产主义。
   后来,回到连队。在学校,我私下召来私党们,悄声问过他们。结果,他们似乎都和我一样,在第一次见到柏油马路时,都已经不约而地犯过让大人丢脸现丑的事。有喊石板路的,有叫铁皮路的,有说胶皮公路的,有认为水泥大路的,还有一个家伙,到了车站站在柏油路中央,居然怕滑倒而不敢迈步,居然低着头两个眼珠死死盯着地面看,忘记前面来的人和车,被背着行李卷的人撞得人仰马翻。还有的家伙自己主动向前,撞上停着不动的车头,结果把自己的脑袋撞出青包、鼻子碰出热血,这事传出来煞是丢脸。
   尽管,路让我出过无数的洋相;可是,我还是喜欢它。就像喜欢那种从不爱吭声、不在人前大声说话、老是低着脑袋绕着人群走路的女孩子。
    
   二、修路的日子
   不论规模大小、人数多少,也不管建在怎样偏远和荒凉的快被世界彻底忘记掉的地方,那怕是置身于沙漠和戈壁的死亡之中,每个连队的前方,就会有一条笔直的大路。这条大路不管用胶泥还是沙土还是鹅卵石还是干枯的柴草铺的,都能犟犟地、一声不吭地带着人群,直直地跑到外面的世界。以一条泥路的方式,连接着与其它连队之间、与营部、团部和师部之间,甚至包括与当地公社、生产队之间的联系,大概这是世界上另一类被守候的爱情方式了。
   兵团人对于大路的天生追求,让我在以后的活动中,无数次产生出发自肺腑的由衷佩服。
   那时的学校,最讲究用革命的方式开展教育,贯彻“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管理原则。所以,几个真有本事的右派坏分子老师,除了干巴巴地草草讲完课本,很少给我们去布置课外作业,说是让孩子们到广阔天地参加劳动,当然这么做还是有一些故意的成份。闲下来的时间,就让每个学生半工半读,帮助家里做些打猪草、养些兔子之类的事。当然,更鼓励参加团场、连队统一安排的义务劳动。甚至于,参加学校或团部组织的各项劳动项目和时间,都会当成一项成绩,记入连队每一年的工作。劳动的时间一长,就习惯地将劳动变成学校的一项重要课程,被光明正大地填写在二年级以上班级的课程表里,这种安排可能在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奇观。在上这堂新设置的课程中,我们成堆地坐在拖拉机和马车砍伐上,拉回成堆的用于过冬取暖的柴禾,结果把学校大院堵得只剩下一条细小的、仅能侧着身子的走道;捡拾过条田里收割机跑过后需要复收的麦穗,用新鲜麦子磨出来“八五”面粉蒸出的馒头里,总散发着一种浓烈的、带着阳光、泥土气息的香味;人员一字排开,像星星一样,沿着广袤的条田散开;挖过连队条田里细细长长的毛渠,让每条渠道都笔直得像我们书包里的直尺;打过建校垒围墙用的土块,让连队里的猪狗和鸡,再也不会随便自由地拱开教室的大门,瞪着小眼对着老师发出哼哼的不满和喔喔的乱叫;当然,很长时间栽过连队四周和公路两边的树木,有些树木的背后都刻下我们的名字和暗语;收割、看守和翻晒过场院里的玉米、高粱、黄豆和土豆等不同的粮食作物,这些种植的东西放在野地里被烧熟烤焦后,趁着热劲吃,来自天然的甜碱苦辣甜酸的纯粹滋味,会让人在活到100岁时,都能记着吞咽中的那份美感,都为之动情而不会忘掉,都不想让自己白白地死掉。
   这些就是劳动课的内容。我们不厌其烦喜欢上过的劳动课,其实就是一堂将社会和人生混在一起的大课堂。可惜,生活在现在的孩子们,永远失去这份体验中的快乐。
   其中,最多的劳动、用时最多的课程,还是修路。
   从团部派来的几个技术员,每天从早到晚都是灰头土脸,背着脸盆大小的皮尺卷和白锌皮做的大铁桶,还有三角架上的测量仪,在荒野里大步流星地跑来跑去。一边走着跑着伸长脖子看着瞄准仪反复喊叫,一边时不时地会从大铁桶里掏出一把研磨成粉末的白石灰,在平展的戈壁上撒上一条笔体优美、顺达通畅的线条,有时是圈圈、有时也打着叉叉,更多的是笔直的线条;然后,有人蹲着身体、高举着木柄铁榔头,“撲撲撲”用力砸打着,给高低不平的地上栽出一排画出黑线的木桩子。老师反复地教育我们说:看,沿着白灰的方向填土就行了,至于填土的高度是多少,你们都给我看清楚了,桩子有多高,你就填多厚土方,明白吗?
