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监张和
宫内太监张和,因在宫中争宠失势,被宣布逐出宫外,自谋生路。
一日,张和饿倒街边,一辆黄包车从他身边走过。车上坐着一位女子。女子叫住车伕,然后走下车,买了两个包子递给他。张和感激不尽,记住了这女子,眼瞅着女子坐着黄包车离去。
张和吃完包子正要离开,却听得身后有人叫他。他回过头一看,是王爷家的内侍,名叫丁三。
丁三骑着匹快马过来。下了马,丁三对张和说:“小和子,你让我找得好苦!”
张和刚吃了个包子缓过来,喘着说:“我一个被逐落魄之人,你找我有什么事?”
丁三说:“你一走,王爷就让我来找你,他说你识得古董,想委以你替他打理一个古董商行。并让我来给你打个下手。”
张和看着丁三,迟疑地说:“我……能行吗?王爷不怕受到牵连?”
丁三说:“王爷说行就行。你那点事,也没什么可牵连的。”
古董行在远离宫廷的一条繁华小街开了张,取名古淘斋。
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女子,说要淘卖一件首饰。女子一进店,张和就认出她了,她却没有认出张和。张和把她让进店内,邀她坐下,并给她倒上茶水,然后问:“小姐你不认得我了么?”女子听了,就奇怪地看着他。他于是就说:“那天我饿倒街头,是你给了我两个包子,救了我。”女子听了,似乎想起来,欣喜地说:“那就是你呀?”但随即又不相信地摇摇头,说:“你咋会那么潦倒!”
张和说:“那天的确是我。饿倒在街头。”接着问:“你要淘卖什么?”
女子拿出一只镯子,递给张和。张和看了看,说:“这镯子有些年代了,卖了可惜,你还是先留着吧!”接着说,“其实这镯子是有一对的,叫鸳鸯镯,如果能找回另一只,配成对,那样就更值钱了。”
女子只得说:“可我家中只有一只。”
闲喧一阵之后,张和送走女子。丁三就对张和说:“送上门的生意你不做,你把人打发走了。你这是做的哪门子生意呀!我们是来赚钱的,可不是来还人情的。”
张和听了就说:“那天要不是她,我早饿死了,还能坐在这里跟你赚钱!”
丁三听了就摇摇头,不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那女子又来了。说要淘买一件首饰。她拿起一件首饰,看了看,张和却对她说:“这首饰成色不够,等哪天有了更好的,我给你留下来,然后给你送过去。”张和问她住哪街哪巷,女子却不告诉他。
女子要走,张和说:“我送送你!”女子不答应也不拒绝。张和就把她送出了门。
送到一街角处,女子说:“我家就到了,你回吧。”
张和说:“送你到家吧。”女子不让,张和就说:“感谢你的那次搭救之恩,一直忘了问你名姓,不知是否方便告诉我你的芳名?”
女子说:“就那点举手之劳,别老记心上了。”然后说,“你就叫我春儿吧!”
送走了女子,张和回到店里,丁三就提醒说:“瞧你做的这些事!这商号,你可是占股的,你三成,王爷七成。我们来这儿,只为赚钱,不图别的。”
张和听了就说:“我知道。可你难道没看出来,她根本就没有淘买之意么?”
丁三说:“我看出来了,她那是动了情了,迷恋上咱这古淘斋了!”
张和听了就苦笑了笑。
转眼一年过去,古淘斋的生意越来越好。王爷不再过问,商号交给了张和全权打理。
一日,女子又来了,交给张和一件如意。说这回无论如何得替她估个价。张和一看,忙问:“你这物件从哪里来的?”
女子说:“这是一位官家之人交与我的。”
张和看了又看,确认是一件宫中之物,怎么会流到官家人手里。想起在宫中时,也常听说有宫中太监偷了宫中物件藏于民间。莫不是官家,也有人得了宫中之物来民间兑换。想了想,张和只得说:“你还是把这物件还与人家吧,不然会招来杀身之祸的。”
女子忙问:“为何这么说?”
张和只得告诉她:“这是宫中之物,怎么可能流到民间。来路自然蹊跷。”
女子又问:“你如何识得?”
张和没有直接回答,只说:“我是做这营生的,不识得我如何做这买卖!”
女子走了。张和却不放心,他偷偷跟着她。想看看她到底跟些什么人来往。他不想让她不慎受到牵连。
没想到,他回来后,整个人全都蔫了,坐在茶几前一声不吭。丁三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一直没有回答。半晌,他才说出一句:“我看见她进了望春楼了!”
丁三一听,全都明白了。他先是一惊,但接着就说:“咋了!失望了?”
