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派文学 >> 短篇 >> 微型小说 >> 【墨派】“孤胆英雄”刘光子(纪实故事)

  【墨派】“孤胆英雄”刘光子(纪实故事)


作者:碧薇萍 童生,712.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02发表时间:2017-10-05 11:33:03
摘要: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孤胆英雄”刘光子的英雄事迹。

志愿军63军187师在雪马里战斗中,涌现出一位战斗英雄,他一个人就活捉了63个英国兵,创下了朝鲜战争中单人俘敌的最高纪录。这位英雄名叫刘光子。
   刘光子,1921年生,内蒙古杭锦后旗召庙乡团结村人,1946年11月参军。解放战争时期,他曾经先后两次荣立战功,多次受奖。1951年,刘光子赴朝作战,在志愿军第63军187师561团1营2连当战士。
   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志愿军第63军第187师561团,突破临津江后,于1951年4月24日,在雪马里地区包围了英军“格洛斯特营”。4月25日,志愿军第561团对被包围的这支英国王牌部队,发起最后攻击。经过激战,英军被打得死伤狼藉、四处溃逃。雪马里地区方圆百里,地形复杂,志愿军追击部队分成多股追击残敌。这天中午,志愿军2连战士刘光子(时任战斗小组长),带领两名新兵冲到一个小高地上,忽然发现山梁下面有一群英国兵,这是“格洛斯特营”的一个炮兵连。这100多号英国兵犹如惊弓之鸟,乱糟糟地正准备携炮逃走。
   刘光子见状,端起冲锋枪就是一阵猛扫。接着,他让两名缺乏作战经验的新战士爬在大石头后面射击掩护,自己就一马当先冲下山去。在距敌人约20多米时,刘光子迅速投出一颗“飞雷”(在手榴弹上捆炸药的反坦克手雷),一声惊雷似的爆炸,烟火冲天,英军被炸到一大片。刘光子借着浓浓的硝烟,一边猛烈扫射,一边大喊:“1营向左,2营向右,给我冲!”此时,英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再加上山上的两名志愿军不停地射击,吓得胆战心寒,以为无数志愿军从天而降,已经把他们包围。
   当刘光子冲到英军阵地前,用战前学的英语大喊一声:“缴枪不杀!”英军立即战战兢兢地地举起了双手,表示愿意投降。看到眼前黑压压地站了这么多英军,刘光子不禁心里有些紧张。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向空中扫了一梭子弹后,厉声大喊:“立即站队,集合!”。当英军拥挤着站好队时,才猛地反应过来:原来只是一个志愿军。于是,就有人捡起枪试图反抗。刘光子见状,一梭子冲锋枪就打倒好几个,吓得投降的英军再也没人敢于反抗。接着,他就押着这支长长的队伍往山上走去,不料刚走了一段路,又有一些英军俘虏逃跑。刘光子向逃跑的英军扔出一颗手雷,当时就炸倒了一片。刘光子威严地大喊:“别跑,谁跑就打死谁!”英军俘虏们眼见逃跑者的下场,都对这位威风凛凛的中国士兵敬如天神,没有人再敢乱动。不久,两名新兵也跑着赶来接应。这帮不可一世的英国大兵,乖乖地走进了俘虏收容地。
   刘光子是位老实腼腆的战士,自己做出了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没有向部队首长汇报,他还让两名新兵给他“保密”。当部队清点俘虏时,战士们纷纷报出自己所捉俘虏的数目。令首长吃惊的是,最后竟然有63名英军俘虏,找不到活捉他们的英雄。这样的大事,部队首长自然要认真调查。后来,那两名新兵终于 向首长“告密”说:“这些俘虏是我们组长刘光子捉的!”部队首长听了,大吃一惊:是真的吗?他一个人能俘虏63名英军?这可是英军王牌“格洛斯特营”的大半个连啊!”后经审问俘虏核实,这63名英军俘虏众口一词:是一个战士(刘光子)俘虏了他们,并详细讲述了他们被俘的经过,流露出对那个俘虏他们的战士的崇敬。
   在雪马里战斗前,志愿军561团规定:抓一个俘虏立一功。刘光子抓了63名俘虏,应该怎么记功?刘光子的英雄事迹材料逐级上报后,志愿军总部给刘光子记一等功,并授予“孤胆英雄”的荣誉称号;刘光子还荣获了朝鲜的“十级战士勋章”,受到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的接见。1953年,刘光子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到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接见了这位传奇式的英雄。斯大林好奇地问刘光子:“你怎么能一次俘虏那么多英军?”刘光子腼腆地笑笑说:“当时我反正是豁出去了!”
   后来,那63名英军俘虏中有一位当上了英国的议员,他在一次访华时,极其恳切地提出了一个要求:想亲自会见曾俘获过他们63名英军士兵的那位志愿军英雄。不巧的是,离休不久的老英雄刘光子已经重病缠身,言语不清了,英国议员的愿望未能实现。
   刘光子的英雄事迹,后来被拍成纪录片,选入《抗美援朝精彩战例》一书中,当年他在雪马里战斗中用过的那把冲锋枪,被珍藏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里。
   (选自碧薇萍编著《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传》)
  

共 17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少胜多的英雄。(东方叔)(稿子漏发,向碧先生致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