   明白喽!老师像看一片红色的向日葵,看到一片片张开的、弧形的小嘴巴。
   连队里有三个一直很少说话的老右派和坏分子,不知什么原因被连长动员起来。他们在团部技术员测量的地方又进行测量,没有专业工具,这些人有足够多的办法。有人手拎着大木拐尺子、有端着玻璃水杯子,有用女人纳布鞋底子的白线绳跑前跑后,然后用原始的办法找出坐标、水平线和等高线来,使连队的公路更科学性,更有行驶的稳定性,保证车辆转弯的安全角度更合理性。
   挖土填坑把路基垫起来,看起来简单省事,做起来却是一件很费人力、极费工夫的重活累活。连队没有什么机械化工具可用,只能靠着人马上阵集中力量打“人海战”。除几辆数得过来的拉拉车可以使用,剩下的就得全靠人力去抬去填去平整。男同学是两人分成一组,小个子在前大个子在后,一前一后架着用柳条编成的“抬巴子”,从远处取土往路上用力地倒土;女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负责给男孩子组的“抬把子”找土、挖土和上土。我学着以前大人们做事的样子,从家里找到一根宽大的背包带用刀子一剪为二,分别系在“抬巴子”手柄上,好让砂土力量分散到肩膀上,时间很短是看不出来这种功率的,时间一长这种好办法就显出效果。第二天,就有很多男同学小组开始摸仿我们的样子,肩扛手抬,不但装得多,跑得快,抬起东西来人也不很累很坠。尽管,回家后,我被爸爸用劲地搧了一个大嘴巴。可是,我的作法得到学校老师和工地指挥部表扬,这让事后虽然生气的爸爸,心情变得舒服好多。
   浇完条田的头遍水,连队的职工们也上来支援。我爸爸冲在最前面,他带着有八个年轻军垦“战士”的青年班来了。他看到我时,甚至故意用眼角看着我,他在用这种样子显出大人对小孩才有的轻视和得意。整个工地顿时像节日一样沸腾起来,有用柴草烧开水弄得烟火缭绕的、有帮着大伙溜饭显得忙碌不停的、有木匠铁匠混在一起焊挫砸拧修理车子工具的,有对着过往人群唱歌宣读说快板鼓舞人心累得满头满脸大汗的。连队小会计写的表扬稿真不错,放在大喇叭里一播,嘿,真来劲,弄得人人耳朵都会支楞起来,听听有没有自己的名字,难怪后来他能升职到师部的电视台,当上全师著名的记者四处乱跑受人尊敬。还有公开召开的批斗会,将连队地富反坏右群里不老实、不服管、爱发牢骚的人,当众抓出来当众揭发批斗,这种斗争的形式造出很大的威慑力,弄得连队所有的人都干劲冲天、热火冲天、脑袋勺子冲天往前冲。广播的声音很大,传到附近的地方乡村。我很得意,广播里面就有一小段专门报道,讲我如何创新劳动又不怕苦累的小故事,这让我爸爸在他的哥们面前长足面子,终于淡忘掉我剪掉他的背包带子事情,甚至老远就伸着长脖子四处不停找我、看我,像找他自己获得到手的劳动奖品。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热闹生活相比,上课读书写作业就成了一件十分多余和难过受罪的事情。学生的心留在广阔世界上不愿意上课,老师也因为课本没意思不兴趣教,以至于老师和学生虽然呆呆地坐在教室,颗颗热情红色的心,早就跑到工地上去了。弄得上课时老师和学生都提不起精神来,都想着尽快回到工地上去干活、去劳动、去体验大地上的大有作为。
   连队的路是从远处开始修过来的,越修越接近连队,最后就是在家门口修。给自己的家修路,能让自己快一点走出去,快一点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份强烈念头,让修路人越修越觉得有劲头和盼头。
   在老连长的指挥下,全连动员起来所有人力,自力更生挖土填坑地修公路,自然构成一番热闹极致的景象。老连长自己往往挽起袖子,攥着从头上撸掉的帽子,高高地站在搭建起来的木杆架子上,用最大的嗓门和甘肃土话对着铁皮制成的喇叭筒在大声地指挥着,他的脚下仿佛真的出现着千军万马。在他的俯瞰下,就是连队几个从不出力的人,也显出很积极很主动的样子,没有人敢当面偷懒耍滑头,个个干得十分卖力、一头汗水、一身湿气、两眼放光。连队修路零零散散,时做时停,学校整个夏天的劳动课时全部用在这儿,而且一用就用半天。到了暑假,学生更是成天上工地,连队免费提供饮水和馒头咸菜,这让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更是欣喜若狂。没用几个月时间,也就是临近冬季,一条虽说有些简陋却又崭新笔直的连队土路,终于接上了别的连队通向团部的大路。通车后,时不时会有其它地方的车子开进来,给沉闷寂静的连队带来新的气象。连队里,我爸爸赶的马车也能天天拉着人和拉着东西出去,然后拉着人和货物回来。有一条能与世界互联相通的道路,就等于拥有一条快乐的理想之路。