没想到他却认真起来,说:“失什么望呀,我只是看到那地方,就明白那些东西的来路了。我怕她会受到牵连,被人给害了!”
丁三就说:“让谁害了,也别让你给害了!”他听出了话里的味道,咕哝一句:也许真有一天,我会把她给害了!
他对丁三说:“我得救她。她救我一回,我也得救她一回。我不能欠着她。”
丁三说:“你如何救她!”
他说:“我得让她离开那地方。”
好些日子,她一直没有来了。忽然有一天,他对丁三说:“我得去见她。”
丁三说:“你如何见她?你可别忘了自己的身份!”
他终于忍不住,对丁三说:“难道你没看出来,她心里有我吗?”
丁三说:“她心里有你,是因为她还不知道你的身份。如果她知道了,看你如何对她交代!”
那一刻,他心里很挣扎。他推倒了桌上的一件古董。
一天,他被人邀了去淘看一件古董。回来的路上,他绕过那条巷,又看到了望春楼的招牌。他看到她又进了那个门。他按捺不住,就跟了过去。他对门口的姑娘们说,他要找一位叫春儿的姑娘。妈子带他上了楼,找到了春儿。春儿一见他,惊奇地看着他,问:“你咋找到这儿来了?”
他说:“我刚才从外面淘换回来,正好从这儿经过,看到你进了这门儿,就跟着进来了。”他随意撒了个慌,其实心里早有打算。
她说:“在这儿见了我,是不是让你感到很失望。或者,你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来这儿只为找乐子?”她一副无所谓、满不在乎的样子。
他连忙说:“没有,你始终都是我的救命恩人。”
她说:“别老提那点儿事,好像多大恩徳似的。说说吧,到这儿来找我到底有什么事?”在这里见了他,她就没打算跟他好好说话。
他只得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他说:“到这里来找你,我只想把你赎出去。我不想看着你被官商的交易牵扯进去。”
她说:“想赎,我自己也能赎。我只想出去有个着处,能过上平常的日子,你能给我吗?”
他没有答应她,他答应不了她。但她,却不知道。
回到了古淘斋,他把他去了望春楼的事跟丁三说了。他说他要替她赎身。丁三听了,奇怪地看着他,半晌才说:“你这是疯了,忘了你自己是谁了!”
他说:“我没有忘。”
丁三说:“没有忘,那你想过没有,你赎了她以后如何安置?你能让她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和日子吗?”丁三又说,“就你这身份,有一天她知道了,你如何跟她解释!”
他面上的表情痛苦地痉挛了一下。他说:“我根本就没想过要跟她过日子。”
丁三却仍在说:“就你这身份,你根本就不该动感情,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赚越来越多的钱!”
他忽然就痛苦地吼起来:“我既然动不了情,那赚越来越多的钱又有什么用,难道我还能带进土里!”
外面,下了一夜的雨。雷声越来越响。风,拍打着窗棂。房间的烛光,被窗外灌进来的风吹得摇摇晃晃。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张和对丁三说:“把古淘斋关了吧,把那些伙计都辞了。跟王爷说,把我的那些占股和分成,全归了他,我不要了。”说完,挽着个包裹,离开了古淘斋。
一天,望春楼的妈子叫走了春儿。她对春儿说:“你已经被人赎身了,收拾了东西赶紧离开这儿吧。”并交给她一个布包,对她说:“这是那人留下的,说里面的东西跟你手里的是一对儿。”春儿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跟她手里一样的镯子。她往门外看了看,却什么人也没有看到。
她问妈子:“他人呢?”
妈子说:“他昨天就离开了。”
“那你咋不在昨天告诉我呢!”她着急地说。
妈子告诉她:“他一再嘱咐我,让我一定要等到今天才告诉你。”
她一听,连忙回自己房间,收拾了东西,便直奔古淘斋而来。
当她来到古淘斋,店门已经关闭,店内人去楼空。门上只留下一块招牌。她向人打听,谁也不知道张和的去向。她一气之下,撕碎了包裹,结成布带,只说了一句:“天下的男人,都是靠不住的!”便将一根布带,拴在门楣上,吊死在古淘斋门口。至死,她也不知道张和是个太监。
不久,便听说迎春楼关了,从里面搜出宫中饰物一百三十八件。迎春楼的姑娘,大多受到牵连。
许多年过去了,古淘斋门口因吊死过人,再没有人来这儿做过生意。门上那块牌匾,虽然破败,但一直还在。
一天,有人看到一个道士模样的人摇着卦幡从古淘斋门口经过。他口中念念有词,说:“天下财色,贪慕致祸。”说着就离开了。
有认识的人说,他就是当年那太监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