共 21142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中,一条永不消逝的泥土路伴随着作者重拾了许许多多在兵团的学校学习、劳动的往事岁月。从六章节的文字来看,作者从小就随着父亲在兵团生活、成长,在兵团的学校学习,参加劳动,随着兵团不断地搬离新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泥土路。那些烙印在脑海里的路,存在于读书上学的路上,存在于参加修路的劳动之时,存在于栽种树苗过程中,存在于连接外界的全新的世界的渠道之上,还存在于文革时期、大跃进时期反击右倾反案风和右派分子、反动地主分子来来往往的好奇心消褪的迷途之上。那条泥土路,有过其繁华的青春,承载了外界输送到兵团物质所需的通道,也是哈萨克游牧民族南来北往大迁徒的幸福之路。难忘这样一些有着标志的路,作者骑着自行车,颠簸在泥泞不堪的坑坑洼洼之途上。路啊路,填土的繁忙,植树造林的果敢,旧路换新颜的改朝换代,以及作者考上学,参加工作,远离了这些泥土路,而重又泛起对这些随岁月走过的泥土路的回忆。循环往复的文字,岁月如织,使我们感慨万千,一份久违的情感油然而生。文章详细地叙述了与岁月相伴的生命中的泥土路,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生活内容皆展现于文字里,领略这些路的过往,就认识到人生路上的沟沟坎坎,等着我们去继续走下去。欣赏倾情力荐佳作!【编辑:伊伊秋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100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伊秋水        2017-09-30 20:25:04
  再次欣赏大路白扬老师的美文,祝老师双节愉快!
刘永萍,女,笔名伊伊秋水、yiyiqiushi,江西省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作协副主席,已发文章50万字见于《中国作家网》等文学网站,作品见于多种报刊,出版多本书集。
回复1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10-01 12:23:45
  谢谢老师的编后语,祝你双节快乐!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9-30 20:52:42
  又见大路白杨老师力作,感谢老师们对晓荷社团的大力支持,谢谢老师们的赐稿。国庆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社团全体编辑人员诚祝各位老师双节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10-01 12:24:13
  祝晓荷社团和全体人员节日快乐!
3 楼        文友:你猜        2017-10-01 10:46:40
  欣赏老师佳作,祝节日快乐。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3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10-01 12:24:49
  祝你猜老师节日快乐!
4 楼        文友:何叶        2017-10-03 21:47:22
  恭喜精品!顺祝老师节日快乐!家庭幸福!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10-08 10:19:39
  谢谢小何社长的关注和鼓励,继续坚持了。问好
5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0-03 21:58:04
  复审通过,恭喜老师精品,好文章总会有人识得,期待老师再接再厉。祝福中秋节快乐!!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5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10-08 10:20:26
  怎么进入复审?谢谢社团,谢谢大家的鼓励!
6 楼        文友:你猜        2017-10-03 23:02:02
  祝贺老师精品,祝中秋佳节快乐。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10-08 10:20:56
  谢谢你猜老师的鼓励!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